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2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是以“月是故鄉明”為專題進行編排的,兩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梅花魂》,略讀課文《桂花雨》《小橋流水人家》,《口語交際·習作二》,《回顧·拓展二》組成。本組選編的內容都是描寫遊子們思鄉懷鄉的。《古詩詞三首》中,《泊船瓜洲》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秋思》寫了詩人在洛陽城寫信給家人,無奈信短情長,無法盡訴,《長相思》寫到戍邊打仗的南方將士,在北方的風聲雪聲裡因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成寐;《梅花魂》寫了遠在異國他鄉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託在梅花身上,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矢志不渝的眷戀;《桂花雨》寫作者對童年的搖花樂的美好回憶和深深的懷念;《小橋流水人家》則深情地寫了留在記憶中的美好的故鄉生活。
學生分析:
對於學生來說款款的思鄉情,濃濃的戀鄉意,體會不會深刻,但可以透過讀書來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情感和摯愛情懷。引導學生感受與體會作者感情表達的方式方法。在讀書品的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幽芳、漂泊、唯獨、頓時、迷人、至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蒐集名人思念家鄉的故事。
2.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
引導學生談談對家鄉的認識與瞭解,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家鄉,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表達。為學習課文打下情感基礎。
二、教學建議
(一)《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濃濃的思戀和熱愛。
教學前可引導學生進行古詩交流,匯入新課。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因此可以將它們進行整合教學。
在初讀時,引導學生分別理解內容,也就是要讓學生藉助註釋和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進行交流。接著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形式可以多樣。
在誦讀時,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如《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於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流課外蒐集積累的有關思鄉的詩詞或詩詞名句。可以引導說說表達思鄉情感的其他方法。
(二)《梅花魂》
課文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
教學前,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對梅花的瞭解,可以說說梅花的特點,可以說作家筆下的梅花,也可以蒐集有關讚美梅花的詩文。
教學時,第一步,初讀課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交流讀書體會,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把握。第二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表現外祖父思戀祖國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和談出自己的感受相結合。從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課後的閱讀連結《故鄉》可以進行拓展閱讀。此外還要加強學生積累的指導。
(三)《桂花雨》
當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桂花的香氣瀰漫在字裡行間,作者的思鄉情也縈繞在心頭,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濃郁且溢滿字裡行間。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
教學時,初讀課文,透過自讀自悟,認讀生字,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桂花給作者帶來了什麼快樂。細讀課文,與同學進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學生交流時進行適當點撥。
品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搖花的快樂,以及無窮的回味。進一步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師還應注意鼓勵學生把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誦、抄寫下來,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
(四)《小橋流水人家》
捧讀此文會讓我們走進一個令人嚮往的田園村落,感受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本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結合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思考。
匯入新課時,可以分別出示“小橋”“流水”“人家”,讓學生描述頭腦中的形象,再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情景,然後進入課文的學習。然後引導學生自主讀文,交流讀書所得。接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口語交際·習作二》
口語交際建議
1.回顧本組課文內容,感受共同特點。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出本組課文表達著同樣的情感──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愛,進而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濃濃的鄉情”,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2.分組討論。討論的內容:表現形式,選擇節目型別,誰來表演等,這裡教師應儘量開闊學生思路,豐富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展示學生特長。
3.列出節目表,課下準備。
4.彙報表演。
習作
本次習作是想象作文,寫《二十年後回故鄉》。
1.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開啟學生習作思路。
2.自主想像,交流評論。引導學生自已去想像,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互相評說,互提意見。
3.交流修改,相互欣賞。小組內互評習作,從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讀一讀。在交流評價之後,進行修改,並把修改過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六)《回顧·拓展二》
交流平臺
此次交流平臺,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因此交流的時候,除了聯絡課文,聯絡自己的習作,也可以聯絡讀過的其他詩文。更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得有理有據,切勿空談。
日積月累
這次積累是一些表達鄉思的詩句。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反覆讀一讀詩句,想想這些詩句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在大致瞭解了詩句的意思後,練習把詩句背誦下來。
趣味語文
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還可以在熟讀的基礎上,交流感受。再引導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這樣的趣味語文故事。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會認“茬”等三個字。
⑵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⑶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以讀為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然後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最後透過交流各自蒐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使學生感悟珍惜時間的重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的意識,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
重難點與關鍵
l.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2.難點: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3.關鍵:聯絡生活實際,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出示珍惜時間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生齊讀)
2.教師質疑:體們知道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寶貴,但時間與金子的寶貴並不相同,人們可以用時間去賺得寶貴的金子,卻無法用金子買回過去的時間。)
3.教師導人: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深深瞭解了時間的寶貴性,時間一去不復返,最值得珍惜,那我們便不應該浪費時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時間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教師導讀,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圈出本課的生字,並掌握它們。
⑵按照“媽媽給佩佳佈置一天的任務”、“佩佳如何度過天”、“佩佳知道人們在他失去的一天裡都做了哪些事後,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⑶讀課文,體會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標註在課文語句的旁邊。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⑴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⑵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茬、磚”的的讀音。
⑶教師再次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認讀。
3.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4.反饋分段的情況。
第一段(1):講媽媽給佩佳佈置一天的任務。
第二段(2~4):講佩佳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沒有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
第三段(5~13):講媽媽領佩佳去觀看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佩佳這才意識到時間是多麼的珍貴。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這兩部分內容。思考:
⑴媽媽給佩佳佈置的任務是什麼?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2.指名反饋。
⑴媽媽給佩佳佈置的任務是什麼?(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
教師質疑:對於十歲的佩佳而言,這兩項任務有難度嗎?(這兩項任務並不困難,只要他抓緊時間就能完成任務。)那麼佩佳是怎麼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媽媽走後,佩佳又睡了一會兒;佩佳坐在桑樹息;跑到果園裡,吃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
(3)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當他再次用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幹活兒。可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蓋的桑樹下,心想:“我先在這裡坐一會兒再開始幹活兒吧。”
3.教師:佩佳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既沒有種下一棵樹,也沒有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就這樣他失去了一天。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的內容。
4.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教師:說說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你當時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樣?(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放假的時候,天天看電視或者打遊戲;父母交代的事情沒有及時完成,被父母批評……)
5.教師:你們真誠實;都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看來,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教師導讀:那麼,當佩佳的媽媽回來後,知道他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會用什麼辦法教育他呢?
