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教案
《肌肉》教案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藉助於直接摸、看圖片等多種方法瞭解人體肌肉的分佈;
2、能夠藉助於手臂活動模型瞭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體內大約有600多塊肌肉,約佔體重的40%左右;知道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與功能;
2、知道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實現的;
3、瞭解手臂是如何運動的,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成對在一起工作,一個收縮,另一個就舒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自己製作手臂活動模型,激發學生對人體運動研究的興趣;
2、透過多種活動體驗到人體肌肉在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3、瞭解人體內的骨骼、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夠完成各種運動,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瞭解骨骼運動由骨骼肌引起
教學難點:
製作手臂活動模型
教學準備:
1.課前去菜場購買一個完整的雞翅膀解剖後供學生觀察模擬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體肌肉的教學掛圖;
3.手臂活動模型;
4.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你們有沒有手和腳被凍麻的經歷?那個時候你能拿住東西、做出你想做的動作嗎?為什麼?
2.講述:僅靠骨骼還不能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必須有肌肉的參與。(揭示課題:肌肉)
二、瞭解肌肉的分佈及型別
1.提問: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學生交流。
3.利用電教資料介紹:肌肉的型別。
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肌肉的特點。
4.觀察人體肌肉掛圖,瞭解人體的`骨骼肌分為頭頸肌、軀幹肌、四肢肌。
5.小結:我們的身體上有600多塊肌肉,肌肉約佔體重的40%。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6.活動:摸摸自己的身體,哪裡的肌肉最多?哪裡的肌肉最少?
三、觀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動:肌肉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個曬衣服的彈性夾子,在2分鐘內以儘可能快的速度來回夾緊、鬆開夾子。數一數在肌肉疲勞之前你能夾幾下。
(2)休息一會兒,然後重複第1步的動作。
(3)思考、預測:如果你用另一隻手重複第1步和第2步的動作,那麼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檢驗一下你的預測。
2.預測: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動體驗:
(1)站直後向前彎腰。用手摸後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覺肌肉有什麼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隻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後部,感覺肌肉有什麼不同?再把手翻過來使勁壓,胳膊各部分有什麼感覺?
4.學生交流體驗。
5.教師相機出示手臂活動模型,並觀察教學插圖,講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學生閱讀資料。
7.利用影片觀察解剖好的雞翅膀,模擬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結:手臂上的肌肉透過收縮或者變短、變厚來完成它們的工作。當收到來自於神經系統的指令後,肌肉細胞會收縮。因為肌肉細胞只能夠收縮而不能夠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須成對地工作。當一塊肌肉收縮時,與它成對工作的那一塊肌肉會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與研究,你有哪些收穫?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遊戲:誰是木頭人?
討論:當我們不運動時,身體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業:
(1)做一個手臂活動的模型;
(2)選用其他材料做一個其他的人體運動模型。
五、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