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多變的水教案

大班科學多變的水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多變的水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多變的水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透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迴圈過程。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透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迴圈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裡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裡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裡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裡,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匯入課題《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在瞭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貼上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後,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貼上的有關水的知識,發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匯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節中來,進入探究環節——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節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裡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透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裡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慾望就很高,對口袋裡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一,最後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彙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說出物體名稱,還要說出辨析的依據,最後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於黑口袋裡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後,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說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透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於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遊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大班科學多變的水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幼兒能感知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迴圈過程。

  活動重點:

  幼兒感知探索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迴圈過程。

  活動難點:

  在活動過程中,透過實驗感知水的三態變化,而不是教師直介面述給幼兒這個概念。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熱水壺一個、涼玻璃片、裝有熱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塊冰、圖表

  活動過程:

  1、情景設定:"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讓我們一起數1.2.3把它請出來好嗎?

  2、出示冰塊,感知,討論教師出示冰塊,引導幼兒感知,教師啟發式的提問。

  (1)小朋友這是什麼啊?

  (2)討論水和冰有什麼不同?

  (3)小朋友,那水為什麼會變成冰啊?

  3、觀察和實驗

  實驗一:

  教師將電熱水壺中的水燒開,幼兒仔細的觀察,之後教師再出示相應的圖表一。

  提問:(1)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什麼了?

  (2)那水和水蒸氣一樣嗎?

  (3)想想水為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啊?

  實驗二:

  在熱水杯上放塊涼玻璃片,幼兒再觀察,並出示圖表二。

  提問:(1)小朋友,老師在熱水杯上放了一塊涼玻璃片,你們仔細地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

  (2)你們想一想為什麼會有小水滴呢?

  實驗三:

  幼兒分組實驗,自己操作教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塊冰,幼兒自己操作,感知觀察,動手體驗探究的樂趣。出示圖表三。

  4、聽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和自然界水的迴圈過程。

  提問:(1)小水滴被太陽公公曬著變成了什麼?(水蒸氣)(2)水蒸氣在天空遇到冷變成了什麼?(小水滴)(3)小水滴遇冷變成了什麼?(雨,雪)(4)最後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5、看水的三態迴圈圖加深幼兒對自然界水的迴圈過程的瞭解。

  活動延伸:

  遊戲:集體遊戲《我是一滴快樂的小水滴》把自己化作水滴以遊戲的的形式鞏固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