2.教師指名讀課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思考:佩佳的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饋。
(媽媽把佩佳帶到剛犁過的田地上、用磚砌成的牆跟前、麵包房、鷲書館,讓他看看人們在一天裡勞動的成果。)
4.教師:人們在佩佳失去的一天裡,做了這麼多的事,他們的時間沒有浪費。他們在這天裡過得很充實。
5.出示句子,聯絡上下文體會佩佳當時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麼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卻遊手好閒。”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
6.指名反饋。
⑴因為佩佳什麼事也沒做,沒有完成母親清晨佈置的任務,所以感到羞愧,怕母親責備,不敢看母親的眼睛。
⑵當他看到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時,才意識到時間是多麼的珍貴。意識到自己遊蕩成性,不好勞動,他在浪費時間,他很後悔。
⑶指導感情朗讀這兩句話。(讀出羞愧、後悔的情感)
7.教師引讀:現在,他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那麼,你們也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嗎?說說你對“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無法用任何東西交換來的。你不珍惜時間,時間就會一分一秒地從你身邊溜走,叫你無可奈何,一事無成,而對於有準備的人來說,珍惜時間重於一切,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時間就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一個人之所以是人,就在於他不能總是無所事事、不在乎身邊悄悄溜走的時間而虛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時間是那麼的珍貴,我們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交流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看看人們是如何珍惜時間的。
2.小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3.教師:你們蒐集得很好,你們及時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你們已經珍惜了這一天的時間。
六、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
2.教師總結: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說得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時間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讓我們一起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佈置作業
l.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2.看拼音,寫詞語。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3.把句子寫具體。
⑴媽媽批評了佩佳。
⑵公園裡鮮花盛開。
⑶湖面飄著落葉。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透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瞭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于謙平反昭雪,並賜諡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範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蹟)瞭解于謙生平事蹟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反對南遷,並擁立景帝,率京師群眾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塗炭,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衊被定為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後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後,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裡什麼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雲密佈,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為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麼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並試著默寫。
五、總結拓展,佈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勇於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裡,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鉅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於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後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後,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牆壁,讓牆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汙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針對景物思路嚴謹地提問方法。
2、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蒐集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馬背上的小學》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採用學到的各種方法。圍繞“馬背上的小學”寫了哪些內容?
2、讀課文之後,有什麼疑問提出來。
3、小組交流。
能在小組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進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學生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於那些提問比較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
4、全班討論。
5、全班進行朗讀,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短文的意思。
1、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再次閱讀短文《馬背上的小學》。
2、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3、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4、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分小組朗讀。
第二課時
一、暢所欲言。
1.課前蒐集民間傳說,生動、流利地講述有關馬的成語故事。
2.引導學生介紹、交流自己的蒐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簡潔明瞭的學習方式。
3.小組交流。
4.全班圍繞“馬”這一主題進行成語故事會。
二、初顯身手。
1.透過課前預習,你都蒐集到哪些有關馬的作品?誰願意展示給同學們看一看?
2.你對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興趣?為什麼?
3.評選最佳小騎手。
第三課時
筆下生花
馬曾經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選一個題目寫一寫馬。
你收集了那麼多有關馬的作品,又選出了最喜歡的介紹給大家。現在把“它”寫下來吧。
以《棗紅馬的故事》《馬和汽車》《令人叫絕的馬術比賽》等為題,也可以自擬題目。
想象作文:馬的未來。
1.要寫好有關馬的作文,你認為需要注意些什麼?
2.你打算如何來寫這篇作文?
3.小組交流,共同完成寫作提綱。
4.全班交流寫作提綱。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以“火攻”為切入口,以說“計策”為主手段,引領學生關注琢磨課文語言,於語言的體會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達的方式,從中激發學生閱讀歷史類故事的趣味.
教學目標:
1、透過就詞解詞、聯絡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課重點字詞.
