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透過故事欣賞、指點畫和遊戲活動,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2、學習用多種顏色進行手指點畫。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魚媽媽一隻、魚寶寶若干,海底世界佈景;(2)紅、黃、藍顏料、抹布、每組一份;回形針、繩子每人一份;(3)範例若干;(4)錄音機一臺,歌曲《捉魚》磁帶一盒。

  2、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已熟悉歌曲《捉魚》;(2)幼兒已有初步的指點畫經驗。

  3、《捉魚》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4、大小、顏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學過程:

  1、觀看故事表演並欣賞配樂故事《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觀看故事表演並欣賞配樂故事(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簡單提問。

  2、指點畫:“魚媽媽”和“魚寶寶”

  (1)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欣賞教師的範例。

  (2)啟發幼兒從顏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談談魚媽媽和魚寶寶穿的衣服。

  (3)以魚媽媽的口吻請幼兒為魚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點畫,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點出有規則的“鱗片”來。提醒幼兒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潔。

  3、遊戲: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佈景,讓先完成作業的幼兒帶著魚寶寶“去旅行”。

  (2)聽音樂《捉魚》玩遊戲,提醒幼兒跑動時注意不碰撞。

  教學延伸:

  1、音樂角:啟發幼兒在玩《捉魚》遊戲時用上不同的魚遊動作。

  2、美工角: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貼《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並添畫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讓幼兒練習按圖形特徵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兒遊戲。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2

  一、幼兒經驗分分析

  幼兒園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雖然都吃過水果,但並不一定能記住名字,同時也分辨不清楚水果的顏色和味道他們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語言組織能力差,很難表達出完整和準確的句子。所以我選擇這接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讓幼兒等容易理解兒歌內容。

  二、說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的兒歌,具有童趣和快樂的風格,兒歌中的水果名稱蘋果、香蕉、葡萄動又是幼兒生活熟悉的水果,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內容。針對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在整個活動中我突出強調遊戲性和趣味性。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兒歌內容。這個活動過程,也是我給孩子創造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三、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對本次活動制定兩個活動目標。

  第一,理解兒歌內容,並體驗學習兒歌、進行遊戲的快樂。

  第二,樂於嘗試訪編兒歌。學習理解兒歌是活動的重點,訪編兒歌是本活動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設計及運用

  1、利用各種情境,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小班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課採用愉快地遊戲式教學方法,運用一些遊戲形式引入學習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透過觀察、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幼兒慢慢熟悉兒歌內容並進一步學習兒歌內容。透過前面的學習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其次,在幼兒理解了兒歌內容後進一步讓幼兒嘗試訪編兒歌。

  2、活動結束,透過遊戲帶領幼兒以開火車的形式離開教室。

  附兒歌

  水果寶寶去旅行

  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

  蘋果寶寶上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

  香蕉寶寶上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

  葡萄寶寶上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

  卡嚓卡嚓卡嚓卡,水果寶寶去旅行。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3

  設計意圖:

  一根普通的線條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也是孩子們所熟知的繪畫元素,但隨意勾畫的線條卻變成了各種奇妙的事物,這強烈的激發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指南》中建議: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援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等藝術活動。這也符合對大班藝術發展的目標要求。大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嘗試運用多種材料或者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對於畫面的創作和想象還有一定的侷限性。本次活動,幼兒透過遊戲的方式操縱綵帶的各種玩法,對綵帶的線條進行大膽想象和描述,並透過隨意畫出一根線條,添畫幾筆形象的方式來表現畫面,充分利用繪畫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聯絡生活經驗,體驗線條去旅行作畫的樂趣。

  2.能夠對線條進行大膽想象和描述。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播放線條寶寶的旅行)

  師:今天線條寶寶要出去旅行,我們看看它要到哪裡去玩

  2.線條變化,激發幼兒想象

  師:線條寶寶還是一個魔術師,我們看看它躲到了哪裡

  3.欣賞感受,探索線條繪畫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麼多圖片,快點用手上的筆記錄下這些漂亮的線條吧!

