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幼兒園教案
對牛彈琴幼兒園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成語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成語所蘊含的意義。
3、感受成語故事的趣味性,喜愛成語故事。
二、活動準備:
1、《對牛彈琴》的影片
2、牛、七絃琴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
師:你們認識它嗎?(出示牛圖)你認識它嗎?(出示七絃琴的圖片)
2、欣賞影片動畫,回答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裡你聽到了誰?
(3)牛能聽懂琴聲嗎?
師小結:做事情要分清楚物件
附:故事 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