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
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1
1、積累:
依據原文或提示默寫。
2、古詩詞賞析:
(1)解釋字詞:
①廣州花都區: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A、明月別枝驚鵲 B、路轉溪頭忽見
②南京:曹操《觀滄海》後兩行詩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2分)
(2)把握律詩和詞的上下片的內容。
(3)領會詩詞的意境及語言特點。
(4)詩詞表現的思想感情:
①河南:《次北固山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2分)
②廣州花都:《西江月》詞中上、下片分別表現了詞人怎樣的心情?請聯絡上、下片內容作分析。(5分)
(5)名句賞析:
①河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作簡要賞析。(2分)
②成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蘊涵了什麼哲理?請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談。(3 分)
③黃岡:展開想象和聯想,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2分)
(6)寫作手法:
①遵義:《漁家敖·秋思》上下闋分別以什麼表達方式為主?(2分)
②南京:《觀滄海》前三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 ”寫的是動景,“ ”寫的是靜景。
(7)作批註:
揚州:批註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和文學鑑賞、批評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字,用簡潔的語言記錄閱讀者的感悟、品味、欣賞,體現閱讀者的眼光和情懷。
請運用下面提供的符號作標記,在《飲酒》詩旁寫出2至3個批註。(語言要簡明流暢.能讓讀者知道你已經讀懂了這首詩,並能欣賞它。)
(8)劃分誦讀節奏。(成都)
(9)古詩文比較閱讀:
山西《飲酒》《愛蓮說》
3、文言文閱讀:
(1)解釋字詞:
①通假字 ;②古今異義詞; ③詞類活用; ④重點實詞; ⑤重要虛詞
(2)多義詞的意義或用法辨析。
(3)用《古代漢語字詞典》選義項。
(4)給句子斷句。
(5)翻譯。
(6)內容把握:
①內容概括;②對課文內容的理解;③問答題。
(7)評價人物行為、古人做法對今人的啟示、談收穫。
(8)寫法研究。
(9)比較閱讀:
①河南:《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新序》。
②南京:《孫權勸學》與《北史·傅永列傳》。
③湖北江漢:《曹劌論戰》與《文公伐原》。
④河北:鄒忌與諸葛亮的進諫方式有何不同?
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2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的分析、點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是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的,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湧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裡”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執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裡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絡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透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的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裡”“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觀滄海》教案設計。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奏、語調、情感。讀完後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後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一、匯入新課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們同學從歷史或文學作品中認識了曹操,你認為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漢獻帝到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他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求賢若渴之心,或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蒼勁悲涼。
2、樂府詩:今天我們學習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樂府,是原來是漢武帝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後來演化為詩體名稱,是可以入樂歌唱的詩歌,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3、《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課文。
三、朗讀訓練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教師帶度,
3、學生全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注意知道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四、研讀詩歌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執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教案《《觀滄海》教案設計》。
1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2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麼?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3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麼?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盪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4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麼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執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5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後,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藉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透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於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1、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湧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詩人
登山觀海(全景)靜態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一中國強統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願望。)建功立業的抱負。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其中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曹操《觀滄海》的優秀教案4
1、課本原文
課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瞭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並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呢?(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分享所得
學生分享有關樂府詩和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並且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長歌行》等。
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2、解決生字詞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1)學生以他喜歡的方式讀,並糾正發音有問題的字詞。
(2)教師範讀,並指導朗讀的斷句與節奏。
(3)播放音訊檔案《觀滄海》。
(三)細讀詩歌,情景交融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領?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領。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水:澹澹
山島:竦峙
洪波:湧起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
3、詩歌最後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麼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表達了詩人一統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四)品讀詩歌,體會寫法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海”的壯美景象是如何呈現在大家眼前的?
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五)課堂小結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並受到感染。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觀滄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並探討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