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話》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悄悄話》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悄悄話》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悄悄話》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傳話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和表述能力。
2、透過競賽方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材料:一些需要幼兒傳的短語或句子。
2、環境:老師與幼兒圍成一個弧形,老師坐第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一些悄悄話想告訴大家,你們想不想聽啊?
師:恩!可是悄悄話只能悄悄地講給我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聽,可是後面的小朋友聽不見了,這可怎麼辦呢?(小朋友討論)師:小朋友們想了那麼多好辦法,老師這裡也有一個好辦法。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好不好?
(二)交代規則,明確玩法師:老師先把悄悄話說給我旁邊的小明聽,請他悄悄地告訴他旁邊的小紅聽,小紅再悄悄告訴小剛,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傳給後面的小朋友聽。這樣老師的悄悄話是不是能讓後面的小朋友都聽到了啊?
師: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我們的小朋友們傳話的時候啊,仔細聽,說清楚,不要把老師的話傳錯了!大家能不能做到啊?
師:最後我們讓離老師最遠的`小朋友來說說,他聽到了什麼!看看他說的和你們聽到的是不是一樣,好不好?
(三)教師參與,全班遊戲師:請你(最後一個小朋友)來說說,你聽到的是什麼?
(四)分組競賽師:好,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些小朋友說得最清楚,聽得最仔細。
將幼兒分成四組,一縱隊排開,告訴每排第一個幼兒相同的一句話,一個接一個傳話,哪組完成得最快,且傳話正確,哪組就獲勝)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玩了"悄悄話"的遊戲,老師告訴了小朋友好多悄悄話,小朋友們在遊戲中表現得都很棒!大家開不開心啊?今天回家,老師請每個小朋友回去都跟你們的爸爸媽媽說一句悄悄話,也請你們的爸爸媽媽跟你們說一句悄悄話,好不好?
注意:若說對了,給予表揚;若說錯了,給予鼓勵。
《悄悄話》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安靜傾聽故事《悄悄話》,能理解故事大意。
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 故事《悄悄話》及其幻燈片
2、 故事中角色的手飾
3、 音樂:班得瑞《仙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教師與班內任意一名幼兒說悄悄話,吸引班內幼兒的注意力。
2、 提問:老師剛才做什麼了?
3、 接著提問:悄悄話是什麼意思?
4、 教師小結:悄悄話就是悄悄的說話,說話的聲音很低,只有說話的人和聽的人能聽到,別人都聽不到。今天,薛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悄悄話》,請小朋友安靜的聽。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配樂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
2、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在故事中小動物們都做了什麼事情?
它們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幼兒討論回答。
3、 觀看幻燈片講述故事,幼兒觀看傾聽。
4、 邊看幻燈片提問並講述:
螞蟻和蚯蚓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螞蟻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螞蟻的動作。
蚯蚓對蝸牛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蚯蚓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蚯蚓的動作。
蝸牛對青蛙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蝸牛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蝸牛的動作。
青蛙對小魚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青蛙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青蛙的動作。
小魚對蜻蜓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小魚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小魚的動作。
蜻蜓對烏龜說了句什麼悄悄話?
蜻蜓是怎麼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蜻蜓的動作。
請小朋友學學烏龜的動作。
5、請七名幼兒上前佩戴動物手飾進行故事表演,剩餘幼兒與教師一起講述故事。
6、請全部孩子上前分組進行完整的故事表演。
三、結束部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朋友一個道理:朋友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和幫助,希望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能像小動物們一樣,互相關心幫助,團結友愛。
附故事:
螞蟻螞蟻跑過來,螞蟻對蚯蚓說了句悄悄話。蚯蚓蚯蚓鑽出來,蚯蚓對蝸牛說了句悄悄話。蝸牛蝸牛爬過來,蝸牛隊青蛙說了句悄悄話。青蛙青蛙跳過來,青蛙對小魚說了句悄悄話,小魚小魚游過來,小魚對蜻蜓說了句悄悄話。蜻蜓蜻蜓飛過來,蜻蜓對烏龜說了句悄悄話。什麼話?烏龜告訴大家啦:大家注意啦,要下雨了!
活動反思:
1、這個活動很適合小班的孩子,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並且興趣很高。本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能按設計思路及順序進行,目標達成情況很好,重難點能較好的把握並突破,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大意,
2、本次活動的亮點:
(1)匯入部分直接、形象、生動,緊扣主題,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
(3)活動的基本部分環節設計科學合理,層層遞進,緊扣本次活動的目標。
(4)教師的語言及提問設計合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並且準確到位。
(5)活動中能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存在的不足:在分組表演時,如何能做到既面向全體又能注重個體差異,讓分組表演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