  活動反思:

  1.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活動中,教師親切生動的故事語言將孩子很快帶入故事情境,伴隨優美的音樂,幼兒欣賞的同時展開了自由的想象之旅。在這裡,孩子們有了選擇的自由,有了創作的興趣。

  2.凸顯美術元素的審美感知。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動態畫面,無形中給孩子創造了一個繪畫的情境,孩子們在看的過程中直接把美術元素植入心靈。一點一線到多點多線的層層深入,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思維,他們自主去發現、體驗、欣賞和交流美,並且在美的薰陶中主動掌握了重點、難點。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根據假定的旅行情境,畫一畫自己的旅行物品,並以旅行包為主體,把它與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畫面之中。

  2、能根據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用流暢的線條塑造旅行用品。

  3、善於收集整理資料,能用文字、影象形式記錄、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能運用簡單的平面設計的形式原理,集體合作製作一個集錦本。

  5、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尋訪自然美景,瞭解社會歷史、文化淵源,探究世界奧秘,激發熱愛生活、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

  教學難點:客觀物象的內在結構、比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教師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旅行笑話,說明旅行前物質準備的重要性。

  2.學生說說自己最希望到哪裡去旅遊。

  3.細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質準備。根據當地的天氣、地理環境、自己的生活需要進行準備(例如:路線圖、備忘錄、衣服、雨傘、洗漱用品、零食、藥品、錢、照相機等)。

  二、觀賞揹包

  1.出示揹包,引導觀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應該有哪些功能、樣式?

  (2)這些產品的結構、材質、構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樣的?

  2.瞭解揹包的結構。

  (1)揹包的結構:圓柱體、圓球體、立方體、三角錐體。

  (2)構成:功能袋、揹帶、拉鍊、裝飾圖案。

  (3)材質:皮革、帆布、尼龍布料、普通布料。

  (4)樣式:手提、肩掛、揹負、一個功能袋、多個功能袋組合、附件、紐扣。

  三、繪畫指導

  1.教師示範畫揹包,學生總結步驟、方法。

  2.小結表現方法:

  (1)抓住揹包的外形特點與哪種立體形相近。

  (2)從不同角度觀察揹包。

  (3)表現揹包的揹帶、拉鍊等細節。

  (4)添畫生活用品,學生做教材中的小訓練。

  四、作品欣賞

  1.欣賞學生作品。

  2.分析學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1)揹包的形體畫得比較準確,構圖大方。

  (2)線條流暢,有疏有密。

  (3)注意了細節描繪。

  (4)生活用品的擺放有緊有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觀察小腳丫,瞭解腳的結構和作用。

  2、練習腳步的各種基本動作,鍛鍊腳部肌肉。

  3、激發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體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樂趣。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激發興趣。

  2、觀察小腳的外形特徵,瞭解腳的作用。

  (1)提問:小腳是什麼樣的,由哪些部分組成?(幼兒互相觀察、討論)小腳有什麼用呢?

  (2)小結:腳由腳趾、腳面、腳底、腳跟等部分組成,我們的小腳不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領,還會做小腳操呢!

  (3)邊念兒歌邊做小腳操,鍛鍊腳部肌肉

  (4)遊戲“碰碰小腳丫”幼兒(師生)之間相互用小腳丫碰碰對方的小腳丫,感受快樂。

  3、練習夾報紙走和跳

  4、練習用腳撕報紙,鍛鍊腳部小肌肉

  (1)教師示範用腳撕報紙。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練習撕報紙,要求:儘量用腳將報紙撕碎,並將撕碎的報紙撿起團緊。

  5、遊戲“夾紙團跳”

  6、遊戲“砸標靶”

  出示標靶,幼兒用石塊(紙團)砸。隨後,幼兒聽音樂舞蹈,慶祝勝利。

  活動反思:

  寶寶們對探索活動會感到特別的好奇與興奮,因而在再次基礎上開展的活動將是最為有利於寶寶拓展思維的,當然在課前的準備中應當儘量考慮到寶寶光腳帶來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地板涼、衛生等等方面,這樣工作再細緻些會更加好的。在活動中,只有一個平時家長很注意衛生的幼兒,剛開始不是很願意參加,說是不衛生,結果在其他幼兒的感染之下,最後一起快樂開心的玩了起來,乾脆忘記自己說過的了。老師自然注意到了這些,這節活動是天氣比較熱的時候進行的,所以,活動結束後,老師組織幼兒一起去做了清潔工作。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6

  遊戲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認識各種小動物和不同的車,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培養幼兒觀察事物和比較的能力。

  3.增強對大自然和動物的敬愛之情。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遊戲準備:動物圖片、各種車圖片ppt遊戲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些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小動物吃東西---能手口一致的數數.

