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精選10篇)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獨自玩耍或獨自在家時不跟陌生人走,不給陌生人開門。

  2.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不跟陌生人走》。

  2.事先讓幼兒理解“陌生人”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認識陌生人。

  1.教師:你們知道什麼是陌生人嗎?

  小結:陌生人就是我們不認識的人,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也有好的陌生人,當我們遇到陌生人時,跟我們說話或吃東西是,不管她是好的或是壞的,我們都要有禮貌的拒絕。

  2.老師這裡有兩個小朋友叫麗麗和齊齊,她們也遇到了陌生人,看看她們是怎麼辦?

  二、看錄影《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麗麗一個人在家,外面響起了敲門聲,這一次,麗麗沒有直接開門,而是從貓眼裡往外看,門口站著一個陌生的阿姨,來人急匆匆地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叫我帶你去玩,你快跟我去醫院吧!”麗麗正想開門,但他一想說:“謝謝阿姨,我還是先打個電話給媽媽吧!”

  2.教師:麗麗獨自在家時,聽見了敲門聲,他去開門了嗎?他是怎樣做的?他是怎麼說的?他為什麼這麼做?

  小結:當我們小朋友獨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時,我們不能給他開門,應該有禮貌的拒絕陌生人。

  三、看幻燈(一)《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麗麗一個人在樓下玩,一個陌生人走過來對他說:“小妹妹,這包糖送給你吧!你想吃冰淇淋嗎?我帶你去買,走,跟我走吧!”

  2.教師:麗麗能跟這個人走嗎?為什麼?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告訴麗麗應該怎麼辦。那你們覺得麗麗應該對陌生人說什麼?誰來告訴麗麗該怎麼辦?

  小結:陌生人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吃,不管她是好意還是惡意,我們都要有禮貌的拒絕陌生人的東西。

  四、看幻燈(二)《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奇奇在公園裡和媽媽走散了,急得哭了起來,一個陌生人走上前說:“小弟弟,我帶你找媽媽吧!”

  2.教師:奇奇能跟這個陌生人走嗎?

  3.教師:請你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如果你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找誰幫忙?

  怎樣區別公園的工作人員?(可以找公園的工作人員幫忙,或是找警察叔叔幫忙)

  五、師幼共同小結。

  1.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有沒有遇到陌生人?你是怎麼做的?

  2.小結:有時,爸爸媽媽因為有事而讓你們獨自玩或是獨自在家,小朋友如果碰到陌生人和自己說話、給自己好吃的東西,邀請自己玩時,不管陌生人說什麼,都不能跟陌生人走。

  六、活動延伸

  幼兒講一些相關的故事,讓幼兒瞭解身邊發生的事情,提高自我保護的主動性。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裡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

  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

  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絡,請他配合教育活動,並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透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裡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並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麼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麼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麼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麼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陌生人。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課題。

  教師播放音樂《我不上你的當》,帶幼兒進入活動室。

  二、觀看影片《不跟陌生人走》,提問啟發。

  1、觀看課件,提問:什麼是陌生人?皮皮能跟陌生人走嗎?

  2、學說:我不認識你,我不跟你走。

  3、如果陌生人強行抱走,又要怎麼辦呢?如果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三、瞭解跟陌生人走的危險性及怎樣防範陌生人。

  1、瞭解跟陌生人走的嚴重後果。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防範陌生人。

  3、教師小結。

  四、角色體驗。

  1、教師藉故離開,由其他人員扮演陌生人進入活動室。用各種方式引誘幼兒跟她走,讓幼兒體驗如何應對陌生人。

  2、教師小結。

  五、念兒歌《不跟陌生人走》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5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會唱兒歌《小兔子乖乖》嗎?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下好嗎?

  同學們唱得真好,透過這首歌你知道兔媽媽回來了,該如何辦?大灰狼敲門,又該如何辦?

  不僅是大灰狼來了不開門,其它不認識的人來了呢?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學習“不給陌生人開門”。希望同學們透過學習能夠掌握獨自在家遇到陌生人來訪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樹立居家安全意識。

  二、民主導學

  (一)1、請同學們看圖畫故事。

  星期天強強一個人在家,聽到敲門聲,趕快跑過去。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請你想象一下,接著往下講。(組內講)

  2、在我國就發生過許多小朋友獨自一人在家時,給陌生人開門後發生的事情。

  老師講故事。

  從剛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現象迷惑,因為一些壞人總會用一些具有誘惑的條件或是裝出一些可憐狀來搏得你的同情,讓你認為他們是好人。

  獨自在家不開門。

  3、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情況時別的小朋友該採取哪些應對方法?連一連。

  (二)

