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露琪亞教案範文(通用3篇)
桑塔露琪亞教案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桑塔露琪亞教案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桑塔露琪亞教案1
一、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亞》選自人音版13冊第四單元。本單元希望學生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能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桑塔.露琪亞》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又稱“那坡裡”)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義大利作曲家科特勞按威尼斯船歌的風格創作而成的。歌詞將夏夜的美麗景色展示在人們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難以忘懷。歌曲為C大調、3/8拍,中速稍快,由兩個樂段構成。歌曲的旋律優美而流暢,鋼琴的伴奏模仿著吉他的風格,再加上詞曲間有機的結合,給人以無比美好的藝術享受。
2.學生分析
進入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增強,應該接觸更多元化的世界音樂,在上一章瞭解了民族音樂之後,引入歐洲音樂,有助於學生區分各種音樂型別的特色,瞭解地理上帶來的文化差異。《桑塔露琪亞》是一首喜聞樂見的歌曲,很多學生都對這首歌曲比較的熟悉,這就為本課的教學提供條件。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和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相信學生會喜歡這首歌曲,也會很快地學會這首歌曲。
3.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欣賞法、節奏訓練、情境創設等一系列方法,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在愉悅的情緒中進行教學。
2)、學法:主要透過聆聽、欣賞、分析、表演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伴奏,電腦投影螢幕等。
5、課時安排:1課時
6、課型:綜合課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並能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學習,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協調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透過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並初步認識船歌這一音樂體裁。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把握歌曲情緒,運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掌握歌曲中的變化音,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教學難點:正確掌握歌曲中出現的變化音,歌曲音樂情緒和船歌特點的演唱把握。
四、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匯入新課:
a、師:首先,請大家欣賞一組風光畫,請同學們仔仔細細的看。(老師播放義大利的風景圖片)
請同學們說說剛才看到的是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的風光?(學生回答:義大利威尼斯)
教師介紹威尼斯風土人情並提問:請同學們看一下,這種兩頭尖翹,平底狹長的小船在威尼斯它有一個特有的名字叫————貢多拉。(出示PPt圖片)
b、給大家講講威尼斯:
正是由於威尼斯的河道縱橫,舟楫往來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所以孕育出一種叫做船歌的聲樂體裁,而船歌就是起源於“貢多拉”船工唱的歌,它廣泛流行於義大利,19世紀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抒情曲的體裁。
(二)、講練階段:
1、分層操練:
(1)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跟船有關的歌?
生:《烏蘇裡船歌》、《黃河船伕曲》、《小白船》等。
(2)、讓我們聆聽一下我們最熟悉的《小白船》請同學們用肢體語言表現這首歌曲。(搖晃身體)
2、初步感受:
(1)、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來自船歌發源地義大利的一首船歌————《桑塔.露琪亞》。在欣賞過程中嘗試找出兩首歌曲帶給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什麼?
生:(歌曲都給人一種搖盪感、輕鬆感、愉悅感)
(2)、這兩首歌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產生於不同的時期,但是卻帶給人們一些共同的感受。由此可見船歌這種體裁有它自身的特點。
教師總結:(出示船歌的風格特點PPt)船歌的風格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船歌的曲調淳樸流暢悠遊自在,拍子通常為6/8或3/8拍以強弱有規律地交替起伏,描寫船的搖曳晃動。
(三)、歌曲學習:
1、節奏練習:(熟悉典型節奏)
2、學習歌詞:
a、歌曲描繪了什麼情景?
