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範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的賞析示例,是一篇唐詩中的“頂峰”之作。它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又如情感脈搏,使詩情隨著月輪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懸、月斜到月落為線,細緻描繪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對江天一色的美景,詩人思緒飛動,探尋宇宙哲理;後又聯想到思婦懷人和遊子思鄉。全詩在思想與藝術上不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說理的玄言詩和抒兒女別緒離愁的愛情詩,詩人將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詩情、畫意與哲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的交融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詩歌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兩種感覺:

  一、要背誦;

  二、要分析詩人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這種教學方式凍結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動情讀書的慾望,把詩歌變成了公式,把思考變成了形式,把書本變成了枷鎖,把課堂變成了囚籠,從而導致學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詩歌的內容,卻訥於對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達。所以,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用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動情地誦讀,自由地涵詠,自主地探究。高二學生已有了一定詩歌鑑賞知識的積累,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思維比較活躍。但要讓他們的思維拓展開來,老師就不能包辦,不能代替。要放開手腳,讓他們敢“說”,敢“思”,敢“表達”,真正地“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和把握古代詩人藉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詩歌鑑賞能力; ②培養學生感受詩歌意趣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品讀經典審美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培養學生於誦讀中品味聲韻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抓住主要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③透過置身詩境的方法,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情景理渾然天成的詩情畫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啟發學生透過詩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領悟人生哲理;

  ②引導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展開聯想與想象,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水乳的交融、優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營造氛圍,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詩歌

  教師啟發學生“入境”:今天我們與唐代詩人張若虛有約,請大家帶上美好的心情,靜心聆聽。(播放flash古箏曲配畫《春江花月夜》)

  請學生談談聽讀感受。

  教師充滿感情地匯入:這是一種朦朧的美,如夢似幻,幽美輕盈;這是一種純粹的美,超凡脫俗,寧靜清新;這是一場無聲的細雨,浸潤人間,盪滌世俗塵雜;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打動,千年不息,一直等待著我們的尋覓。這就是《春江花月夜》,這就是一千年來給了無數人心靈滋養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融進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這份優雅、享受這片寧靜吧。6分鐘

  下面,就請大家帶上最飽滿的精神、最美好的情感來齊讀這首

  二、 美讀詩文,感受詩歌的內容之美

  1、齊讀 2分鐘

  (課件投影:美讀詩文,感受畫面)

  師:閱讀,就是和高尚的靈魂在交流。當我們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誦之中時,同學們從詩歌中讀出了什麼?感覺了什麼呢?請同桌之間簡單交流。

  哪位同學願意說說,靜靜地閱讀詩歌后,心中有些什麼樣的感覺?你說說?你感覺到些什麼?

  點評學生:讀出了一種遼闊和寂靜;讀出了縹緲,讀出了靈動;讀出了孤獨感;感覺很細膩,有景有情,情景交融??2分鐘

  板書:

  遼闊、朦朧、空靈、寂靜、純淨

  2、品讀

  師:看來,大家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這些感受都是獨特的,是我們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來解讀詩歌后的產物,這就是個性化誦讀。然而,每一首詩歌除了可以為我們提供自由解讀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們應該共同把握的東西。大家思考一下,這首詩歌主要描繪了哪些意象?”

  學生齊答:“春、江、花、月、夜。”

  板書:春江花月夜(豎寫)

  師:那麼,在這五種意象中,哪種是最重要的'意象呢?

  生:“月。”

  師:這輪明月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呢?

  生:運動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依據所有寫月的位置的詩句,理清這首詩的思路。請大家討論後,選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去把月亮的位置變化圖畫出來。

  (學生可能按照習慣從左往右畫,教師明確實際上應該從右往左,即從東往西畫)

  師:同學們找到了詩人用“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搖情滿江樹”四句詩精心選取的月升、月懸、月斜、月落四個位置,並明白了這首詩可以月為線索,分兩塊內容,以“但見長江東流水”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理,後一部分由景入情。5分鐘

  板書:

  月落←月斜←月懸←月升

  景:遼闊、朦朧、空靈、寂靜、純淨

  理

  情

  三、 涵詠詩文,個性再造詩歌的意境之美

  (課件投影:涵詠詩文,再造意境)

  師:一首好的詩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畫,它總要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意境。就像畫兒不能裁減下一小塊來欣賞一樣,詩句也是不能用來逐句翻譯的,但是詩歌展現的畫面卻可以在心中描繪。下面給大家5分鐘時間,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試著用散文的語言來展現自己心中的那幅畫面。注意不是翻譯,而是發揮你的想象力創造力,去渲染去創造。文字一定要優美。5分鐘

  學生展示,師點評:多朦朧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寫出了空靈與迷濛;看來,永恆與純潔,是你的兩個關鍵詞??