  1、小朋友你們看有哪些小動物來了呀?(貓、兔、狗、猴)

  2、他們分別都來了幾隻呢?

  3、小動物肚子餓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下東西,要求一隻小動物吃一個東西(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小結:一隻小動物吃一個東西,幾隻小動物就吃幾個東西。

  三、小動物旅行------用對應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1、小動物都非常感謝你們,說你們真棒,沒有給他們分錯東西讓他們每個人都吃到了。

  2、現在別的小動物聽說你們這麼能幹都想請你幫忙,你瞧這群小動物想去旅行也來找你們了。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些什麼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小動物和車子的數量。

  (3)、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你要讓這些小動物都坐什麼車去?你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活動反思:

  透過本節活動我以小動物旅行的過程貫穿始終,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幼兒搶著回答問題,尤其在小動物爬山比賽的那一個環節幼兒非常的投入,非常的好奇,想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爬山比賽的,最後誰得了第1名?誰得了第2名?誰得了第3名?整節活動下來幼兒掌握還很不錯,就是在最後一個“坐火車”遊戲的環節中,孩子們有點亂,有個別幼兒找不對自己的車廂擁擠在一起,這一失誤也在於我沒有事先給孩子們用紙板把車廂分開孩子們一看一目瞭然,就不容易站錯,這是我以後再設計遊戲方面應注意的問題,應考慮周全。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遊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2、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麼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櫃裡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數學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進行搭配,從上衣和下裝的搭配中,讓幼兒學習一定的搭配方法,培養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以丁丁要去旅行為線索,自然將整個環節貫穿,符合幼兒遊戲化教學的年齡特點。

  本次教學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為線索,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兩個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並用情景中人物的語言,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使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結合具體情景,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難點是使幼兒進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防守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如在這活動中我透過配一配(衣服的搭配),連一連(配餐),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

  使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數學活動帶的樂趣。

  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著興奮的狀態,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於第一環節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操作的不是很好,這也許是我在交代的時候沒有把要求講得很清楚,在我接下來的發現問題調整中,幼兒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遊戲的環節中了,沒有很好的在聽老師的要求了。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8

  活動目的:

  1、透過故事欣賞、指點畫和遊戲活動,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2、學習用多種顏色進行手指點畫。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魚媽媽一隻、魚寶寶若干,海底世界佈景;

  (2)紅、黃、藍顏料、抹布、每組一份;回形針、繩子每人一份;

  (3)範例若干;

  (4)錄音機一臺,歌曲《捉魚》磁帶一盒。

  2、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已熟悉歌曲《捉魚》;

  (2)幼兒已有初步的指點畫經驗。

  3、《捉魚》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4、大小、顏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活動過程:

  1、觀看故事表演並欣賞配樂故事《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觀看故事表演並欣賞配樂故事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簡單提問。

  2、指點畫:“魚媽媽”和“魚寶寶”

  (1)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欣賞教師的範例。

  (2)啟發幼兒從顏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談談魚媽媽和

  魚寶寶穿的衣服。

  (3)以魚媽媽的口吻請幼兒為魚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點畫,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點出有規則的“鱗片”來。提醒幼兒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潔。

  3、遊戲: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佈景,讓先完成作業的幼兒帶著魚寶寶“去旅行”。

  (2)聽音樂《捉魚》玩遊戲,提醒幼兒跑動時注意不碰撞。

  二、區角活動:

  1、音樂角:啟發幼兒在玩《捉魚》遊戲時用上不同的魚遊動作,

  2、美工角: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貼《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並添畫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讓幼兒練習按圖形特徵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兒遊戲。

  小班主題遊戲: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9

  乘上大船遊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採用撕、貼、剪、紙工的多種手法進行造型活動。

  2、引導學生認識輪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透過想象大膽表現各種輪船的造型。

  【教學重點】

  1、是否對課程內容發生興趣,並激發出對想象創作的熱情。。

  2、是否積極動腦,做出和別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將繪畫和其他表現手法結合。

  【課前準備】

  1、收集各種輪船的照片資料,以及繪畫的製作工具。

  2、是否能設計出與眾不同的輪船。

  3、學生準備鉛筆、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

  【教時數】1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啟發匯入:我們日常交通形式都有哪些?(水、陸、空)水面上的交通工具是什麼?(船)小朋友如果讓你乘一艘輪船去周遊世界,你最想乘做一艘什麼樣的輪船呢?

