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通用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通用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1

  活動目標:

  1、準確感知9的數量,認識數字9。

  2、能將相等數量的物體放到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關係。

  3、能按活動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事物卡片若干(6只青蛙、6只白鵝;7只鴨子、只烏龜;8只蝌蚪、8條魚;9條金魚、9只蝦)

  2、實物卡片和點子卡片20套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目測接數池塘裡的動物。

  (1)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春天到了,許多小動物都出來了,有哪些小動物 ?它們各有多少?你是怎麼數出來的?怎麼樣數能又快又對?

  (2)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判斷出每種動物的數量。

  2、把數量相等的小動物放在一起。

  (1)師:小動物們要玩遊戲了,它們要和數量一樣多的小動物一起玩,誰願意來幫它們找一找?(請個別幼兒來找一找)

  (2)請幼兒示範將數量相同的卡片擺在一起,引導幼兒說一說6只白鵝和6只青蛙一樣多 ……

  (3)師:每隊小動物想找一個數字做朋友,它們應該找誰呢?

  (4)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匹配數卡。

  3、認識數字9.

  (1)師:三隊小動物都找到了數字朋友,還有哪隊小動物沒有找到數字朋友?那它們應該找數字幾來做朋友呢?

  (2)師(出示數字9):這是數字幾?它是什麼樣子?像什麼?它還可以表示什麼?

  4、幼兒操作活動。

  (1)找出數量相等的動物。

  (2)兩邊一樣多。

  (3)數物拼版。

  5、評價活動。

  分別請幼兒介紹每個活動的情況,引導其他幼兒對應檢查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2

  【活動目標】

  1、準確感知8、9的數量。

  2、進一步學習將相等的物體放在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關係。

  3、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卡片若干。(六隻青蛙、六隻白鵝、七隻鴨子、七隻烏龜、八條小魚、九隻蝦子。)

  學具:

  第一、二、三組:幼兒用書第9頁,筆人手一支。

  第四、五、六組:實物卡片和點子卡片。

  【活動準備】

  1、集體活動。

  (1)看數字拍手

  師:小朋友,今天數字寶寶要和我們玩一個遊戲,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小手最能幹,能把看到的數字用拍手來表示出來。小朋友想和數字寶寶來玩這個遊戲嗎?

  幼兒遊戲

  師:小朋友真能幹!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有一隻傻小熊也出來春遊,它來到池塘邊,看見池塘裡有許多小動物在玩,想數一數有哪些小動物?可是怎麼也數不清,現在,它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數數池塘裡有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有幾隻?小朋友願意幫這個忙嗎?

  (2)目測數群。

  教師出示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引導:圖上有什麼?有多少動物?怎樣數才能又快又對?先看哪邊?有幾個?接著再數……

  幼回答

  師和幼兒一起檢驗。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來老師想考考你們,把一樣多的小動物排在一起,誰願意來試一試?

  (3)按序排卡片。

  請幼兒上來給實物卡片排隊,啟發幼兒想一想,一樣多的應該怎樣排?知道將數量相同的卡片上下襬放。並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排卡片的?為什麼將青蛙和白鵝放在一起;鴨子和烏龜放在一起?……

  集體進行小結:青蛙和白鵝數量都是6,鴨子和烏龜數量都是7……

  2、操作活動。

  給圓點找朋友,並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隊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3

  活動目標

  1、準確感知8、9的數量

  2、進一步將相等數量的物體放到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關係。

  3、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事物卡片若干(6青蛙、白鵝;7鴨子、小魚;8只烏龜;9蝌蚪、蝦子)

  2、幼兒用書

  3、實物卡片和點子卡片20套

  活動過程

  1、目測數群

  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上有什麼?有多少?怎麼樣數能又快又對?(引導幼兒學習按群記數、兩個兩個數和三個三個數,熟練目測數的技能。)

  2、按序排卡片

  請幼兒給實物排隊,啟發幼兒思考,可以怎麼排?一樣多的怎麼排?(引導幼兒發現理解一樣多的可以上下襬放。)教師可以啟發幼兒:你怎麼排卡片?為什麼將青蛙和白鵝放在一起?

