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過10以內的數量,教具:5—10的小朋友圖片6張。

  學具:《幼兒用書》(P1、2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印章等。

  活動過程:

  1、我的朋友教師:小朋友你的朋友是誰?數一數自己有幾個好朋友?

  2、朋友真多(1)、教師:這兒還有許多朋友呢,看看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師幼共同一一點數,並說出物體的總數。

  (2)、教師: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小朋友?引導幼兒複習目測接數的方法,並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分別看聚在一起的兩個數,然後將兩個數合起來說出總數。

  3、小組操作活動。

  (1)、看事物和圓點數量連線相應的數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事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麼?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線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2)、比較數量。先目測兩組物體的數量,然後給多的一組打√,再印上相應的數字。

  (3)統計活動。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實物?請將同類的實物圈在一起,並在圓圈中印上相應的數字。

  4、活動評價重點評價"連線"活動,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的過程。

  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2

  目標:

  1、在非式活動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能根據模式排序,並能根據大小、顏色、名稱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透過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準備:卡車若干、蘋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種蔬菜、食品等、貨架若干。

  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小兔開了一家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物品,可是超市裡沒有水果怎麼辦呢?(幼兒議論)請小朋友幫忙去運水果。

  2、運水果時要仔細的看一看卡車上的水果寶寶是怎麼排隊的?

  (二)嘗試操作

  每位幼兒自選一輛汽車裝運水果。

  老師進行個別指導。

  (三)歸納小結

  1、請幼兒把汽車開到停車場。

  2、幼兒和老師一起驗證

  (1)看一看紅汽車上的水果是怎麼排隊的?

  小結:一個蘋果一個生梨……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看一看綠汽車上的水果是怎麼排隊的?

  小結:二個蘋果二個生梨……是二個隔二個排的。

  (3)比較

  紅汽車上的水果排隊與綠汽車上的水果排隊有什麼不一樣?

  (四)遊戲(找錯)

  小兔給物品排隊,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請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來、說一說,然後補上去。

  1、幼兒在貨架上找錯,找到了說一說,再補上去。

  2、請幼兒找個朋友講一講這些物品是怎麼排隊的?

  3、請個別幼兒說說找到哪裡錯了?這些物品是怎麼排隊的?

  (五)遷移

  出示ABC模式,讓幼兒看看,這些水果是怎麼排隊的?請幼兒下次在角落活動時再去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總數將相應的兩個數群圈畫在一起,並用加法算式記錄,學習9以內的加法運算。

  2、嘗試根據總數和一個與之連線的數群,圈畫出另一個數群,並列出減法算式,學習9以內的減法運算。

  3、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二),水彩筆。

  2、幼兒用書第11、13、15頁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數群數量。

  教師出示數群卡一,引導幼兒觀察數群卡中每部分的物體及數目。

  二、圈畫數群,學習加法運算1、請幼兒為數群卡中得某一群花找朋友,兩群花合在一起要是9朵花,並將它們圈畫在一起。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3、學習用算式記錄圈畫兩群花合在一起的數目。

  三、看數選數群,學習減法運算。

  1、教師出示數群卡二2、請幼兒根據數字9和已圈畫出的某一群花的數目,再圈畫出另一群花並與之連線。

  3、請幼兒說己的圈畫的結果。

  4、請幼兒用算式表示全圈畫的結果。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1、裝糖果2、看圖列式3、拼九方格圖4、依樣接畫五、活動1、幼兒相互交流"裝糖果"的記錄結果2、引導幼兒學習同伴的不同記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4

  目標: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3、願意積極動腦,大膽嘗試。

  準備:

  活動過程:

  一、複習1~5的組成

  1、師:今天我們來玩上次老師教過的"碰球"遊戲,再複習一下我們學過的2~5的組成。

  2、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要玩的數字的碰球師:嗨嗨,我的一球碰幾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師與幼兒分全體和個人玩這個遊戲大班數學 6的組成(複習)目標:

  1、複習6的組成,知道6的組成有5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根據教師的出示的數熟練的說出能組成6的另一個數。

  3、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準備:6個玩具活動過程:

