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潛水艇教案

大班潛水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潛水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

  認知目標:

  瞭解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樂於探究其中的奧秘。

  技能目標:

  1、透過潛水艇的製作過程,鍛鍊幼兒的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2、透過活動鍛鍊幼兒動腦思考的能力。

  3、透過反覆的實驗瞭解潛水艇上沉與下浮的過程以及簡單的原理。

  採用的科學方法:

  提問法、探索發現法、動手實踐法、比較法。

  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塑膠瓶、醫用注射器、膠皮管、重量鐵桿。

  (二)教師材料:潛水艇圖片。

  (三)實驗步驟。

  1、將瓶蓋擰下

  2、用膠皮管連線瓶蓋。

  3、用膠皮管連線注射器。

  4、將重量鐵桿放入瓶中。

  5、將瓶蓋擰緊。

  6、備水。

  7、將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內注滿水,兩孔衝下。

  8、推動活塞,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

  教師出示潛水艇圖片。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潛水艇)。

  2、誰知道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能浮在海上,還可以潛入海底)。

  3、讓幼兒想像一下魚在水中沉浮時的樣子,他們是利用什麼來完成浮與沉的?(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魚鰾並讓幼兒瞭解魚鰾的用處:魚是因為有了魚鰾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裡遊,是魚鰾控制著小魚的沉與浮,當魚鰾裡充滿空氣時,魚就能上浮;小魚想下沉時就將魚鰾裡的空氣排出來。看,小魚就像小潛水艇一樣,在水中自由上下,簡直就是“活的潛水艇”。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請幼兒探索材料的名稱和特徵(即材料的名字、材質、形狀、顏色等,並請幼兒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哪裡可以見到)。

  (2)接著請幼兒探索材料的關係和作用:潛水艇模型是做什麼用的`?醫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在實驗中是做什麼做的呢?塑膠管是安裝在哪裡的?鐵桿有什麼作用?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將重量鐵桿放入潛水艇模型中。

  (2)將罐子沉入水中將潛水艇模型中的氣體排出。

  (3)塑膠管一頭接上注射器,另一頭插入瓶蓋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處於拉開的狀態,為了把空氣打進去。

  3、總結:在實驗中,潛水艇中注滿水時,潛入水下,當拉動注射器時,水被排出,重量減小,所以潛水艇上浮。

  (三)互動課堂

  小朋友們,下面有兩個水盆,第一個水盆裡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個盆裡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將物品序號寫在水盆裡。

  浮:A小盤 C 紙花D鉛筆 G乒乓球 沉:B鐵釘 E橡皮泥F曲別針。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在實驗中,潛水艇中注滿水時,潛入水下,當拉動注射器時,水被排出,重量減小,所以潛水艇上浮。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誰的潛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總結延伸

  回家後,自己尋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個潛水艇。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教師巧妙的設計、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