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蠶的一生》
幼兒園科學教案《蠶的一生》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蠶的一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科學教案《蠶的一生》1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討論交流自己餵養蠶寶寶的經歷及對蠶寶寶的生長、活動過程有初步的認識。
2、能夠藉助觀察記錄,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
3、對餵養活動感興趣,體驗收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餵養蠶寶寶並連續觀察、記錄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2、圖片:蠶的一生。
3、幼兒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卵圖片,引發幼兒討論的興趣。
二、出示圖片:蠶的一生,引導幼兒交流蠶寶寶的生長變化。
1、教師:蠶寶寶剛孵出時時什麼樣子的?
2、教師:後來蠶寶寶是怎麼長大的?它吃什麼?是怎樣吃的?蠶寶寶是怎樣爬的?它有多少條腿?蠶寶寶長大時有什麼變化?
3、教師:蠶寶寶長大後會怎樣?蛻了幾次皮?蠶寶寶從孵出來到圖四一共生長了多少天?
4、教師:它是怎樣吐絲的?結的繭子是什麼樣子的?它在繭子裡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後它變成了什麼?你還發現蠶寶寶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餵養經歷,體驗收穫的快樂。
1、教師:蠶寶寶成為我們的朋友後,你為它做了那些事情?你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麼做?
2、教師:當你為它做這些事情時,你是怎樣想的?
3、教師:當你看見蠶寶寶產的卵,有事怎樣想的?
四、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蠶寶寶的生長、活動過程。
幼兒園科學教案《蠶的.一生》2
活動目標
1、透過飼養蠶的活動,瞭解蠶生長的主要階段。
2、觀察感知蠶在各生長階段的外形特徵,透過實驗瞭解蠶生長過程中的環境條件,體驗生命的珍貴和多樣性,培養關愛生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收集、瞭解有關蠶生活習性及飼養蠶的資料,在活動區展示,幼兒交流討論,獲取初步的養蠶經驗。
2、蠶卵、棉花、紙盒、放大鏡。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觀察蠶卵。
教師將幼兒分成四人一組進行活動。幼兒用放大鏡或直接觀察蠶卵,說說自己的發現,在記錄本上畫下自己的觀察結果。
(蠶卵是橢圓形,中間凹下去,呈黑、土黃、灰等顏色。)
2、孵化蠶寶寶。
討論:怎樣讓幼蠶從卵中孵化出來?
教師引導幼兒猜測:用什麼辦法能讓蠶寶寶快點孵出來?
請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並在小組中與同伴交流討論。
(①用棉花或布包住蠶卵;②把蠶卵放在瓶子、紙盒裡;③把蠶卵放在陽臺上等。)
3、孵出蠶寶寶。
(1)鼓勵幼兒用自己設想的辦法孵化蠶卵。
(2)提醒幼兒堅持畫觀察日記。
(3)蟻蠶孵出後,指導幼兒觀察蟻蠶的外形特徵,並在活動區設定集體觀察日記。
(4)組織幼兒討論蠶卵孵化成蟻蠶的方法和條件。
(用棉花包裹的方法最好,蠶卵孵出蟻蠶需要合適的溫度。)
4、飼養蠶寶寶。
(1)指導幼兒每天按時餵養(或更換新鮮桑葉)。
(2)引導幼兒實驗用什麼樣的桑葉(如整片桑葉還是切碎的桑葉,桑葉上能否帶水等)喂蠶,實驗蠶還吃什麼葉子。
(3)觀察蠶四次蛻皮的情況和蠶寶寶的變化。
5、蠶寶寶結繭了。
(1)觀察蠶吐絲結繭。
(2)蠶在繭裡慢慢變成蛹。
(3)觀察蠶蛾從繭裡爬出來的過程,以及蠶蛾產卵的情況。
6、完成蠶寶寶一生的變化記錄。
活動建議
1、由於養蠶的過程較長,教師要引導幼兒堅持觀察和記錄。
2、如果找不到桑葉,也可以用萵筍葉代替。
3、組織幼兒採用多種形式養蠶,如在自然角集體養、個人養或帶回家裡飼養。
4、蠶的生長過程參考時間:
(由於各地溫度不同,時間僅供參考。)
4月8日~15日,開始孵化蠶。(可以將蠶卵放入飼養箱中,保持恆溫25℃。)
第8~10天,蠶卵見點(蠶卵上出現黑色斑點)。
第10~12天,陸續孵出蟻蠶。
第14~16天,蠶一眠。
第16~18天,蠶二眠。
第20~22天,蠶三眠。
第25~27天,蠶四眠。
第33~35天,蠶開始吐絲。
第36~38天,結成蠶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