  一、複習6的組成

  1、請個別幼兒起立玩碰球遊戲

  2、以3桌為一組,請其中一組說出小於6的數,另一組找到與其組成6的數字

  二、玩遊戲,鞏固6的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師講明遊戲規則:教師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師出示其中一隻手的雪花片,請幼兒說說教師另一隻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兒全體和個人進行遊戲3、請幼兒回答為什麼能準確的說出答案,教師對幼兒的答案小結

  (二)開火車回答幼兒按順序快速回答教師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數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兒由大家幫忙)

  三、做作業

  1、教師講明作業做法

  2、幼兒獨立完成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5

  一、活動目標:

  探索10以內相鄰數

  1.探索發現一個數與前後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1.自備紅圓點2個,藍圓點3個,綠圓點4個:1——10的豎長條點卡,數卡1——10.

  三、活動過程:

  1. 認識3的相鄰數。

  a 教師將三種顏色的圓點散放在黑板上,提問:黑板上有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

  b 教師:誰來把一樣的圓點放在一起,並且按數目的多少排隊?

  c 教師:每種圓點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請個別幼兒在每種圓點下面用數字表示他們的數目。

  d 教師:圓點是怎樣排隊的?3個圓點的前面是幾個什麼?3個圓點的後面是幾個什麼?

  e 教師:為什麼2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前面?4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後面?

  f 教師:3的前面是幾?3的後面是幾?3比2怎麼樣?3比4又怎麼樣?

  2.體驗相鄰3個數之間的關係。

  a 教師出示1——10的豎長條點卡引導幼兒觀察,並匹配數字。

  b 教師指著4的豎長條點卡,提問:圖上有幾個點?請找出比它少1的豎長條點卡和比它多1的豎長條點卡。

  c 教師: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麼樣的朋友?

  d 教師:數字8有朋友麼?他的朋友是誰?你是從哪裡知道它們是8的朋友的?

  f 教師引導幼兒總結:一個數總比它前一個數大1,比它後一個數小1.

  3. 遊戲:找相鄰數朋友。

  a 教師:老師報一個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這兩個數的好朋友舉起來(多1與少1)。

  b 教師報1——10的任意一個數,幼兒舉相鄰數數卡。

  c 該遊戲重複多次後,可請幼兒兩個人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數卡,然後交換玩。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6

  一、設計意圖

  在《啊哈!小學》的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適時適宜地為幼兒創設環境,讓孩子模擬小學生活。如課桌的排放、座位的調整,並且每天早上揹著小書包上學,晚上揹著小書包回家,隨時隨地地整理小書包等。同時,孩子們帶來了小書包後,透過觀察、分享、交流,他們認識了各種文具用品,瞭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動的意圖是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開闊思路,透過分類、統計、交易等手段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以及一種實踐運用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務能力等,為將來走進小學奠定基礎!

  二、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統計記錄。

  2、在遊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三、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籤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誌

  四、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

  ——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佈置文具店

  ——每組佈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佈置,並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籤。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佈置情況。

  3、統計文具

  ——幼兒作文具店統計員,統計並記錄本店的文具數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遊戲;小小文具店

  ——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7

  【教學目標】

  1.積極操作、探索,透過“畫手數格,抓珠數數”等途徑,來比較準確地判斷手的大小。

  2.學習數數、測量、統計、表達與交流,初步習得積極地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態度。

  3.養成實驗中的記錄習慣,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張方格紙珠子、盤子、繩子若干。

  2、集體記錄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請孩子們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問:

  1.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它們一樣大嗎?

  2.今天我們要選出班裡大手冠軍和小手冠軍,那用什麼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種方法能使我們更準確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運用格子紙和珠子的方法,測量手的大小

  1.讓孩子們在方格紙上畫畫小手,數數手佔的格數,瞭解手的大小。

  1)格子紙上有整格、半格怎麼辦?