2、透過概括文意、概說計策,學會簡練複述文字的方法.
3、透過重點語句的體會,感受三國人物的鮮活形象,從中受到人文薰陶.
4、透過深層質疑,引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程預設:
一、揭題匯入(包括課前)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
2.談三國故事(重在學情的瞭解,便於學習的調整)
3.引《赤壁之戰》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赤壁山險峻而又雄偉,臨江是拔空昂立的崖頭,猶如戰馬揚蹄,踏破萬頃煙波,石壁西側鐫刻著的“赤壁”二字,相傳為東吳大將周瑜所書,力蓋千鈞.
說題意:
(要求說得清楚簡要)
二、初讀感知
1.放聲讀文,瞭解大意.
2.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重在不懂的字詞;不太常見的詞句.)
反饋:
1.字詞:順學字詞
劃詞,讀詞,有沒有不懂的?
調兵遣將(遣的字形?誰?駐)丟盔棄甲(誰?逃)
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
不計其數
無心應戰
率領抵擋計策纜繩
(在於培養學生靈活理解詞語的能力,而不是侷限於字典、參考的等現成的答案.)
2.內容
自由概括;
圍繞標題概括;
圍繞標題完整概括.
(培養學生概括說話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為什麼火攻是個好主意?(以此帶動全文的學習)
自由發表
黃蓋的話:
讀好黃蓋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胸有成竹地
誠心誠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讀懂黃蓋的話:黃蓋的話道理何在?
為什麼相持沒好處?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聯絡前文
2.赤壁之戰火攻打敗曹操,還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麼?
黃蓋的假降信
說東吳兵少……說後面為什麼沒用冒號?
黃蓋會怎麼說?
3.黃蓋的計策:說了一遍?非常滿意——妙計!
黃蓋會怎麼說?
說清要點.
自由準備:
做上記號:哪些地方必須說清楚的?
自由練說:
同桌互說:一說一聽,提出意見.(分角色)
推薦示範
集體評議:清楚,簡練
4.計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讀文中語句,驗證體會.
為什麼3萬打敗了80萬?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黃蓋的足智多謀
曹操的狂妄自大、驕傲心態
5.為什麼不寫清妙計?只用了四個字:說了一遍?
寫法:不重複、留下懸念,激發興趣.小說作者羅貫中
(以上各環節重在於文中相應語句的體會,朗讀、感受,使學生具體情況調整學習內容,在說的過程中帶動文字重點語段的學習,同時達成單元複述的重點訓練.)
四、課外拓展
其實文中有好多問題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節.
課外閱讀
故事交流
說故事
談人物
背古詩
諺語、歇後語等等.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刷子李”高超的刷牆技藝,想象“刷子李”刷牆時的風采。
2、能抓住重點句段反覆朗讀,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感受獨特的語言韻味。
教學重點:
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藝。
教學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瞭解馮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匯入新課
1、師: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看到或聽到一些身懷絕技的人或事,讓我們不由地發出一聲由衷的驚歎。作家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就記載了民間許許多多身懷絕技的奇人。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位。
2、板書課題:刷子李(板書課題)
指名讀(提示把“子”念輕聲會更好),一起讀。
3、刷子李,這名字有意思吧?從這名字當中你知道了什麼?(姓李的一個粉刷匠,粉刷技術特別高)
4、這是一種特殊的稱謂。民國初期,在天津衛這個地方,某一行有絕活的人,人們就用他的行當加姓稱呼他。比如有個姓張的,泥人捏得特別好,就叫他——泥人張;有個姓劉的風箏扎得特別好,就叫他——風箏劉,又如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粉刷技術特別好,人們就稱他為——刷子李。下面,我們再親切地叫他一聲—刷子李。
想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嗎?那麼把書開啟,翻到138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同學們都讀得非常認真,先看看詞語掌握得怎樣?
