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教案

《竇娥冤》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竇娥冤》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竇娥冤》教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瞭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教學設計示例(一)。

  2.瞭解全劇劇情,瞭解課文節選部分在全劇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劇作主人公竇娥的藝術形象。

  2.以《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曲詞為重點,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

  3.鑑賞劇中“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瞭解超越現實的誇張和想象對於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和體現劇作浪漫主義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瞭解元代的社會現實,認識劇作抨擊社會的反封建主題。

  (四)美育滲透點

  鑑賞古代戲曲的語言,欣賞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

  二、學法引導

  1.抓住戲劇衝突,理清情節結構,總體上把握劇本內容。

  2.反覆誦讀滾繡球,瞭解竇娥指斥的物件和她表達的感情,從中可以分析出,這一曲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做了相當深刻的概括,是竇娥以生命換來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是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的控訴、抗議,是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現。誦讀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幾曲,瞭解竇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誦讀第三部分的耍孩兒、二煞、一煞,進一步瞭解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

  3.誦讀典型片斷,鑑賞語言特色,如婆媳訣別時的對話,凝練而又不失準確。又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誦讀三個場面的主要曲詞,比較分析隨著人物感情的變化,語言色彩和節奏的不同:第一場,指天斥地,語言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第二場,與婆婆訣別,哀婉悽慘、徐緩低迴;第三場,發下三樁誓願,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鑑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並進而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是教學的重點;後兩方面,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解決辦法

  加強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全劇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藉助課堂討論,使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願”超現實情節的作用,落實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閱讀讀本《元曲和明清傳奇》一文的相關部分,瞭解雜劇的基本常識。以曲詞為主,誦讀課文;藉助課文題解,瞭解全劇劇情。有條件的,可進而引導學生閱讀劇本全文及關於關漢卿的戲劇評論。

  2.第一課時,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體味作品。而後,要求學生獨立分析課文節選部分的基本情節,列出簡要提綱。

  3.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反覆吟誦關鍵曲詞,體會劇作語言和藝術構思的特色,進而透過課堂討論,歸納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分析劇中超現實情節的作用。

  4.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關漢卿》和《竇娥冤》。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藉助分角色朗讀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節選部分的劇情發展脈絡,並初步把握主人公竇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體感知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創作《竇娥冤》作為劇作核心情節的。《竇娥冤》歷來被列為元曲四大悲劇和中國十大悲劇之首。課文節選部分,是《竇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劇的高潮部分。劇作借弱小無助的竇娥的不幸命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元代黑暗現實的觸目驚心的圖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劇作賦予主人公竇娥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個自幼被賣作童養媳,最後又被無辜推上斷頭臺的弱女子,不僅敢於指斥天地鬼神,還大聲控訴“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劇作還為竇娥設計了臨刑前的三樁誓願,藉助超現實的誇張與想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增強了劇作的感染力,使整個作品達到“寓褒貶,別善惡,分是非,明愛憎”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關漢卿(約1210—約1300)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區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戲劇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曾經把自己比做“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表明了他敢於鬥爭,不畏權貴的性格。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人民的疾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經常出入於歌樓、戲場之中,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語言和民間的藝術形式,音樂和戲曲方面的造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產的雜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60多部劇本,現存的有18部,其中《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蝴蝶夢》、《單刀會》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於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2.指名提問,要求學生簡要說明元雜劇的主要體式特點(參看《語文讀本》)。

  3.指名提問,要求學生複述《竇娥冤》全劇劇情(參看課文題解)。

  4.分配角色,由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只讀曲詞與唸白,科介從略)。

  5.問題討論:

  試分析劇情的發展過程,將課文劃分為三個層次,並歸納各層大意。

  第一層:開頭至滾繡球曲末“……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訴說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層:“(劊子云)快行動些”至鮑老兒曲末“……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請求繞道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被押赴法場而傷心;與婆婆見面後,訴說冤屈。

  《竇娥冤》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

  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3、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

  3課時。

  課型:

  教讀課。

  第一課時

  一、教學匯入:

  在我國古代,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淒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願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後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悽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

  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的對句。對句末句為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鑑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

  (2)結構:

  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

  ①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

  ②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⑤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lái兒(小廝sī)。

  (4)宮調:

  樂音七聲:宮、商、角、徵zhǐ、羽、變徵、變宮。

  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餘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於表現“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

  亦稱聯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尾,亦稱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què。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竇娥冤》用正宮,其聯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詞:

  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竇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

  指劇中人的說白部分。

  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

  獨白:人物自敘。

  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

  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作者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寫出竇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開端):賽盧醫為躲債欲殺蔡婆,蔡婆為謝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發展):張驢兒為逼婚誤殺親父,竇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場竇娥指斥天地,明冤屈發下三樁誓願。

  啟發: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後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

  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誓願(竇娥發下三樁誓願)。

  四、佈置作業:

  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竇娥冤》教案3

  教學目的

  1、鞏固學生元雜劇知識及對古白話的理解。

  2、培養並提高學生古典戲曲的鑑賞能力。

  3、賞析、理解《竇娥冤》主題,人物形象及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

  4、賞析,把握《竇娥冤》戲曲語言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竇娥人物形象及意義。

  2、品味關漢卿本色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導析法

  重難點突破

  1、透過誦讀,品味語言、分析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透過誦讀、對比,把握語言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回顧匯入。

  1、導語設計:

  上一節,我們已經講解了元曲特別是元雜劇的有關知識,並且讓大家預習《竇娥冤》,下邊檢查一下上節知識掌握及預習情況。

  2、習題

  ①元雜劇知識。

  ②典故掌握。

  ③古白話理解。

  三、講解新課。

  ㈠作者與背景。

  ㈡《竇娥冤》劇情梗概(指導學生看課下注釋①)。

  ㈢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㈣解題、導讀提示,瞭解學習要點。

  ㈤鑑賞分析。

  1、整體把握

  ①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②本折線索(冤)及感情變化(怨——悲——恨)。

  ③矛盾衝突(基本主題)把握。

  2、具體賞析

  ⑴戲曲語言,人物形象賞析。

  (問):竇娥身上最光輝的性格特點是什麼?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場面,範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讀第三場面,繼續賞析語言,人物形象。

  ③點拔第二場面,把握竇娥善良美好心靈。

  (問):為什麼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體把握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⑵透過課堂練習,繼續把握語言特點。

  ①對比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唱詞。

  ②總結本劇(關漢卿)語言特點。

  ⑶賞析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㈥思考討論。

  明傳奇《金鎖記》由《竇娥冤》改編而成,劇中竇娥的丈夫蔡昌宗並沒有夭折,而是在趕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後又入京考試,舉奪魁。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色陰暗,寒風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得團圓”。

  比較《金鎖記》與《竇娥冤》的結尾,你更喜歡哪一個?談談你的感想。

  四、總結

  1、竇娥形象及意義(作品主題),學習其美好品質。

  2、語言特點。

  3、藝術手法。

  4、讀書、寫作指導。

  五、作業

  1、背默《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思考討論。作者在第一場面安排竇娥指天罵地,為何又在第三場面靠天地來顯示其冤情?談一談你對此問題的看法。

  六、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與“文采派”之分,透過唱詞分析,關漢卿與王實甫各屬哪一流派?

  2、試概括本色派”與“文采派”各自的語言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