  2)整格與半格分類記錄

  3)小結:手形所佔的格子數多,就說明手大;

  手形所佔的格子數少,就說明手小。

  2.小組合作:探索每個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將抓起的珠子數量記錄在紙上

  2)小結:抓的珠子數多就說明手大;抓的珠子數少就說明手小。

  三、根據全班的統計結果,對測量手大小的方法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1.提問:

  1)透過畫手、抓珠子,我們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們畫了手,抓了珠子,怎麼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導幼兒觀察集體記錄表

  1)看看誰的手形佔的格子數多,誰抓的珠子數最多,找出大手冠軍。

  2)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小手冠軍。

  3)這種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請大手冠軍與小手冠軍的兩位小朋友驗證給全體孩子看。(手對手)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8

  活動目標:

  1.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概念,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瞭解單雙數之間的關係。

  3.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在教室裡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課件準備:小動物相關圖片、1-10數字圖片。

  紙面教具:列印1-10數字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請幼兒進行“玩找朋友”遊戲,引出單雙數。

  ——現在所有的小朋友可以2個2個互相找朋友。

  小結:2個2個找到朋友的是雙數,還有沒找到朋友的數是單數。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單雙數。

  ——動物也玩找朋友的遊戲。看看都有誰?各有多少隻?誰是單數?誰是雙數?

  小結:小猴可以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雙數。像小雞兩個兩個圈到一起後,還多出一隻小雞找不到朋友的叫單數。小鳥也能兩個兩個圈在一起,所以也是雙數。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已有認知,來進行單雙數判斷。

  ——更多動物都來了,他們各自回到了單數的家和雙數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

  ——數字寶寶也來參加遊戲,我們來幫數字寶寶回家吧?

  出示教具,透過幼兒實際操作更深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小朋友們,你們每個人椅子邊都有一盒卡片寶寶,小耳朵聽,快快快,快快拿出單數來。小朋友聽數拿出卡片來。

  ——快快快,請你找出雙數,讓幼兒再次領會單雙數的含義。

  出示圖片,進一步鞏固如何區分單雙數。

  ——請小朋友為單雙數數字寶寶打鉤。

  ——小朋友們認識單雙數還能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現對嗎,來我們唱起來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9

  活動目標:

  一.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瞭解“對稱”這一含義。

  二.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活動難點: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徵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摺,然後從摺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摺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麼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麼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範)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0

  設計意圖:

  “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新《綱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要求。統計作為常用的一種數學方法,是分類、記數、比較多種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清晰直觀的比較出多組物體的多少。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邏輯性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統計記錄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透過創設兩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衝突,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鞏固。

  活動難點是分析歸納出最快速、清楚的記錄方法,透過自主探索——集體歸納——再次驗證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記錄統計的方法比較物品的多少,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探索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從中比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記錄方法。

  3、 嘗試商討合作式的學習,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二、 活動準備

  1、 錄音機、磁帶;小貓、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畫有小貓、小狗、小兔的記錄紙和空白表格若干,記號筆人手一支

  2、 大格子圖及皮球、沙包、繩子;

  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疑問

  放錄音講述投籃比賽情況,請幼兒仔細傾聽。

  你能說出誰投進的球最多嗎?

  (二)商討方法,鼓勵探索

  1、幼兒自由討論比較誰是冠軍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導幼兒思考並講述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 幼兒再次傾聽比賽過程,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4、 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和記錄方法,並展示幾種有代表性質的記錄方法。

  5、分析幾種不同的記錄方法,討論比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1

  活動目的:

  1、透過“黑白棋大賽”幫助幼兒學習6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大棋譜兩副,黑白棋子若干。

  2、紅、黃、綠、紫隊標誌一份,每隊準備一副棋譜,若干黑白子。

  3、數字卡片“6”以內加減算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隊推選小隊長

  “分成四隊,每隊4個孩子,自己選出小隊長”

  二、黑白棋對抗賽

  1、規則:每隊選2名小隊員先後參加比賽,第一名隊員用黑子,第二名隊員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我給你的數。

  2、幼兒比賽,教師總結比賽情況。

  三、合作擺“6”

  1、規則:請一組的小朋友合作擺“6”,一行一種擺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複,比比看規定時間哪一隊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確。(幼兒擺“6”)

  2、相互檢查

  現在請你們相互檢查,先看看他們列了幾道算式,是否正確,如果有錯錯再哪?每隊選一位小朋友告訴大家結果。(總結比賽情況)

  3、“6子通”搶答賽

  我這裡有一張大棋譜,裡面藏著許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嗎?