  二、講授新課

  展示輪船的圖片

  圖1蘆葦船,用划槳來推進

  圖2三桅、五桅平底帆船

  圖3遠洋輪船

  圖4德國“法藍克福-特快”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運輸船之一

  圖5“法蘭西號”速度最快

  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船?這些船有哪些地方是共同的?哪些地方不同?你最希望的船是什麼樣的?

  現在船舶的發展趨勢

  在飛機發明之前,船舶是唯一的越洋交通運輸方式,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船舶以前運價低廉、載重量大的特點依然成為大宗貨物遠端運輸的首要手段。在現在也出現了各種專用化,有特殊用途的船舶,例如氣墊船、水翼船等高速水面交通工具,深海潛艇等各種工程船舶,使輪船家族變的更加龐大了。

  三、佈置作業

  你可以用什麼樣的工具,材料來表現呢?

  撕、貼、畫將紙工與繪畫結合起來表現船,並添上週圍的背景。

  教師在演示船舶造型特徵時,不能只機械地演示一種輪船的具體做法,要為學生想象創造提供空間。

  1.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2.講評

  3.小結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能根據故事圖片進行簡單猜測、講述。

  3、嘗試大膽想象,簡單續編故事。

  4、透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封面猜猜今天故事的主人是誰?

  故事名叫《圓寶寶旅行》

  (二)邊出示故事圖片邊講述故事,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1頁,幼兒觀察故事第2頁,講述故事第3頁。

  圓寶寶旅途中遇到了一位阿姨,阿姨正愁眉苦臉地站在嬰兒車旁。,小朋友觀察一下,為什麼阿姨愁眉苦臉?

  圓寶寶會怎麼幫助阿姨?

  (2)講述故事第4頁,第5頁。

  孤兒是什麼人?孤兒目不轉睛地看著甜甜圈,滿眼都是渴望,你看到這樣的一個小朋友你什麼心情?

  你猜圓寶寶做了什麼?

  (3)講述故事第6頁,第7頁。

  剩下的圓寶寶遇到了發愁的小朋友,它會怎麼幫助小朋友,小朋友又會怎麼說,誰能用一句話說完整。

  (4)講述故事第8頁,第9頁。

  剩下的圓寶寶遇到失落的女孩,會怎麼幫助她,女孩又會怎麼說,請小朋友說完整。

  (三)完整講述故事,引出續編。

  (1)遇到困難的人圓寶寶都能幫助,為什麼?

  (2)還有什麼東西身上有圓形?

  (3)如果圓寶寶繼續旅行,你猜它還會碰見誰需要幫助?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已經掌握雙腳行進跳的動作要領,但是雙腳向上縱跳觸物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次活動創設了“小兔和風箏握手”、“小兔追逐風箏”的有趣情境,透過過小橋、鑽山洞等障礙物,激發幼兒雙腳向上縱跳觸物的興趣,使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達到鍛鍊的目的。活動最後適時加入“追逐風箏”的情節,増加了活動的難度,鼓勵幼兒嘗試在奔跑的過程中縱跳觸物,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提升。

  活動目標

  1.能看準目標雙腳同時向上縱跳觸物,掌握動作要領。

  2.嘗試快速越過障礙物,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體驗和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風箏若干,將風箏懸掛在繩子上(可設定不同高度),竹竿、拱形門、平衡木若干,音樂。

  活動建議

  1.創設遊戲情境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組織幼兒玩遊戲“小兔愛鍛鍊”,帶領幼兒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達到熱身的目的。

  2.創設“和風箏握手”的遊戲情境,引導幼兒練習縱跳觸物。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高度的風箏,練習縱跳觸物。

  教師導語:春天來了,天上的風箏真美。它們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快和風箏握握手吧。

  (2)請個別幼兒示範,引導幼兒掌握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

  結合幼兒示範講解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眼睛看著風箏,雙膝稍稍彎曲,雙腳用力蹬地,向上跳起,手臂伸長,用指尖觸控風箏。

  (3)組織幼兒分散練習,關注個別幼兒的動作,及時給予指導。

  3.組織幼兒玩遊戲“追風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1)介紹遊戲玩法與規則:幼兒走過小橋、鑽過山洞,教師手持懸掛風箏的竹竿從幼兒面前走過,幼兒雙腳向上跳起觸控風箏,不能用手拽風箏。

