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的教案模板
《拿來主義》的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的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拿來主義》的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中的一篇精講課文,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專題的第三板塊“拿來與接納”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專題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摒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第三板塊則從“繼承和接受”的角度幫助學生懂得文明對話的內涵、意義和作用。《拿來主義》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從文化源頭上 揭露中國固有文化阻礙社會前進、矇騙群眾的成分,啟示人們認識其實質。文章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2)體會魯迅雜文“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
(3)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瞭解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學習運用這些論證方法提高論說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2)把握並學習先破後立的文章結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批判地繼承,並在此基礎上聯絡實際,深入思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瞭解並學習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
難點:
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結合實際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
四、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接 觸過魯迅先生的雜文,但 本文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而且這篇雜文並非直接正面闡釋自己的觀點,學生把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學時必須介紹清楚有關的背景,在梳理出文章思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結合當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現象理解 “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方法:
1、問題導讀法:透過設問和學生探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 備:閱讀課文和註解,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 瞭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境匯入、展示目標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 能夠有助於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麼,什麼是“拿來主義”?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 從《拿來主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文題)
(三)探究合作、精講點撥
《拿來主義》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為什麼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後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裡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麼 從這裡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
A、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
B、概括內容要點;
C、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麼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後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裡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麼不同。
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後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麼辦的畫面):
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後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後預習,下節課 體研究。
(三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麼提出拿來主義,什麼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後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裡勾畫出藍圖,然後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麼,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麼。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鑑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麼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後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鑑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複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後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後佈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裡,要有大量的事實、資料,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