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案

  一、導語設計

  唐朝名臣魏徵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齊威王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認識《戰國策》多媒體出示: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聆聽教師名言匯入語,和文章內容連結,進入課堂情境學生試說題目意思,在教師引導下理解題目含義。透過閱讀,瞭解鄒忌其人閱讀相關資料學生整理筆記由名言匯入,切入課文,實現和文字的連結,自然而不牽強。瞭解文字題目才能更好的理解內容;瞭解鄒忌其人有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完成文學常識的積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四、疏通課文(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igrave;)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aacute;o)於齊  間(jiagrave;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三)學生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逐段翻譯)教師明確: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多媒體出示: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2、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裡議論、嘀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5、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檔案。這裡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多媒體出示):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多媒體出示):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c、於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列子愚公移山》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學生初讀課文解決課文生字詞讀音學生再讀課文注意停頓學生熟讀課文試譯,畫出文字重點詞。

  根據教師出示的重點句理解加點詞的意思互相交流此類活用的詞的意義,能夠重點區分、比較根據一詞多義的重點句子,理解一詞多義,根據詞義嘗試自己翻譯句子,理解句意。將以上的重點詞語解釋整理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默記。疏通課文文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在讓學生讀通、讀準的基礎上,藉助工具書試著翻譯課文,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時教師給予點撥。對課文中的重難點實詞、虛詞教師透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起到強化突出的目的。這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分散又有集中,有自學有點撥,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加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資治通鑑赤壁之戰》表假設,如果、果真

  (四)古今異義(多媒體出示):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多媒體出示):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五、品讀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rsquo;”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5、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六、難點探究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讚有加的有兩點,一為精彩的對話,一為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學生分別回答古今義的解釋在教師點撥中強化理解結合教師出示的組句歸納文言句式回答教師提問從課文中找出原句,分角色朗讀,討論其表達的不同感情色彩從課文中找出表明鄒忌態度的詞句,探究其心理活動。小組討論交流鄒忌勸諫的過程齊讀勸諫的結果,理解鄒忌勸諫的意義。古今異義是考試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透過教師多媒體出示起到強化作用,加強平時積累,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簡單歸納句式,有助於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由整體到區域性,逐漸抽絲剝繭,透過讀、講結合,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理解文字內容,言之有物,為後面疑點的探究做好鋪墊。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為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諫);三變(結果)。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並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

  一是“思”,二是“善”,這一“思”一“善”可以說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才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遊說目的。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明確:在現代資訊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