(課件出示詞語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分行讀,再一起來(派頭的“頭”讀輕聲),(相機解釋詞語“發怔”是“發呆”的意思。)
我們再一起來把這些詞語讀一下。
透過剛才的朗讀,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隨機板書:技藝高超)
三、品讀文字、感悟技藝高超
師:你們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1—5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
隨機教學(隨學生的學情出示相關段落)
正面描寫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生說: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什麼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b、師問:你見過粉刷嗎?是怎麼樣的?(生自由說)
老師這有兩張粉刷匠粉刷時的圖片,我們來看看。看了有什麼感受?(生再說感受)他們能稱為刷子李嗎?(不能)為什麼?(他們身上全是白點)
c、那我們應該怎麼讀這一段?(帶著敬佩的語氣)誰來讀一讀?(指名三位同學讀,再個別讀)
d、刷子李真不愧是個奇人,不但幹活好,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什麼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這是第一奇。(相機板書:規矩奇特)
刷子李為什麼敢立下這樣奇特的規矩?(生自由說)
師:是呀,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手藝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誇下如此海口呢?讓我們透過自己的朗讀把他的這份自信表達出來吧!師引讀:他要是————生讀。
2、學習第五自然段
a、師:這只是個傳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究竟刷子李有沒有像傳說中的這麼神呢?接下來我們找出感受到刷子李技藝高超、奇特之處的語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b、指名說。(交流點評)
生說:一間房子,一個屋頂四面牆,先刷屋頂後刷牆。屋頂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準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師:好,這樣的粉刷,效果怎樣?(板書:效果非凡)
哪幾個詞看得出他刷的牆效果非凡?(指名說:勻勻實實、透亮、清爽)
師:真是讓人叫絕啊?如果讓你用一個成語來誇一誇,你會想用哪個詞?(生說:巧奪天工、出神入化,蓋世無雙,獨一無二,無人能及、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等等)
師:就讓我們帶著對刷子李的佩服的態度讀一讀這段話吧。
c、師:這個自然段還有那句話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只見師傅的手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裡,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開啟一面雪白的屏障。”
師問:好,你找得這一段重點對人物的哪方面進行了描寫?(動作)那你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動作怎樣?(板書:動作嫻熟)
誰想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在他讀的句子中有個很美的詞重複出現兩次,是哪個詞語?(悠然)悠然是什麼意思?(悠閒的樣子)
從這兩個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生自由說)
師:刷子李刷牆的動作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誰來讀這句話,讀出“悠然”。(生齊讀)
讀這八個字“悠然擺來,悠然擺去”,要讀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慢一點)那就再讀這八個字,讀得慢一點(齊讀)再慢一點(再齊讀)
聽你們悠然地讀這八個字,老師眼前彷彿浮現出刷子李刷牆的樣子來了。我們也來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動作再來讀一讀。(生邊模仿動作邊讀)
此時,你覺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麼?(指名說:舞蹈家、畫家等)
師:是呀,刷子李刷牆給人感覺不是在幹又髒又累的活而是在進行一項藝術創作,藝術表演,他的技藝嫻熟得已進入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讓人高山仰止驚歎不已。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透過朗讀傳達出來。(指名讀整句—齊讀。)
師小結:悠然的動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顯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讓我們一起讀讀第5自然段,一起拿起書,邊讀邊感受刷子李的奇特之處。
讀到這裡,我們知道為什麼稱他為刷子李了吧?對刷子李的高超技藝的奇特之處,我們已經眼見為實了。
側面描寫
1、面對師傅的高超技藝,曹小三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快速瀏覽6—9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然後試著完成這個填空。
起初曹小三對師傅的絕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佩服),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感到很(失落),最後知道那是師傅抽菸不小心燒出來的小洞時,(心服口服)。
2、誰來試著填填這個空?(指名生一個一個說,並相機板書: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請同學們一起填填空。(生齊讀填空)
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從開始時的半信半疑,變成後來親眼見證之後的確信無疑,這個心理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呀!
3、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刷子李粉刷技藝的高超,那文章為什麼要寫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舉了?為什麼?(生自由說)
4、小結:這樣寫並不多此一舉,側面烘托人物叫側面描寫,這樣的描寫能對文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文章前面對於刷子李的直接描寫就叫正面描寫。正是在這樣多方面的描寫中,刷子李的形象才變得越來越豐滿,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技藝真叫人拍案叫絕。我相信同學們也能將這種描寫手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請同學們課後寫一寫身邊有特長的人,寫出人物的特點。
四、推薦閱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的資料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透過馮老先生的.生動描寫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奇,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不妨去閱讀一下《俗世奇人》這本書。書中奇人薈萃,一個個奇人身上發生的一樁樁趣事,肯定會令你拍案叫絕。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感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
板書設計:
規矩奇特
刷子李:技藝高超{效果非凡
動作嫻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失落———>心服口服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學習說明靜物的寫作方法
3、培養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4、培養觀察能力,領略荔枝的鮮美
【教學重點】
掌握按一定順序說明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並翻譯文言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1.通讀課文,將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試著串譯課文.
2.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有關介紹水果的資料。
【相關資料】
《荔枝圖序》是白居易為一副荔枝圖寫的序,圖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說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傳荔枝的意思。
《荔枝圖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紹荔枝知識的文章。教學內容不太難,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運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學生對荔枝有直觀上的瞭解,比如樹行團團如惟蓋,更重要的是課文中還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規律可幫助學生的記憶。如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色香味盡去,也可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匯入(多媒體展示荔枝畫圖)
關於荔枝,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由於其色、香、味俱美,歷來被公認為果中的珍品,
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和讚美,荔枝的妙,在楊朔的《荔枝蜜》也曾有過,蘇東坡的《惠州一絕》也有此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多媒體展示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歷史上,楊貴妃為了吃到新鮮的荔枝,不遠千里從廣東快馬加鞭運送荔枝。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就是諷刺這一現象,但我們能從中可看出荔枝保鮮不易的特點。
而今天我們來學習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看看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 整體感知
1. 解題
⑴本文是作者為荔枝圖作序,其目的是什麼?在原文中有答案嗎?