(描繪出星月交輝的寧靜夜晚,小船在海面上隨風搖曳的動態和威尼斯河道縱橫、舟楫往來的情景)
b、抒發了什麼感情?(播放歌曲:抒發了船工歌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旋律:
請同學們跟音樂用“la”音輕聲唱一遍(注意反覆記號)
4、填唱歌詞:
填唱歌詞注意;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即:強弱弱)
(四)、歌曲處理
1、我們來欣賞由著名歌唱家演唱的這首歌,請大家比較一下。
(對比之後我們找出自己的不足。由於起伏感不夠唱不出搖曳感,除此之外,強弱處理也非常重要,看課本找出力度記號。)
2、按照記號完整唱一遍讓同學們小聲的用感情聽伴奏歌唱,老師划著3/8手勢給出強弱弱的節拍提示,同時學生劃拍練習。
3、讓學生用歌曲應該的情緒放聲歌唱。老師給予點評。(多鼓勵,少批評)
4、也可以找幾個唱得好的同學上講臺表演。(多給表揚鼓勵,在有錯的地方老師可以一起跟唱)。
五、學生對《桑塔.露琪亞》進行表演和在創造。
1、創編活動:一個藝術形象的塑造不僅僅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器樂演奏的形式來表現,還可以用其他諸多的形式來表現。比如說繪畫、舞蹈、朗誦等等。那下面請大家分組來討論,嘗試用其他藝術形式來表現這首《桑塔.露琪亞》歌曲,我希望每組同學都有自己的形式,並且能夠上來表演。請討論。
2、請同學們展示成果。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威尼斯著名船歌——《桑塔.露琪亞》,瞭解了歐洲民間歌曲船歌的風格特點及節奏特點,並參與了創編表演,大家表現很不錯!音樂是世界的,每個國家地區都有極具特色的音樂,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欣賞音樂時,也要有像大海一樣的胸懷,去容納所有美好的音樂。
七、作業佈置
1)下去練習歌曲第二段。
2)去網上搜索和歐洲相關的藝術文化和了解歐洲歷史。
桑塔露琪亞教案2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亞》是一首義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樂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區,旋律平穩,出現4個山形起伏,由於和點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這段音樂張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盪漾的感覺。第二樂段音域突然擴大,多集中在高音區,旋律出現4個大山谷形起伏,樂句都以高音開頭,小跳往下而後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標以重音記號以加強本樂段力度,節奏方整,音樂形象地展現了義大利船伕的熱情與豪爽。而最後2句中的短連線與小和點,又將盪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結合在一起,充沛表達出了義大利人對自身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透過《桑塔露琪亞》的欣賞和演唱,讓同學充沛體味這首義大利民歌將節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樂要素和諧統一之美,感受義大利船歌和義大利人特有的熱情與豪放,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發生興趣。
2、能夠用圓潤、激情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並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示。
3、體味男高音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在《桑塔露琪亞》的音樂聲中欣賞美麗的海灘圖。師講解:世界上有許多因美麗浪漫而著名的海灘,而這個海灘的聞名於世是因為一首歌曲。這個海灘位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兩個充溢詩情畫意的海灘。其中一個是以義大利民間傳說中一位美麗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稱為是美好幸福的象徵,這就是桑塔露琪亞。
2、復聽,邊欣賞邊想象假如此時你在桑塔露琪亞海灘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3、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身的感受。
師彈琴,生哼唱。
第1遍師示範,同學找氣流從鼻孔中出來的感覺。
第2遍口中象含口水,鼻子聞到了海水的腥味,臉上吹拂著海風。
第3遍閉眼想象聲音從頭頂出來一直傳到海面上。
第4遍隨海水邊搖晃邊唱。
第5遍堅持狀態改用lu母音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美”是老師突出傳送給同學的,畫面的美、音樂的美、語言的美,在“美”的氛圍中引導同學發出美的聲音,為演唱歌曲、感悟音樂打下基礎。
二、初步感受,學唱新歌。
1、聆聽歌曲。
隨著大家美妙的歌聲,我們來到海邊,不只看到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灘、自由的海鷗,還聽到船伕們的歌唱呢!你們能聽到幾位船伕在歌唱呢?他們演唱時聲音有什麼變化?(男生三重唱,前面抒情、後面激情。用線條表示音樂的發展變化)
為什麼第一條旋律線比較平緩,第二條起伏很大?(第一區域性音低、較平穩、弱,第二區域性音高、起伏偏大、強)。因此歌曲為二段曲式。
2、學唱第一樂段。
⑴隨琴哼唱第一樂段,體味樂段中有幾個起伏?(4個)找出4個頂點的位置,想想有什麼微妙?(2小節一個起伏,頂點出現很有規律,都出現在2小節中間。)
⑵用手邊劃旋律線邊哼唱體會旋律起伏所形成的盪漾感。
⑶聽辨兩種旋律有什麼不同?
