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將相和》教案

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將相和》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將相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主要人物的活動為線索,講述了這將相之間從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個生動的故事,文末的“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既照應了題目,又暗點了中心。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

  2、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和文章的命題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地講述故事,並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複述能力、概括能力。

  4、幫助學生認識“璧、廉、頗、缶”;會寫“趙、壁、騙、怯、廉、頗、辭、缶、卿、削”;理解“膽怯、推辭、侮辱、擊缶、上卿、大夫、削弱、無價之寶、完璧歸趙、理直氣壯、負荊請罪”等詞語。

  5、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小劇本,並嘗試進行排練表演。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 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並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複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複習上一節課整理的問題

  二、 根據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1.學習完璧歸趙

  (1) 默讀課文1-10自然段,概括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秦王倚仗強勢,要騙寶玉;

  經過:藺相如向趙王獻策,並與秦王面對面鬥爭;

  結果:藺相如派人送寶玉回趙國。

  (2) 深入閱讀,認識人物形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②帶著問題深入閱讀

  ③在什麼情況下,藺相如向趙王獻策?

  理解“戰國”“和氏壁”“說願意拿15個城池換這個寶玉”“為難”。

  ④藺相如獻策時說了什麼,他的.態度、想法、心情怎樣?

  理解“我願意帶著寶玉到秦國去”“如果”“理屈”。

  ⑤藺相如怎樣把獻給秦王的寶玉又拿到手並送回趙國?

  “……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是真撞還是假撞?由此你領悟出什麼?

  ⑥你怎樣認識這個故事的結果?取得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課文哪些語句描寫突出了藺相如的精神品質?有感情的朗讀。

  三、 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

  1.默讀課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帶著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4.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

  四、 運用學習方法,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1.提出有價值問題。

  2.閱讀,思考以下問題

  ① 趙王在什麼情況下動身去澠池赴會?

  ② 澠池會見時,藺相如怎樣與秦王針鋒相對?

  ③ 這個故事的結果是什麼?取得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3.引導討論,著重體會重點詞句,明確當時情況;針鋒相對;事情結果及原因。

  總結:藺相如進一步發揚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的精神及機智勇敢的品質戰勝了秦王;廉頗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後盾,雙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五、自學第三段。

  1、把這一段分成三層,理出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麼,又是怎樣和好的,促使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藺相如和廉頗的行動和表現有哪些感人之處?

  4、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六、總結。

  1、迅速瀏覽全文,思考

  (1)把三個故事連起來看,前一個故事的結果與後一個故事的起因有什麼聯絡,具體說一說。

  (2)從課文中找到三個故事連線、過渡的句子,讀讀並體會它們的作用。

  2、評價人物,著重認識二人的品質。

  藺相如和廉頗各自表現的品質是什麼?共有的品質是什麼?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3、朗讀,欣賞人物的描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