蓋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者雲(最後一段)
⑵齊讀最後一段,並請一名同學串譯成現代漢語。
2. 檢查預習
⑴通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繒zēng 綃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組,試譯課文,將不明白的字詞句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老師巡視
輔導。
華:huá 花
葉如桂,冬青:葉子好象桂樹的葉子,冬天也綠。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大略像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其實超過了那些東西。
3. 齊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本文圍繞荔枝介紹了哪些知識?討論出說明順序。
(明確:介紹了荔枝的產地、形狀、樹葉、花、果實及果實的朵、核、殼、膜、瓤肉、漿液、荔枝的保鮮)
順序:由外到內,介紹果實的具體情況。由整體到句,從樹的形狀。
4. 本文說明重點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呢?
(明確:以果實為說明重點,具體介紹果實的內外形態及保鮮不易的特點,突出重點,
且可以層次清楚的介紹荔枝)
5. 作者在介紹荔枝的時候,語言生動形象,這是為什麼呢?舉例說說。
(明確: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6. 小結課文。
三. 拓展訓練
1. 全班齊讀課文打比方的句子,並展現其它常見水果,利用課文句式葉如桂,冬青漿液甘酸如醴酪寫一種水果,儘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學生散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板書設計
外形:產地、形狀、葉、花 (略)
果實:朵、核、殼、膜 (詳) 由外到內
保鮮: (詳)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號稱”、“計策”、“失信”、“自不量力”、“調兵遣將”、“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東吳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及驕兵必改的道理.能按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周瑜的軍隊用了哪些具體辦法打敗曹軍;按問題閱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
1、一張三國時兩軍地理位置示意圖.
2、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提示課題,簡介背景,檢查預習情況,初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簡要複述火攻經過.
第三課時:複述,總結全文,歸納主要內容,做練習題.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透過對《赤壁之戰》前面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東吳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的後面部分,請同學們開啟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齊讀第四自然段,然後默讀、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既然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馬上去火攻就行了唄,為什麼還要想個計策呢?(火攻是個好主意,但是由於兩軍隔江相對,曹操人多勢眾,防範又很嚴,強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軍不防的情況下去接近曹軍.怎樣才能過江去接近曹軍,使曹軍不防而攻打曹軍?所以必須要想個巧妙的計策,用智謀火攻.)
2、“周瑜聽了非常滿意,叫他就這麼辦”.這句話說明什麼?“就這麼辦”是指的什麼?“怎麼辦”這裡說沒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句話說明周瑜贊同並採納了黃蓋的計策.指按黃蓋的計策辦.沒有寫出來的好處:①略寫,節省筆墨;②製造懸念,引起興趣.)
(二)講讀課文5—11自然段.究竟黃蓋的計策是什麼?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火攻曹軍的?(板書:東吳——→火攻——→曹操)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一讀課文的5—11自然段,看看書中插圖,對照課後第3題思考,可用筆在書上劃批,也可同桌議論.
1、集體討論:你認為周瑜火攻曹軍是分幾步實現的?(從整體入手,指名學生概括回答,並逐一進行五個步驟的板書:黃蓋投降、選時北進、兵船在後、點火燒船、周瑜追殺)
2、細讀課文,深入討論周瑜火攻曹軍的每一個步驟.
⑴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一步“黃蓋假降”.先指名讀,然後提問:
①從信中,你們認為黃蓋去投降是真的還是假的?曹操認為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從這節的哪句話看出來的?
②曹操“歡喜得了不得”說明了什麼?(板書:麻痺輕信).
③黃蓋的這封信為什麼會使老謀深算的曹操麻痺輕信呢?(因為黃蓋的信是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機會接近曹軍,這是經過東吳深思熟慮的,他們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歡奉承等弱點.在信中說東吳弱小,不是他的對手,又貶低周瑜而稱讚曹操,最後還表示了投降誠意.曹操見黃蓋是東吳名將,信內又說得真誠,還說要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這就可增強自己勢力,削弱東吳力量,煥散東吳軍心.加上他透過探子的情報,盤問送信的人未發現破綻,因此,曹操相信了黃蓋的信.)
⑵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二步“選時北進”.
①黃蓋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軍的機會,那麼什麼時候北進為好呢?
②為什麼要選“東南風很急”這一天呢?說明了什麼?(主要是便於從南岸向北岸順風行船.風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發現問題,便於儘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燒連環船,還能借風吹的力量,燒到岸上兵營,把曹軍燒得更慘.說明了東吳是經過周密策劃的.)
③曹操有否防備呢?你從課文中什麼地方看出?(有防備.曹操親自到船頭檢視,有巡邏的兵士,發現情況向曹操報告.)
④當曹操看到掛著“黃”字旗的船向他開來,既然有防範,為啥不出擊,還笑呢?他這一笑,與前面的“歡喜”有啥區別?說明了什麼?自讀曹操笑著說的話,先理解以下詞語意思,接著理解句意,然後再回答這道題.“失信”什麼意思?
(說話不算話,失去了別人信任.)
“沒有失信”呢?(說話算話,得到別人信任.)
“果然”什麼意思?(真的,果真,的確,確實)
你是怎樣理解曹操說的這句話的?(黃蓋說話算話,沒有騙我,寫信來投降,現在真的就來了.)
然後回答曹操為什麼要笑,這個“笑”表示什麼,與前面的“歡喜”在心情上有啥區別.