a.有和點節奏b.沒有和點節奏(和點節奏推出了音樂的起伏。)
a.有十六分節奏b.沒有十六分節奏(十六分節奏加強了音樂的盪漾感。)
⑷視唱樂譜,找出自身感覺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詞。
3、學唱第二樂段。
⑴隨琴聲視唱樂譜,注意抓住第二樂段的特點:高,強。
⑵邊哼唱邊用手劃出旋律線的起伏,想一想與第一樂段起伏的方向有什麼不同?(第一樂段是從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樂段是從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在音樂中,山形的旋律線與山谷形的旋律線會給人什麼不同的感覺呢?做一個遊戲,把這個旋律線倒過來。
⑶來當一回熱情而有力的義大利船伕,唱出自身的心聲吧!齊唱歌詞。
4、同學歸納船伕的特點,師補充。
這種三拍子的,給人搖晃盪漾感覺的,情緒色彩大多開朗豪放、熱情洋溢的音樂體裁就是義大利船歌。這種體裁的發生發展與威尼斯的遊覽船——貢都拉有關,出示圖片並說明。(貢都拉的`船身特點,首尾均有翹起,適宜在水巷中航行,這種船體多漆成黑色,用單槳划船。船家都喜歡唱當地的民歌,歌曲節奏韻律與划船節奏韻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這種體裁。)
5、完整演唱。在第2樂段時邊唱邊扮演船伕招徠遊客的動作。
設計意圖:學唱歌曲與分析、體會音樂要素相結合,動口、動腦、又動手,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中步步深入音樂,從而達到音樂審美的目的。
三、拓展賞析
1、影片欣賞《我的太陽》
義大利是歌劇之邦,到處都充溢著音樂,義大利人用音樂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在眾多義大利民歌中最著名的就是《我的太陽》了,它的演唱者是中國人很熟悉的義大利歌唱家,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邊聽邊考慮:他是誰?他的聲音是怎樣的?演唱時表情怎樣?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帕瓦羅蒂,高亢、嘹亮,有穿透力,激情)
四、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演唱的兩首歌曲都是來自於一個有著悠久音樂文化歷史的美麗國家——義大利。其實在歐洲蘊藏著很深的民間音樂文化,他們等待著我們去了解,我們一起努力吧!
設計意圖:在同學對《桑塔露琪亞》的音樂要素、創作手法有所瞭解後拓展欣賞《我的太陽》,讓同學進一步深入感悟義大利歌曲的華麗和義大利人的熱情,激發同學對歐洲民間音樂的興趣。
桑塔露琪亞教案3
設計意圖:
《桑塔.露琪亞》是一首世界著名的義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亞也是義大利一片美麗海灘的名字。本課以情景匯入法帶學生來到這片美麗的海灘之上,鼓勵學生用美妙的聲音表達心中的舒暢,為歌曲演唱打下聲音的基礎。而後運用聆聽、哼唱、律動、等手法,讓學生充分體味這首義大利民歌將節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樂要素和諧統一之美,感受義大利船歌特有的熱情與奔放之美。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亞》是一首義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樂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區,旋律平穩,由於附點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這段音樂張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盪漾的感覺。
第二樂段音域突然擴大,多集中在高音區,旋律呈現4個大山谷形起伏,樂句都以高音開頭,小跳往下而後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標以重音記號以加強本樂段力度,節奏方整,音樂形象地展現了義大利船伕的熱情與豪爽。而最後2句中的短連線與小附點,又將盪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結合在一起,充分表達出了義大利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該曲結構規整勻稱,旋律宛轉抒情,3/8拍的韻律富有動感,猶如微風吹拂海面,微波在輕輕盪漾,描繪了人們在海面盪舟的動作節律,加上吉他式的和絃伴奏,生動地描繪出海面上寧靜的月夜、搖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顯示出義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教學目標:
1、透過《桑塔.露琪亞》的欣賞和演唱,讓學生充分體味這首義大利民歌將節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樂要素和諧統一之美,感受義大利船歌和義大利人特有的熱情與奔放,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產生興趣。(美育目標)