  (2)分組玩遊戲,嘗試越過障礙物在奔跑中縱跳觸物。

  幼兒熟練掌握動作後,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可手持懸掛紙蝴蝶的竹竿跑動,讓幼兒追逐蝴蝶,練習在奔跑過程中縱跳觸物,增加遊戲的挑戰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在幼兒面前停頓,便於幼兒跳起觸控。

  4.播放音樂,帶領幼兒進行放鬆活動。

  引導幼兒隨舒緩的音樂創造性地模仿小免子深呼吸、走、等動作,放鬆身體各個部位。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和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鍊,本班個別幼兒比較內向,與夥伴們不合群,性格孤僻,為了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和靈活性特些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 認知:讓孩子知道幾種水果的名稱。

  2、 情感: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3、 技能:透過遊戲激發孩子能大膽地發言,能完整地說話。

  4、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孩子能大膽地發言,講出自己的想法

  2、讓孩子懂得幫助他人,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準備

  水果:蘋果,香蕉,草莓,西瓜,葡萄水果圖片各一個,錄音機一個。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春天來了,西瓜爺爺開著他長長的火車來請水果寶寶去旅行了。

  1、西瓜爺爺來了,先請出第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蘋果,讓小朋友認識蘋果,並讓小朋友說出蘋果是什麼顏色,然後西瓜爺爺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學兒歌:蘋果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3、西瓜爺爺帶著蘋果寶寶又請了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香蕉,讓小朋友認識香蕉,[.來源教案網]並讓小朋友說出香蕉是什麼顏色,然後西瓜爺爺請香蕉寶寶上火車,學兒歌:香蕉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4、 西瓜爺爺帶著蘋果寶寶,香蕉寶寶又請了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葡萄,讓朋友認識葡萄,並讓小朋友說出葡萄是什麼 顏色,然後西瓜請葡萄寶寶上火車,學兒歌:葡萄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5、 老師帶領孩子一起學兒歌:咔嚓咔嚓咔嚓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6、 老師帶領孩子一起遊戲,老師找五個小朋友當蘋果寶寶,五個小朋友當香蕉寶寶,五個小朋友當葡萄寶寶,老師扮演西瓜火車。

  7、 老師扮演的西瓜火車上場,喊蘋果寶寶上火車,蘋果寶寶上了西瓜爺爺的火車,扮演香蕉寶寶上西瓜爺爺的火車,葡萄寶寶也上了火車,西瓜爺爺帶著水果寶寶們去旅行,

  8、 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選擇了室內,如果選擇室外會比室內更好。

  2、 本課層次及結構太過簡單,沒有層次感和邏輯感。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透過感知故事情節、畫面等,理解簡單的禁令標誌。

  2、初步懂得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課件;

  幼兒初步瞭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看誰舉得對”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興趣

  你們喜歡旅行嗎?為什麼?

  有一群小豬也要出去旅行啦,七隻小豬在旅行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 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嘗試看懂禁令標誌

  片段一:摘花

  1、小豬們來到什麼地方?看到漂亮的花,可能會怎麼樣?花園裡的花為什麼不能摘呢?

  2、小豬們摘了嗎?小豬是變漂亮了,可是花園怎麼樣?

  3、如果小豬按照提示牌的要求來做該多好啊!出示提示牌,這個提示牌是什麼意思?什麼叫“禁止”?

  片段二:過危橋

  1、它們來到了哪裡?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橋?這個提示牌又是什麼意思?

  2、小豬們會過橋嗎?為什麼?說說理由。

  3、小豬們過橋了嗎?結果怎樣?

  片段三:鑽木桶

  1、小豬們又出發了,它們聞到了一股香味,是從哪裡傳來的?

  2、木桶旁邊有什麼?(提示牌)是什麼意思?

  3、小豬可能會怎麼做?為什麼?

  4、小豬鑽進木桶從山坡滾下來,結果會怎麼樣?

  片段四:過馬路

  1.、這是什麼地方?

  2、馬路邊又有一塊牌子,什麼意思?小豬們這次會按提示牌做嗎?

  3、怎樣過馬路才是安全的?

  小結:只有遵守規則,才好安全又快樂!