  1、小朋友,你爸爸約了我來買保險啊!小朋友可以直接說,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來吧!嗎?有一些小朋友不小心洩露了自己一個人在家的事,給了壞人可乘之機。看下面的圖片。以小組為單位活動,為小朋友想想辦法。看誰們的辦法多,又合理。組長負責整理,一會兒彙報。

  2、學生活動

  3、學生彙報。同學們的辦法真好,所以說我們要學會“聰明對待狼外婆”。

  4、我們來看看金點子是如何說的。

  (三)壞人的手段可是非常狡滑的,也有一些人透過一些不正確的途徑知道了你家的住址和電話號碼,想確定一下你家是否有人,所以會打電話,如果你獨自一人在家,你會如何接電話呢?正確接電話。

  (四)接電話知道了千萬不要向人透露自己是獨自在家,那麼打電話報警求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拔打哪個號碼合適呢!

  110

  要講清楚自己的家庭詳細地址,以及發生了怎樣的緊急情況。

  三、導結

  透過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透過觀看錄影《不跟陌生人走》以及討論的形式,知道對不認識的人不要相信。

  3、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錄影片《不跟陌生人走》錄影地址: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錄影《不跟陌生人走》

  教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認識老師和許多小朋友,在家裡,認識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等,我們的城市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影《不跟陌生人走》

  2、幼兒觀看錄影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小雨認識那位阿姨嗎?她為什麼要跟陌生人走呢?

  對陌生人講的話,小朋友能不能相信呢?為什麼?

  小強認識那位阿姨嗎?他看見小雨跟陌生人走,是怎麼做的?

  想一想,哪個做得對?對不認識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我們小朋友不認識的陌生人有的是好人,有的是壞人,可是我們看不出來。有的陌生人拿出你喜歡吃的東西、拿出你喜歡的.玩具來騙你,還有人會說出有趣的事情、好聽的話或關於你爸爸媽媽的話來欺騙你,想讓我們小朋友相信他、聽他的話或跟他走,我們小朋友一定不要相信他,這樣就不會上壞人的當了。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隨便離開老師或家長,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與之設定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華和陌生人》。

  2、根據故事內容,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1)小華為什麼沒有跟著陌生人走?

  (2)小華是怎麼說的?

  3、情境練習:學習對付陌生人的方法,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情景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他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你認不認識她?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來想一想:某某應該對這位阿姨說什麼?(讓幼兒練習:對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還是等我媽媽來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們正在草地上游戲,一位陌生的叔叔走過來,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真可愛,叔叔給你巧克力,我帶你去玩吧。”

  教師提示:

  1、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麼不能吃?

  2、能不能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麼不能?

  3、集體練習一些委婉而禮貌的謝絕語。

  4、結束:教育幼兒和陌生人打交道時也應該有禮貌。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學生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學生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一)學校裡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匯入。在校園 場景中,XX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學生對話,引誘學生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群裡的陌生人

  1、轉換場景,擴充套件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 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後,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學生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學生的反應。

  二、經驗分析,情感昇華

  小結學生的表現:向學生提問?

  1、什麼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三、遊戲鞏固,行為強化。

  1、遊戲《不跟陌生人走》

  學生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麼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後,繼續在小路上走,自然結束。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媽媽去公園玩,小猴子特別高興,一個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說帶它去買火車俠,小猴子就跟著陌生人走了。結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帶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了,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2.組織幼兒討論

  (1)小猴子跟誰走了?

  (2)什麼是陌生人?

  (3)它怎麼會跟陌生人走的呢?

  (4)結果怎樣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話?

  (6)為什麼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小結:陌生人裡有一些是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練習:學習一些應對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來,對某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

  (1)你認不認識她?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話?

  (3)小朋友都來想一想:XX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說什麼?(讓幼兒練習)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當”。

  教師提示: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麼不能吃?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麼不能?陌生人說帶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4.活動結束。提醒幼兒在外不要離開集體或成人單獨活動,遇到陌生人時,不能輕信他們的話。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禮貌地離班。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的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禮貌地離班

  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活動流程:

  一、情景體驗:

  陌生人走進班裡來接小朋友

  二、提問引導

  三、小結

  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遊樂場玩兒,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四、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五、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

  等教師唸叨小朋友的名字後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院子裡遊戲。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本週是安全周,所以在本週我們開展的都是對幼兒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跟陌生人走後會有危險。所以我們透過模擬的形式先讓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有所“體驗”,結果的確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了,透過這一情境的模擬,把它拍成了影片,事後讓幼兒自己去看,讓幼兒明白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騙走,怎麼保護自己。

  最後老師進行了簡單的小結,也透過舉例的方式告訴我們小朋友如果被壞人騙去後是很危險的,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這一意識的瞭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