2、能夠用圓潤、激情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並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
教學難點:
旋律中出現的變化音以及高音能夠準確演唱。
教具準備:
多媒體裝置,電子琴,錄音機、音像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在《桑塔.露琪亞》的音樂聲中欣賞義大利風光。請同學們透過短片,討論所聽到和看到的內容。(世界上有很多宏偉的建築和美麗的風景,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區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歐洲去領略義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風情吧。)
老師:這種三拍子的,給人搖晃盪漾感覺的,情緒色彩大多開朗豪放、熱情洋溢的音樂體裁就是義大利船歌。這種體裁的產生髮展與威尼斯的遊覽船——貢都拉有關。
威尼斯是一個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條大大小小的運河。水上的貢都拉就是人們的交通工具。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緻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貢都拉的船身特點,首尾均有翹起,適宜在水巷中航行,這種船體多漆成黑色,用單槳划船。船家們都喜歡唱當地的民歌,歌曲節奏韻律與划船節奏韻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這種音樂體裁。師講解:在那不勒斯有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海灘。它是以義大利民間傳說中一位美麗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徵,這就是桑塔露琪亞。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曲《桑塔.露琪亞》。下面由老師來範唱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時,請同學們感受一下音樂,並對照歌詞,聽聽這首歌都描繪了那些景色?(自彈自唱)
二、老師範唱。
(學生對照歌詞,感受歌曲描繪了哪些內容?)
(描繪出海面上寧靜的月夜、搖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顯示出義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學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
師彈琴,生哼唱。
第1遍師示範,學生找氣流從鼻孔中出來的感覺。
第2遍口中象含口水,鼻子聞到了海水的腥味,臉上吹拂著海風。
第3遍閉眼想象聲音從頭頂出來一直傳到海面上。
第4遍隨海水邊搖晃邊唱。
第5遍保持狀態改用lu母音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美”是老師突出傳遞給學生的,畫面的美、音樂的美、語言的美,在“美”的氛圍中引導學生髮出美的聲音,為演唱歌曲、感悟音樂打下基礎。
2、學唱第一樂段。
⑴隨琴哼唱第一樂段,體味樂段中有幾個起伏?找出這幾個個頂點的位置,想想有什麼奧妙?
(有四個頂點、2小節一個起伏,頂點出現很有規律,都出現在2小節中間。)
⑵用手邊劃旋律線邊哼唱體會旋律起伏所形成的盪漾感。
⑶聽辨兩種旋律有什麼不同?
a.有附點節奏b.沒有附點節奏(附點節奏推出了音樂的起伏。)
a.有十六分節奏b.沒有十六分節奏(十六分節奏加強了音樂的盪漾感。)
⑷視唱樂譜,找出自己感覺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詞。
3、學唱第二樂段。
⑴隨琴聲視唱樂譜,注意抓住第二樂段的特點:高,強。
⑵邊哼唱邊用手劃出旋律線的起伏,想一想與第一樂段起伏的方向有什麼不同?(第一樂段是從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樂段是從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4、完整演唱。在第2樂段時邊唱邊表演船伕招徠遊客的動作。
設計意圖:學唱歌曲與分析、體會音樂要素相結合,動口、動腦、又動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步步深入音樂,從而達到音樂審美的目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演唱的兩首歌曲都是來自於一個有著悠久音樂文化歷史的美麗國家——義大利。其實在歐洲蘊藏著很深的民間音樂文化,他們等待著我們去了解,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她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語言。所以,我們以後不僅要繼承本民族的優秀音樂,還應該多接觸、瞭解其他民族的音樂,讓我們透過音樂來和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