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大小分類》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大小分類》含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大小分類》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透過一大一小的兩種實物讓幼兒分辨大小、透過遊戲,圖片等讓幼兒反覆認識大小,在熟練掌握了大小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來按大小不同進行分類,並感受到數學與大小的緊密聯絡。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大小的認識。
2、學習按大小進行分類。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按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魚缸大小各一個
2、娃娃大小個一個
3、奶瓶大小各一個、
4、神秘袋一個
5、各種動物的圖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我們今天玩一個好玩的遊戲:
“大大的鈴鐺(鐺鐺)小小的鈴鐺(鐺鐺鐺)大大的.西瓜(啊嗚)小小的西瓜(啊嗚啊嗚啊嗚)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氣球(飛上天)”
二、認識大、小
教師:看郭老師有一個大筐子我們看裡面都是有什麼?
幼兒:《魚缸》,出示一個大魚缸一個小魚缸讓孩子對比
大小!這是一個大魚缸,這是一個小魚缸,
老師總結:
利用三階段教學法反覆讓孩子練習,這是什麼?
幼兒:大魚缸等。
教師:看老師又拿出來的是什麼?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奶瓶。
幼兒:《奶瓶》
老師:這是一個大奶瓶,這是一個小奶瓶,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答案。
遊戲:猜猜看,老師舉起來的是什麼?
幼兒: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兒說:小奶瓶,利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練習。
教師:郭老師又變出兩個,看看是什麼?
幼兒: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師:哪個是大娃娃?幼兒:老師舉起來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遊戲:同上。
三、結合生活經驗,學習。
教師:我們在班裡找一下有沒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在班裡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請孩子自由的找個別發言!
四、孩子操作圖片
教師:郭老師準備了幾份漂亮的動物圖片想和小朋友們分享,有老鼠的圖片,有兔子的圖片,有熊的圖片。《拿出來讓幼兒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師:分別發給幼兒每人一份,請幼兒自由操作把大的圖片放在大筐子裡,把小的圖片放在小筐子裡。(給孩子們講清分的規則讓孩子們自由操作圖片分大小)最後一同分享結果!
活動反思: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於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透過不同的遊戲來反覆認識大小,並分類。透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