  師結:春潮湧動,湧出一輪明月,江面似與大海相連,寬廣無垠。月華如水,隨波而漾。銀輝輕灑,將春江浸染成夢幻般的銀色。江流繞芳甸,月色籠花樹。汀上白沙,空中流霜,都融入了這一片月色之中。此刻,月如待字閨中的女子,含蓄典雅;又如陳年佳釀,令人陶醉。下面,請大家齊讀從“春江潮水連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見”這一節,發揮自己的想象,讓我們一起融入這奇幻的境界中去。5分鐘

  四、 自主誦讀,領悟詩歌的哲理美

  (課件投影:誦讀吟詠,領悟哲理)

  1、師匯入: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皎皎孤月,高懸夜空,情思湧動,不絕如縷。

  2、學生自由誦讀詩句“江天一色無纖塵”到“但見長江東流水”,找出認為要重讀的詞語,並談談理由。

  師:“江天一色”見遼闊蒼茫,“空中孤月”見寂寞空曠,齊讀這兩句。在這樣偉大美麗的自然面前,詩人先想到了什麼?

  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師:“何人”、“何年”見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和思索,這兩個問題,詩人能不能解答?我們能不能解答?都不能。所以詩人的思路進行了第一次切換,不是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轉入了下一句——

  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師:“無窮已”、“望相似”見比較,體現出詩人感嘆而不感傷;“但見長江送流水”見一種沉重的歷史滄桑感。

  3、師結: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水歲歲流不息,記得周國平說過:詩人與哲學家是相通的。張若虛就是這樣,他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場,站在歷史的高度,用哲學的視角,仰觀宇宙,俯瞰人生,“代代無窮已”,這人生雖短暫、雖無常,但卻和明月、長江共存於永恆的`天地間。所以,我們也應該抓住手中有限的光陰,活在當下,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曾評價這幾句詩“哀而不傷”,在字裡行間洋溢著青春、熱情的盛唐之音。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

  板書:理——哀而不傷 宇宙?人生3分鐘

  五、 鑑賞經典,體會詩歌情感之美

  (課件投影:鑑賞經典,體會情感)

  1、師匯入:“浮雲遊子意”,青楓離別愁。詩人感嘆宇宙永恆,人生無窮,但接著並沒有著力去寫人生如何,而是進行了第二次的思路切換,轉入了下一層內容去描摹了一幅人生影象。下面請大家推舉一位朗誦比較好的同學朗讀“白雲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搖情滿江樹”。其他同學在聽讀的同時,思考這一節寫了什麼內容,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學生思考,明確內容。

  總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兩地思念之情——“白雲一片去悠悠??何處相思明月樓。”

  分寫:思婦懷遠 遊子思歸——“可憐樓上月徘徊??落月搖情滿江。” 齊讀這一小節。

  板書:情——思婦遊子 離愁別緒

  3、重點賞析“思婦懷遠”

  討論:詩人是如何表現思婦之情的?(學生分四組分別賞析其中的一句詩) 師指導:可憐樓上月徘徊,以月烘托思婦的一腔愁情,“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使光影明滅,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不忍離去。它彷彿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一襲銀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中、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思念尤甚;透過想象滿是灰塵的離人妝鏡臺,生動表現出思婦無人可悅、懶於理容的狀態;“卷”和“拂”是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惘;此時遊子思婦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逐月華流照君”,託明月寄相思;可是即使像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飛出這無邊的月光,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裡只有躍起幾圈波紋的魚兒呢?臺灣作家林清玄有一句話:“心美一切皆美,情深永珍皆深”。這裡的寥寥數語,已將怨婦的離愁別恨寫到極致。

  師:說到這裡,我不禁要問,這種感情難道只有這首詩裡的遊子與思婦才會有嗎?那是不是隻有古代人才會有呢?(不,古今皆然。)是不是隻有一村、一鎮、一鄉、一國才有這種“一處相思,兩地離愁”呢?(不,全人類共通。)

  結:是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詩人張若虛創造的意境中,我們跟著月光、隨著流水、一路飽覽兩岸春江夜色,一路撿拾人生至理,一路收藏滿心感動。或許是這種種複雜的感情鬱結胸中難以排遣吧,詩人把這些情感傾瀉於長江,託付給月光,懸掛在樹上,於是我們的心也隨著搖盪。詩人繡口吐出的華章,也成就了這首詩的在詩壇的美名——“孤篇壓倒全唐”。這是什麼力量?這就是經典的力量!8分鐘

  板書:

  孤篇壓倒全唐

  六、 師生共讀,將詩歌之美滿懷擁抱

  師:這節課,我們透過五次誦讀,用我們的心靈和張若虛的心靈進行了對接。然而,這首流傳了千年的經典中無窮無盡的意韻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們大多還沒有能夠領悟。這是一種閱讀的遺憾,但也是一種閱讀的動力。因為這些我們暫且沒有光顧的內容,就是我們未來繼續閱讀的動力。課的最後,請給我一個機會,我渴望著把我對這首詩歌的理解,透過我的朗誦傳遞給同學們。4分鐘

  七、 佈置作業,再會經典意象

  (課件投影):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所吟詠的物件。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人間的情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引發了許多文人的空靈情懷。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請大家在課下蒐集10個有關“月”這個意象的詩句,寫在摘抄本上。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與詩人的約會將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只要明月依舊升落、江水仍然流淌,就會有那麼一股詩情充塞在我們的心間,它將會讓我們在面對變幻莫測的人生、起伏不定的命運時,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從容。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