  集體小結:青蛙和白鵝的數量都是6,鴨子和烏龜的數量都是7,……(幼兒透過敘述將動作與語言聯絡起來,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有什麼樣的操作方法。)

  3、操作活動

  按數量多少分類排序擺放,再匹配相應的點卡。(能按數量多少進行分類,把相同數量的實物、點放在一起,感知不同物品的相同數量和多少的序列。)

  找相等數量的動物。(感知不同物體數量相同。)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4

  活動目的: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6張蘑菇房子圖片。

  2、1-6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

  3、小猴、小熊頭飾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

  4、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6的點卡一套/人。

  5、標有1-6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6、故事《住賓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拍手遊戲:"嘿嘿,xxx(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裡?""嘿嘿嘿,在這裡!"(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講述並表演故事(助理教師配合故事表演)

  1、講述並表演故事後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5號的鄰居,5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6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

  a、那麼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b、4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複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

  1、給黑板上的數字找相鄰數。

  2、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6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x的相鄰數就是x和x?"

  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圖形摺疊、分割、拼擺,感知圖形的變化。

  2、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圓形的認識,發展空間知覺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若干張,事先張貼於活動室內供幼兒觀賞。

  2、圖形操作卡片(各種幾何圖形)。

  三、活動過程:

  1、匯入:

  師:今天圖形寶寶們來到了我們班,可是他們很調皮,和小朋友們玩躲貓貓的遊戲,請你們來把它們找出來吧!(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梯形的)

  2、借形想象,拓展幼兒想象空間。

  (1)圖形變變變。

  教師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將長方形的圖形紙用折的方法變成新的圖形,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變法。

  (2)請你們一起來想想,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梯形我們還可以折成什麼圖形?

  (3)數圖形。

  沿著折線剪一剪,並數數變成了幾個新的圖形。

  (4)拼圖形。

  鼓勵幼兒用各種新圖形拼搭成物體造型。

  3、幼兒操作。

  遊戲:圖形變變變

  提供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梯形紙若干,鼓勵幼兒大膽操作,透過折、剪、拼的方法探索圖形的'變化,並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學會介紹自己的操作成果。

  4、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教師請幼兒共同欣賞、點評幼兒操作結果。點評後,請“找圖形”活動區記錄得不正確的幼兒加以糾正自己的操作結果。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春天的池塘 篇6

  活動重難點:

  瞭解繪畫方法,基本掌握按印和添畫,添畫時大膽嘗試。

  根據事物形象的特徵,再將手指印按壓在白紙上造型的實際操作。

  活動目標:

  1. 能對畫面進行簡單的佈局,表現一定的故事情節。

  2. 在繪畫過程中大膽想象,積極添畫。

  3. 讓幼兒感受手指印畫的樂趣,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創作的快樂。

  4. 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 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 幼兒每人一份印泥,

  2. 《池塘音樂會》ppt簡報;

  3. 教師示範手指印畫步驟、方法影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教師:上週末林老師去郊外玩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小池塘,於是我走近了小池塘,聽到了很動聽的聲音,你們猜猜是怎麼回事。幼兒討論,並說出自己的猜想。

  教師:是青蛙在開音樂會。你們知道青蛙開音樂會是什麼樣的嗎?現在就請小朋友看一看青蛙開音樂回的熱鬧景象。

  二、 播放《池塘音樂會》PPT簡報,讓幼兒觀察。

  教師提問:

  1、是誰在開音樂會?

  2、有誰參加了音樂會?

  3、你看到的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4、你看到的小魚是什麼樣子的?

  5、你看到的螃蟹是什麼樣子的?

  三、播放影片。

  教師:我們剛剛看到的小池塘美嗎?小池塘的音樂會熱鬧嗎?你們想把它們都畫下來嗎?林老師上週末回家的時候就把我看到的音樂會給畫下來了,你們想不想知道林老師是怎麼畫的?

  那麼現在就請小朋友看一段影片。

  教師播放微課程影片,演示《池塘音樂會》的繪畫步驟及方法:

  1、先在畫面的中央畫出荷葉和荷花;

  2、用手指在適當的位置按出青蛙、螃蟹、魚的身體;

  3、給青蛙、螃蟹添畫腳和眼睛、嘴巴。給魚添畫眼睛、嘴巴和魚鰭。

  四、教師重點講述繪畫的步驟和重點:

  1、教師提問,請幼兒回答:螃蟹、魚、青蛙的繪畫步驟及重點。

  2、提示幼兒可以給畫面增加哪些內容。水草、蝌蚪、烏龜等等。

  五、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整潔,佈局的合理。

  六、 將幼兒作品拍成影片,共同欣賞。

  比一比誰的畫面最整潔,誰的畫面佈局最合理,誰的想象力最豐富

  課後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直觀法,講解示範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原則,幼兒始終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玩的很主動,玩的很開心,確實有所發現,有所發展。而且在活動中讓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教師儘量以鼓勵為主,幼兒儘量以體驗為主,避免了因個體差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增強了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並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個幼兒的心理都得到了滿足。為他們帶來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