  三、 結合遊戲,聯絡生活,拓展經驗

  遊戲:看誰舉得對

  1、先來看看,畫面上的人在幹什麼?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

  畫面一:禁止高空拋物

  畫面二:禁止觸控

  畫面三:禁止攀登

  畫面四:禁止游泳

  2、在你們手裡有一些禁止標誌,仔細看看分別應該舉哪個標誌呢?看誰舉得對?

  在你的身邊,還看到過哪些禁止標記?

  結語:生活中有許多標誌,告訴我們一些規則,我們一定要好好遵守,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安全又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練習用腳丫夾報紙走和跳,鍛鍊下肢肌肉和力量及腳的控制能力。

  2、有主動探索腳丫活動的興趣,體驗集體遊戲哦樂趣。

  3、瞭解腳丫的作用,知道保護腳丫。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練習用腳夾報紙走和跳。

  活動難點:

  腳丫夾住報紙連續走,跳時比較有力度。

  活動準備:

  小椅子、竹圈、報紙人手一份,小鼓一個,場地選擇人工草坪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觀察腳的外形,說說腳的作用。

  2、邊說兒歌邊做小腳操,活動腳趾、腳掌、踝關節等。

  二、基本部分

  1、繼續熱身:小腳丫走走跳跳。

  2、新玩法探討:用腳夾住報紙走走、跳跳,你怎樣夾住報紙?怎樣能連續走和跳?(幼兒人手一份報紙自己嘗試探究、嘗試)

  3、集體活動

  (1)詢問幼兒探索出的玩法後,第一次集體練習:小腳丫帶著報紙去旅行(夾報紙走的練習)

  (2)第二次集體練習:夾報紙向前跳,不是跳得快,是跳的穩,報紙不掉。

  (3)增加難度:小腳丫夾著報紙在大森林去旅行(增加障礙物):夾著報紙繞過椅子(山)——跳過竹圈(水窪)——走過小路(直線)——達到目的地休息。

  三、緩和運動。

  林地聯歡(隨著鼓點跳舞,放鬆身體下肢)

  四、結束部分

  1、怎樣保護小腳丫,讓小腳丫到我們到更遠的地方去旅行?

  2、大家一起整理場地。

  活動反思:

  幼兒探索出將報紙立著用雙腳夾住,小腿部分幫忙,能跳的穩當並且比較遠;用腳趾頭夾住報紙才能走穩當,雙腳夾住報紙沒法走,邁不開步子。給幼兒探索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幼兒才能在不同的嘗試中發現技巧。用幼兒自己探索出的玩耍方式進行集體練習幼兒興趣較濃,比教師直接告訴怎麼玩更能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去旅行教案及教學反思15

  教學目的:

  1、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

  2、能夠運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描述樹葉的行蹤。

  教學重點:

  能夠結合具體情景,知道“上”和“下”的空間方位,並且能夠用方位詞進行完整地描述。

  教學難點:

  知道上和下是相對的,會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教學準備:

  《樹葉的旅行》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樹葉

  教師出示樹葉,請小朋友們有禮貌地同樹葉打招呼。老師:“秋天來了,樹葉寶寶被風呼的一吹,離開了大樹媽媽,去旅行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旅行?她要去哪裡旅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樹葉寶寶去旅行

  1、認識方位詞上和下。

  老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樹葉寶寶飄落到了什麼地方?同花兒做什麼?)

  請幼兒把“樹葉落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用一句完整地話表達出來。

  2、進一步學習“上”、“下”方位。

  老師:樹葉寶寶又飄到了哪裡?和風車一起是怎麼玩的?

  請用一句完整、清楚的話表達出來。

  3、加強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請幼兒根據圖說一說樹葉寶寶又旅行到哪裡,做了些什麼?

  要求幼兒運用完整的語句清楚地說出來,並且把方位表達清楚。

  4、知道“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

  老師:最後,樹葉寶寶飄落在哪裡?它在滑梯下面?在小草的上面?怎麼說它一會兒在上面一會兒又說在下面呢?

  總結:樹葉與小草在一起時,樹葉在小草的上面,小草在樹葉的下面;樹葉與滑梯在一起時,樹葉在滑梯的下面,滑梯在樹葉的上面。

  5、師生一起總結:樹葉寶寶都去了哪裡旅行,都在什麼東西的什麼地方,是如何玩的。

  6、運用方位詞正確地描述樹葉的行蹤。

  三、做遊戲:我和樹葉去旅行

  請幼兒發揮想象,討論:如果我是一片小樹葉,我想飄落到哪裡?去做些什麼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