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班教案錦集5篇

【熱門】中班教案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2、 複習幾何圖形,並練習按特徵分類。

  3、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 引發幼兒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5、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 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 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 準備部分複習幾何圖形。

  1、 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 出嘗試問題

  1、 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 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麼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徵。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然後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麼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上來?

  3、 提示記錄方法。

  三、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瞭解活動情況

  四、 幼兒表達活動情況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 教師講解透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1、 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 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 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透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絡,從而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中班教案 篇2

  內容與要求:

  1、透過觀察、感受體驗,區分音的強弱、輕重,創編鼓聲的不同節奏型。

  2、在反覆聽賞的基礎上,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體驗鼓上的小米粒彈跳的樂趣。並有感情地進行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鼓、彩色米粒

  指導要點:

  一、聽鼓聲進行節奏練習,並創編鼓聲的節奏型。

  1、師:“看,這是什麼?聽,小鼓在歌唱。”、x x x xx x

  (1) 小鼓唱了什麼?(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們一起學學。(拍打節奏)

  (2) 聽小鼓又唱了什麼?x.x xx x小鼓唱了什麼?一起來說一說。

  2、創編節奏型。小鼓還會怎樣唱呢?請個別小朋友來敲鼓,大家一起學

  二、欣賞音樂,感受歡快的情緒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說說這音樂的感覺?(活潑、歡快)聽了這音樂你想幹嗎?

  2、出示小米粒,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音的輕、響,強弱,米粒跳躍的高低變化。

  師:“瞧,你們動聽的音樂把可愛的米粒也吸引來了,它今天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想在鼓上為你們跳舞了,想看嗎? 仔細看看米粒是怎樣跳舞的?”(聽音樂敲)

  師:“你發現米粒是怎麼跳舞的?”“怎樣跳來跳去的?為什麼跳的高?”說說學學。

  小結:原來,小鼓敲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輕,米粒跳得低。

  師:“我們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樣子來說一說。”(注意強弱)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內容,並能區分音的強弱。

  師:“有一首歌就是講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樣子,聽小米粒是怎樣跳舞的?”(幼兒說師唱)哦,原來是這樣跳舞的。我們一起聽聽。

  師:“小鼓還唱了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聽音樂範唱)

  四、幼兒學唱歌曲。

  1、師:“嗯,聽的真仔細,下面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吧。請小鼓聽聽我們唱的怎麼樣。”

  2、小鼓說你們唱的真好聽,還想聽一次,你們願意唱嗎?

  3、你們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嗎?那請小朋友用腿做鼓面,手做米粒,邊唱邊表演。

  師:“剛才發現有的米粒能隨音樂的強弱一會兒跳的高一會兒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們行嗎?那我們再來表演一次。”

  五、分析、處理歌曲。

  1、師:“在歌曲中有兩句:小鼓敲的響,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輕,米粒跳的低,你覺得這兩句怎樣唱更好聽?敲的響你覺得用什麼聲音來唱?我們用有力的聲音學學。那敲的輕呢應該唱的怎麼樣?我們用輕一些的聲音唱唱。

  2、師:“經過小朋友這樣處理唱的更好聽了,我們把它們唱到歌曲裡去吧。”

  3、師:“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開心拉,那我們應該怎樣來演唱呢?”“那我們有表情的用輕快、活潑的聲音來唱好嗎?”

  4、師:“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呢?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下面我們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把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拓展練習,進一步體驗歌曲中小米粒的樂趣。

  師:“嗯唱的真好聽。小朋友,你們覺得這首歌曲有趣嗎?想不想來學一學、跳一跳啊,那我們把這裡當成一個大鼓,我們做小米粒聽著音樂邊唱邊跳舞好嗎?”

  七、遊戲:鼓和米粒

  老師敲鼓,小朋友做米粒,請幼兒排好隊,聽鼓聲的快慢、高低走路,最後隨鼓聲出活動室。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盲人——我們的朋友

  設計意圖:這個學習活動其實是一個生成活動,它來自於孩子們的話題,我們在開展周圍的人的主題活動時,小部分幼兒有關盲人的話題引起了我的注意,雖然跟主題有些出入,但是對於孩子關愛他人的教育在這裡很充分得體現出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促使幼兒透過活動激發幼兒關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目標:

  1、嘗試瞭解盲人的生活,感知盲人生活中的種種不便。

  2、願意儘自己的'能力幫助身邊的盲人。

  活動準備:

  1、前期和家長一起初步瞭解過盲人的生活,盲人生活的多媒體;

  2、有關盲人用具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

  一、交流

  1、出示盲人圖片:這些是什麼人?

  2、什麼樣的人才是盲人?(你怎麼知道這是盲人?)

  :眼睛一直都看不見任何東西的人是盲人。

  3、如果我們現在眼睛看不見,想幹你自己的事情行嗎?(幼兒閉眼嘗試體驗)

  :眼睛看不見任何東西,做任何事真不方便!所以我們平時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眼睛。

  4、你知道盲人的一些事情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盲人真可憐但他們很堅強,盲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們透過自己的身體觸控在熟悉的環境裡做自己生活上簡單的事,有些盲人也可以藉助一些忙人的用具(盲文、盲道、柺杖)進行學習、外出辦事等等。

  二、觀看多媒體(盲人過馬路片段)

  1、你看到了什麼?

  2、討論:平時看到盲人我們應該怎麼做?

  :盲人因為看不見,行動很不方便,所以我們平時應該要多多幫助他們,做個有愛心的孩子。

  三、活動延伸

  1、說說身邊還有哪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中班教案 篇4

  幼兒園中班體育遊戲教案快樂的木頭人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隻。

  2.地面上畫好寫有數1-10的方格。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1、玩民間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唸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定時間內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遊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唸“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

  成“木頭人”。遊戲中“魔法師”不斷髮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字遊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

  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著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慣,瞭解昆蟲與人們的關係。

  2、透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瞭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冊,實物展示儀臺。

  2、昆蟲掛圖張。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活動過程:

  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麼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麼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徵,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叫什麼名字?

  教師:他是什麼樣子的?頭上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麼地方?愛吃什麼嗎?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徵生活習性”講述。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麼?

  教師:他們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教師小結: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節節的,兩側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對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掛圖,找找藏在畫中的昆蟲。

  教師:今天有許多小昆蟲來和我們捉迷藏遊戲,他們就藏在這幅畫裡面,請大家找找,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裡?

  教師: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是下子就發現昆蟲的?還是仔細看才發現的?為什麼仔細看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顏色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五、介紹幾種關於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瞭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豔,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充套件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裡,對我們人類來說,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麼?(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

  透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瞭解了昆蟲的生長環境,體驗到了製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於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於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遊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