(讓學生聯絡前文理解,前文說曹操接信後,只是“歡喜”,但黃蓋還沒行動,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頭迎風眺望,一方面說明他有警惕,親自查巡,一方面也說明他在等黃蓋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心裡不踏實.這一天,看見掛著“黃”字旗的船來,就認為黃蓋說話算話,果然來投降了,所以“笑”了,這一“笑”說明他放心,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同時,還說明他對黃蓋失去了戒備,而深信不疑.由於曹操對黃蓋的深信不疑,對東吳北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東吳精心策劃的火攻之計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書:深信不疑)
⑶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後”.
①默讀思考,東吳去火攻一共準備了幾種船?這幾種在火攻中各派什麼用場?(在書上勾畫批註)二十條大船幹什麼用?如何點燃?課文為什麼不直接寫這些船裡裝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這個句式來寫出?你明白了什麼?(這是針對假降信上的內容來寫的,究竟是不是裝的兵士和糧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別強調是裝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時,這個句式也暗示著:曹操,你估計錯了,你高興得太早了.讓我們明白了黃蓋是假投降,真進攻,字裡行間還帶有幽默諷刺曹操上當了的味道.)用小船幹什麼?(點火後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幹什麼?(裝兵士,追殺敵人.)
②東吳準備得這樣充分、周密,當黃蓋的船已快速向曹操衝來的情況下,曹操的態度如何?說明了什麼?(板書:高興不防)
⑷學習、討論計策的第四步“點火燒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準備,另一方又無防備,此時正是東吳進攻的時機,東吳是怎麼火攻的?結果怎麼樣?請默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結合看文中插圖,邊看邊思考,邊註上符號,然後分四人小組討論,老師巡迴.
集體討論:東吳是怎麼火攻的?結果怎麼樣?可穿插以下的小問題:
①為什麼黃蓋要在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時下令點火?(說明連點火的距離也考慮得很具體.因為離得太遠燒不到連環船,離近了易被發現,不利火攻.)
②課文中的哪些詞句寫出了火攻的威力?從這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麼?在書上註上符號.(火攻厲害,東吳的計策很不簡單,火攻厲害,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曹操上當慘敗)(板書:上當慘敗)
⑸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殺”
①對逃上岸的曹操,東吳採取的什麼辦法?(周瑜帶兵追殺).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時的下場如何?(板書:帶兵逃跑)
3、小結提問:凡看過《三國演義》書的同學,都知道曹操在當時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軍事家和足智多謀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這一仗上,他為什麼會敗在弱小的東吳手下呢?而東吳為什麼又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呢?
出示小黑板:
⑴驕兵必敗.
⑵東吳必勝原因:觀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劃,麻痺敵人利用時機,攻其弱點緊密配合,攻其不備
4、默讀課文,結合板書,簡要複述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打敗曹軍的?(先讓自己複述,然後指名複述)
三、啟發激勵:赤壁之戰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國鼎立是怎麼回事?在那時還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三國演義》的書來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9
一、提出學習目標
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近期你們有沒有遊覽過哪些地方,欣賞過什麼美景,能否與大家分享。
2.山水如畫,人醉其中。除了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景,還有什麼方法也可以享受這種快樂呢?
3.生交流。
二、匯入新課,並反饋學習目標
1.師:是的,我們可以選擇很多方式接觸自然,瞭解自然。和許多同學一樣,我也喜歡看書,喜歡透過文字,遊覽祖國山山水水,領略外國的民俗風情。今天,我們也將透過文字去認識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薩。請同學們看老師寫題目。(板書課題)
2.下面請同學們跟著我走進這座古城,一邊聽,一邊寫下你對拉薩的印象。
3.師讀;生寫;(誰先來談談你眼中的拉薩)交流。
4.你們剛才的交流,讓我體會到你們內心的感受,只是這些感受聽起來還比較零散瑣碎。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他遊覽了拉薩,用手中的筆寫下了所見所聞所感。請大家翻到課文168頁,慢慢地讀,細細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樣蘊育在文字當中的。
三、合作交流,感悟重點
1.師:初次與文字對話,請你對照螢幕上老師剛才讀的文章,有什麼新的感覺。
2.生交流。
3.在遊覽中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並將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然人文畫面中的文章,我們稱他為遊記。遊記有哪些特點呢?
師: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最能展示拉薩古城魅力的景點,請同學們快速找一找,他帶著我們遊覽了哪些地方。(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師:像這樣介紹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來描寫,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拉薩古城的哪一個景點首先給了作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呢?(藏族民居)
文中哪些段落介紹了民居。(1-2)
出示閱讀要求:
1.朗讀1、2兩段,讀出聲,讀準音,讀通文。
2.讀完後,拿起筆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並寫下感受。
3.分享閱讀感受,重點交流民居特色
過渡:看見許多同學在與文字交流的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思考的痕跡,寫下了批註,真是非常好的讀書習慣。藏族民居帶給我們怎樣的印象,誰能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
A.色彩
師:同學們輕聲讀一讀這個句子,作者抓住什麼來寫民居特色的。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
是的,藏族民居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便是色彩鮮明。讓我們一起找找關於顏色的詞語及相關的事物。
出示:白色樓房黑框門窗五彩經幡
師:不同的顏色帶給人不同的感覺,藏族民居的這些色彩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你可以選擇其中的某種那個顏色來說說。
生交流。白色象徵聖潔,黑色給人神秘、莊重之感。
過渡:藏族民居的黑白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五彩經幡為什麼會被藏族人民所喜愛呢?
