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漢魏晉五言詩三首
語文教案-漢魏晉五言詩三首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漢魏晉五言詩三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重點
1、學習掌握漢魏晉五言詩的體例特點,能夠認識到五言詩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後代詩人的深遠影響。
2、掌握“迢迢牽牛星”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掌握《歸園田居》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透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2、鑑賞詩歌的能力培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詩歌發展到漢魏晉時期,五言詩成為了詩歌的主要體例,學習了《孔雀東南飛》我們瞭解了樂府詩的特點。在那一時期除了樂府詩歌外,還有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這些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節課我們要學習
二、解題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民歌體文人詩,藝術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鍾嶸在《詩品》中稱之為“驚心動魄,所謂‘一字千金’”。以後歷代文人經常把《古詩十九首》奉為五言抒情詩的典範。
2、《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其詩語言樸素平淡,著重表現詩人的超凡脫俗,希望掙脫名韁利鎖,遠離齷齪官場,迴歸清新自然的閒適之情。
三、研習課文
1、《迢迢牽牛星》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達到的?疊詞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
詩作中織女的深情是透過她的活動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機上卻織不出布帛,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麼她又為什麼要徒勞地在織機上忙碌呢?恐怕是為了轉移注意排遣苦悶吧。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並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疊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因而更具有表現力。
2、《歸園田居》要注意理解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態,體會其田園
詩的藝術風格。
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後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一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更襯托出田園的幽靜、恬美。作者正是透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課堂訓練
(1)熟讀兩首詩,當堂成誦。
(2)討論完成練習三第2小題。
五、佈置作業
《飲酒》是陶淵明反映歸隱生活的又一詩作,課後誦讀此詩,加深對陶詩藝術特色的品味。
第二課時
一、題解
《白馬篇》又名《遊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思,世稱陳思王,是文學史上五言詩的奠基人,自如地運用樂府體裁,大大地開拓了五言詩的境界,宋人輯有《曹子建集》。《白馬篇》是樂歌詞,以開頭二字命名。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頌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精神。同時寄託了作者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凌雲壯志。
二、研習課文
1、找出《白馬篇》中的動詞,仔細品味其藝術效果。
這首詩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時,其使用的動詞是耐人尋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動,使人彷彿看到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過”“若”則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輕捷的形象;“登”“蹈”“凌”寫出少年長驅直人,銳不可擋,壓倒一切之勢;“(不)顧”“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詩人就是透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動詞刻畫了一個具有感召力,使人熱血沸騰的愛國的少年英雄形象。
2、體會作者所運用的鋪敘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愛國。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色的駿馬套上金色的籠頭,飛一般地向西北方馳去。“白馬”、“金羈”、色彩鮮明,“連翩”原指鳥飛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駿馬飛馳。從表面看,只見馬,不見人。其實這裡寫馬,正是為了寫人,用的是烘雲托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嫻熟,而且也表現了邊情的緊急。這好象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出壯士豪邁的氣概。
詩人生逢亂世,素有“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功立業之大志,但卻沒有機會,只好借詩表現他追求政治理想的執著和實現個人抱負的願望。詩中的少年,武藝高強嫻熟,英勇無比;大敵當前無所畏懼,渾身是膽,衝鋒陷陣;只要能保家衛國,哪怕赴湯蹈火,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詩塑造了一個為解救國難,為消滅入侵之敵而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讓我們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課堂小結
本詩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氣勢宏偉,酣暢淋漓,鋪陳和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報國之心、建功立業之志,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