  4、總結得分評出第一名。

  四、個人競賽:猜猜看

  1、規則:我給你5個數字“2、5、1、3、4”請你用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後我把數字翻過去,請你指出和2加起來是6的數。

  2、幼兒比賽,答對發獎。

  活動結束:

  剛才,我們想了許多辦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是6,那麼要他們合起來是7,該怎麼擺棋子呢?我們到教室裡去擺擺看好不好啊?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2

  《測量我們的身高》

  【活動目標】

  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活動準備】

  塑膠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定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透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組織學生透過自主的活動,逐步學會整理資料的方法。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體會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統計的基本過程即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製作圖表、分析資料。在本課中,我初步讓學生感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只有讓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把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才能成為有效知識。活動中,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整理資訊,組織學生討論並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變教師的“教”為“引”,學生的“學”為“探”。

  2.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注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設計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資料整理,讀懂統計資訊,思考質疑的教學過程。這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強了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有效了提高了學生的統計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3

  目標:

  1、初步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徵。

  2、能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3、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任務。

  過程:

  一、出示禮盒(複習正方體)

  1、在這個盒子裡裝著一些小寶貝,會是什麼呢?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2、瞧,這些寶貝對小朋友對說: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麼嗎?

  3、正方體有幾個面?

  4、這6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

  5、這些正方形都一樣嗎?

  二、出示長方體

  1、噓,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在這些正方體中,還藏著一個小寶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嗎?請你來找一找。

  2、它是誰呀?(一塊糕)

  3、它和正方體一樣嗎?它是什麼形狀的?

  4、原來它是長方體,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請小朋友來數一數。

  5、教師總結:長方體有6個面。

  6、這6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它們都一樣大嗎?

  7、小結:這個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它們不一樣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長方體

  這個盒子是什麼形狀的?有幾個面是正方形的?

  小結:有的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的,有的長方體中2個面是正方形的。

  四、尋找長方體中哪2個面是相等的,請幼兒每人一個長方體觀察。

  師總結:長方體中相對應的2個面是一樣大的:上下、前後、左右。

  五、回憶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形的。

  六、出示教師收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請幼兒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七、幼兒操作:給正方體塗上紅顏色,給長方體塗上綠顏色。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4

  活動目標:

  1.幼兒掌握左右,能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並能用語言完整描述左邊和右邊籮筐的物品;

  2.初步學習以物體為中心,區別物體的左右;

  3.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籮筐三個、蔬菜圖片(土豆、蘿蔔、白菜若干)、食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以故事的形式欣賞繪本片段,匯入活動【看課件)

  二、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緊緊抓住“左手是拿碗的,右手是拿筷子的”這一點進行聯絡

  問:小朋友們,我們吃飯的時候是哪隻手拿碗?哪隻手哪筷子呢?

  小結:我們都是左手拿碗的,右手拿筷子的。

  三、練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

  1.請幼兒伸出拿筷子的手或拿碗的手。

  2.舉手,請幼兒聽老師的口令,舉起左手或右手。

  3.拍肩,請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用左手拍左肩或右手拍左肩。

  四、學習以物體【籮筐、蔬菜)為中心區別左右

  1.出示三種蔬菜圖片,每個幼兒聽老師的指令操作,將蘿蔔放在中間,把土豆放在蘿蔔的左邊,把白菜放在蘿蔔的右邊。看看誰放得又對又快。

  2.幼兒操作將蔬菜裝進籮筐。出示三個籮筐,讓幼兒觀察左、中、右擺放的籮筐。幼兒聽口令將土豆放進左邊的籮筐,白菜放進右邊的籮筐,蘿蔔放進中間的籮筐。

  3.幼兒說說左邊的籮筐裝了什麼蔬菜?右邊的籮筐裝了什麼蔬菜?教師檢驗對對錯。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1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事物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體驗類包含關係。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顏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水果、蔬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幼兒聽音樂坐好,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演示。出示圖形卡片,讓幼兒觀察其特徵,想一想如何將這些圖形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回答後,教師選擇一種分法進行演示,如:將圖形分成形狀不同的兩部分。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想一想如何將每一部分再分成兩部分。教師演示分法。

  3.教師小結:可先將圖形按形狀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狀分;還可先按顏色分,再按形狀分。

  4.幼兒操作。讓幼兒觀察圖形的外形特徵,然後按其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5.複習鞏固。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

  三、結束部分:教師獎評小結,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二次分類的理解讓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幼兒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我不斷地嘗試、變換多種活動方式,透過輕鬆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喜歡上數學課。

  小百科:分類,是指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