B.經幡的意義
經幡是一種富有象徵意義的掛飾,共有無色,各色的意義不同。
師小結:正如同學們看到的,藏族民居所展現的一切,與它們背後蘊含的古老文化是分不開的,真是讓人無限回味。
C.旗艦和艦隊
師:藏族民居的描寫還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嗎?
師:這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麼比作什麼?
旗艦和艦隊是什麼關係?(旗艦就是一些國家的海軍艦隊司令、編隊司令所在的軍艦,因艦上掛有司令旗,故叫旗艦,中國人民解放軍叫指揮艦。旗艦是艦隊的指揮艦,是艦隊中的一支,具有代表性。)
能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來說一說布達拉宮和拉薩古城之間的關係嗎?
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誌,是拉薩的形象,代表。
朗讀感受:由布達拉宮帶領的這支艦隊在你的感覺當中是支怎樣一支隊伍?
雄偉氣勢不凡壯觀
個別朗讀;齊讀。
4.自學版塊
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就這簡單的幾句話,甚至幾種顏色,當我們慢慢地讀,細細地品時,便會品味到背後的含義。下面請同學們繼續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去學習大昭寺和八廓街兩部分,找出它們的特點。
出示自學要求及作業單。
自學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大昭寺和八廓街兩部分內容。
2.找出兩處景的特點,並把理解感受寫在旁邊。
景點特點描寫
大昭寺
八廓街
A.交流大昭寺的特點。
出示寺廟建築名稱。
師: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一般寫建築宏偉,我們會寫它是如何高大,為什麼在這裡作者要抓住這些來描寫呢?(生談)
師:作者抓住了寺廟特有的建築來寫,讓讀者感受到大昭寺的聖潔、壯觀,寫出了它的獨特。藏族是一個信奉佛教的民族,古老大宗教文化賦予它神秘色彩,而這些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築更凸顯了它的神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昭寺的風光。
出示圖片
B.八廓街
對八廓街,你們有什麼印象?
(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自由說,有的說到繁華,有些說熱鬧,有些說美等等)
師:當我們跟著作者遊覽八廓街時,視覺和聽覺都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在作者的眼裡,八廓街顯得矛盾又統一的,為什麼他會如此評價呢?在這裡,什麼顯得矛盾?
生交流。(根據文字內容)
為什麼又說這些是統一的?能不能透過對課文的閱讀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得到尊重,他們熱愛生活,嚮往幸福,正因如此,這些看起來矛盾的一切,在這裡才會顯得如此和諧統一。)
四、提升感受,小結延伸
剛才我們跟隨作者遊覽了拉薩古城,透過三處最富特色的景點認識了拉薩,字裡行間,我們時刻感受到作者不經意間抒發內心的情感,而所有的感受其實都濃縮為一句話,請同學們找到他,讀出來。
出示:
這一切使聖地拉薩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薩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
“這一切”僅僅是今天作者遊記當中的三處景點嗎?
當然不是,在拉薩,還有許多擁有傳奇色彩的景點,有許多令人痴迷的特色民俗,還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這一切,需要同學們透過文字去了解,或者親身去體驗。最後,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藏地密碼》。
五、板書
拉藏族民居
薩大昭寺
古
城八廓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二十年後的家鄉會發生什麼鉅變。如,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麼變化。首先要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的巨大變化;然後進行梳理,列習作提綱;再根據提綱分段敘述,把重點寫具體;最後互換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習作。
教學目標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環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2、梳理想象到的場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習作提綱。(重點)
3、按照提綱,分段敘述,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重點)
4、互相提出修改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範文。
學生準備: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舊對比,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照片,請看——(課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鄉照片。)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就是老師二十年前的家鄉。那時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爛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簡單。(課件出示現在的家鄉照片。)這是現在的我的家鄉,看,變化多大啊!
2、過渡:你的家鄉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採訪活動談談自己家鄉的變化。
3、匯入:二十年的時光,景在變,人也在變,瞧,我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漂亮了,現在的樓房也越來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機、電腦還未普及呢,而現在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二十年的變化可真大啊!(課件出示問題。)再過二十年呢?我們的家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為題,寫一篇習作。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將二十年來家鄉的變化資料展示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啟用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時逐步、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啟心路,大膽想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引導學生審題,從題目中的“二十年後”,知道這次要寫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過渡:同學們,《二十年後的家鄉》究竟應該寫些什麼呢?(板書:寫什麼)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自己讀一讀習作要求。
3、學生自讀,梳理這篇習作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家鄉的變化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
設計意圖:小學生寫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麼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無內容可寫,無話可說,要麼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實際。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選材,並且使學生明白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編亂造。
三、舉例指導,啟發想象
1、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說一說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街道公園、住宅廣場、科技交通……
2、教師以“街道”的變化為例,指導學生展開想象。
(1)現在的街道給你什麼感覺?怎麼形容?
