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挪威舞曲》音樂活動教案
大班《挪威舞曲》音樂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挪威舞曲》音樂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挪威舞曲》音樂活動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幼兒園多元整合課程用書大班上學期的一節活動,《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結構的樂曲,樂曲歡快優美,節奏明快。對於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並透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二、說目標:
1、能分辨音樂ABA結構,理解音樂形象。
2、學習根據空間大小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和幅度。
三、說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和樂曲ABA結構,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
四、說教學準備:
樂曲磁帶、小樹生長變化圖等。
五、說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物件。”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欣賞與理解樂曲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
六、說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和創編。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玩遊戲:
(1)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樹是怎樣生長的?你怎樣用動作來表現小樹生長?”(幼兒交流)
(2)幼兒用身體動作的變化來表現小樹生長的過程。
(3)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小樹搖動時小動物不動,小動物動時小樹靜止。”
2、傾聽、欣賞音樂,瞭解音樂結構:
(1)教師播放音樂、提問,幼兒傾聽表達:“你知道這支樂曲有幾段?”“哪一段是說小樹生長、樹葉搖動?哪一段是說小動物出來跳舞?為什麼?”
(2)幼兒第二次完整欣賞,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3、分段欣賞,理解音樂形象並創編動作:
(1)請幼兒做小樹,用一拍一下和扭動身體來表現A段。
(2)請幼兒想像各種小動物跳舞的動作,並提醒幼兒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不碰撞小樹。
(3)再次引導幼兒用小樹生長、搖動的動作表現A段。
4、扮演角色,聽音樂做遊戲:
(1)教師提供頭飾,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2)幼兒分角色、聽音樂做遊戲,教師提醒幼兒遵守規則。
八、感悟與反思: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挪威舞曲》音樂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2、藉助故事情節,結合音樂形象,創編鴨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在遊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並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鴨子、大風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音樂《鴨子走路》進教室。
二、幼兒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仔細地聽,聽完後告訴大家你有什麼感覺,或者聽完後你想到了些什麼?
三、教師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聽了這首音樂後的感覺,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聽了音樂後想到的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這首音樂後,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清晨,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來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鴨寶寶池塘裡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興。突然,天氣變了,颳起了大風,鴨寶寶可害怕了,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一動不動,大風就不會把你颳走。後來,風停了,鴨媽媽繼續和她的鴨寶寶在草地上走走、池塘裡遊遊,玩得很高興。
四、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聯想故事情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對樂曲的理解。
師:現在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的哪裡是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裡玩耍,哪裡是大風來了,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五、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師引導幼兒創編鴨子游泳、嬉水的動作。
(2)欣賞第二段,師引導幼兒創編大風的動作。
(3)欣賞第三段,師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老師師扮演大風,小朋友扮演鴨寶寶,記住大風來了,一定要一動不動,不然就會被大風颳走。
七、結束活動:
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在她們也累了,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