(2)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透過街道的樣子、街道的欄杆、街道邊的植物、街道邊的建築、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說。
3、繼續啟發,拓寬學生思維:還有哪些變化呢?
(1)小組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變化。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透過“追問”“補充”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情節說具體,使自己的想象更豐滿。(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具體”的想象。)
設計意圖: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環節著重從此入手,透過舉例引導,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啟用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四、列出提綱,理清思路
1、課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綱,引導學生讀一讀,並仔細觀察,交流思考:列習作提綱有什麼好處?
2、討論交流:如何列好提綱。
3、交流總結,確定大致的寫作思路,仿照編寫提綱。
4、集體交流,適當修改,教師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寫作之前列提綱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提綱,就好比蓋房子有了一個框架,牆怎麼砌都不會歪倒了。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寫作提綱,以便能寫出好的文章。
五、動筆寫作,完成初稿
1、根據編寫的提綱,自主寫作,獨立完成作文。
2、教師巡視,並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做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教師的巡視就是要對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啟發指導,幫助他們遣詞用句,把作文寫得生動具體。
六、展示作文,交流評點
1、自查自改:文章寫完後,朗讀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初稿寫得更完美。
2、鄰座交流:與同桌或鄰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議。
3、小組評議: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誰的習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誰的習作富有個性,推薦優秀習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點評:小組評議,每組都評出優秀習作。展示佳作,共同評析,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聆聽,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分享。透過交流,提修改建議,思考如何寫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寫作能力。
範文引路
二十年後的家鄉
有一天,我開著太陽能時空車,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後的家鄉。
①我的太陽能時空車非常先進,因為它只需吸收陽光就有動能,輸入目的地後就能自動駕駛,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還以為只有我擁有這樣神奇的汽車,結果發現,在未來的家鄉,這種智慧汽車已經遍佈大街小巷,人們都在使用它。
②我開車來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過去這裡又窄又髒,可是現在,這裡的街道卻變寬了,寬度足足是過去的三倍。
③路兩旁的綠化帶綠草如茵,鮮花盛開。一棵棵茂密的大樹,像撐開的陽傘一樣挺立在那裡。開啟車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④街道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規則,井然有序。啊!街道的變化可真大呀!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條環城河。過去的環城河,廢水染髒了她的臉龐,汙泥抹黑了她的肌膚,垃圾燻臭了她的身軀,簡直是“死氣沉沉”的世界。我驅車來到環城河,下車一看,呀!小河變了,變得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條晶瑩透亮的水晶腰帶。河堤上,也是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小鳥、蝴蝶、蜻蜓來來往往,男女老少沿著河堤散步,有說有笑,這裡不再死氣沉沉。
⑤未來的家鄉變美了!我愛我的家鄉!
行文寫法賞析
1、開頭直接交代來到二十年後的家鄉,自然引出下文。
2、內容設定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從側面說明了未來家鄉的發展。
3、對比寫法的運用,突顯未來家鄉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4、描寫“切身感受”,增添了習作內容的真實感。
5、細節描寫讓人充分感受到未來家鄉環境的美好。
總評:
1、習作語言描述生動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將想象中家鄉的景物寫得很美。
2、透過將二十年後的家鄉與過去進行對比,充分、有力地展現出家鄉變化的巨大,構思巧妙。
3、想象大膽合理,既引人閱讀,又巧妙地突出了家鄉的變化。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習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時間跨度大——二十年後。對於學生來說,入境想象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課堂匯入不僅要直奔課堂的主題,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設計了課前準備活動——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對寫好作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想象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並非易事,尤其是歲月滄桑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設計著重從此入手,運用多媒體、各種資料,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啟用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不足之處:
學生賞評的方法較為單一,而我沒能及時地洞察到這一點,及時地教給學生多角度賞評的方法,學生只是主觀地評賞,需要反思和改進。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教學過程: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裡: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並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透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並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穀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誌,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影片,讓學生跟著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為什麼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影片:__升旗儀式。
3.閱讀並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範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範行為。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容,歌唱國歌。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2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遲到》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於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透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絡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後的行為實踐。因此瞭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後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基於以上目的,在學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瞭解她的生平事蹟及創作成就等,針對資源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教學內容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緻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先總結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分析:
1.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麼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麼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麼?②父親為什麼對我這麼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後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三)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麼這麼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後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捱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麼父親還是打了,最後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捱打後,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麼?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後,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一)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絡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並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麼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麼想法?又決定怎麼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後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鬆、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薰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於——(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裡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後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8.遲到
很疼 很嚴,很嚴 很嚴
深沉的愛
自我問答: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經歷,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本文中的父親對作者認識和改正錯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親的嚴厲與慈愛中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這一中心,教師採用了直接插入重點部分,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視學生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的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多次讀文、勾畫重點、做好批註、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字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同時還注意把“語文天地”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了課文的教學中。此外,北師大版教材圖文並茂,教師充分的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喚醒了學生的經歷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