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音樂教案(精選11篇)

玩泥巴音樂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玩泥巴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他們能按音樂的節拍和內容做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模仿動作。很喜歡音樂和舞蹈,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為了進一步培養他們對音樂,舞蹈的興趣,我選擇了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形象生動的《玩泥巴》這首音樂作品,採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試圖能夠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二、活動目標:

  1.在舞蹈中培養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培養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內容創編動作的能力。

  2.在活動中體驗愉悅的情緒,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重點與難點

  幼兒把握動作的多樣性和活潑俏皮的特點

  四:活動準備:

  1.電視機,攝像機

  2.錄音機,磁帶,鼓

  五:活動過程:

  (一)雙圈集體舞。

  (二)跟著鼓聲有節奏的走,調節小朋友之間的距離,鼓聲停止,幼兒席地而坐。

  (三)欣賞歌曲

  1.欣賞第一遍。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你聽了有什麼樣的感覺?

  2.欣賞第二遍。提問:歌曲裡唱了什麼?請幼兒根據歌詞說出歌曲內容。

  3.討論小結:歌曲裡唱的那個小朋友為什麼不想彈琴畫畫?你們有什麼心裡話會對誰講?

  (四)師生共同創編舞蹈。

  1.教師示範創編歌曲前面部分。

  2.跟著音樂,師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玩泥巴的舞蹈動作。

  4.觀看錄影互相觀看模仿。

  5.逐句依次請2—4名幼兒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然後幼兒一起學動作。

  6.隨教師將提煉的動作完整連貫的跳一次。

  (五)幼兒表演舞蹈

  1.全體幼兒隨音樂表演。

  2.看錄象,比比誰的動作最美。

  (六)邀請舞

  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舞。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

  2、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上;

  3、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活動準備:

  1、在本園天台及種植園地。

  2、在天台佈置一堆摻有許多塑膠袋、一次性使用飯盒等雜物的泥上。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種植園散步,並提出觀察要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你們要仔細看看,泥上上有什麼?

  2、來到種植園,讓幼兒自由觀察後,教師提問:泥上上有什麼?

  3、瞭解泥上的種類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們幼兒園周圍的泥上跟種植園的泥上有什麼不同?

  ②原來泥土有很多種,有肥料的土叫有機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場的上叫硬土。你們知道這幾種土有什麼用嗎?

  4、泥土有這麼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泥上,植物、動物、人類會怎麼樣?

  5、教師與幼兒一起挖掘泥土:現在請你們挖松一小堆土,看看泥土裡有什麼?再找找,泥土裡有洞嗎?如果沒有土,它們會怎麼樣?

  6、教師與幼兒一起上天台觀察有垃圾的泥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堆土,它與我們剛才看的那些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上面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種植園與天台比,你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

  7、瞭解泥土被汙染的後果,進行初步的環境教育:

  ①為什麼這堆土會變成這樣?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滿地都是垃圾,蓋住了泥土,會變成怎樣?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透過遊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於手中,透過看、揉、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麼感覺?捏一捏,有什麼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遊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窪裡,西窪裡,都來看我放啪哩!"教師將涅好的泥巴甩下,發出"啪!"的響聲。

  2、師生共同遊戲,啟發幼兒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狀,用力快出手。

  (教師巡迴指導,活動中注意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滲透。)

  3、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泥巴發出響聲?發出響聲的泥巴,會在頂部出現一個大洞。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說兒歌:"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儘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遊戲結束:整理場地。

  案例反思

  (一)、反思教師。

  我們應該把觀念落實到行動中來,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來促進幼兒多元化的智慧發展。經常選擇生活中孩子們最經常接觸的自然物作為活動內容,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探究大自然的科學意識。

  我們教師還要指導家長工作。針對案例中出現的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透過“家園聯絡”、 “家長委員會”等途徑與家長朋友達成教育的共識。

  (二)、反思幼兒教育。

  透過這次不太成功的遊戲活動案例,從一個側面看到了我們的幼兒教育。上級部門的教育決策,園領導的教育理念都會引導教師的教育行為。透過案例中孩子們不能夠大膽玩泥的現象折射出我們幼兒教育的一個瑕斑。我們從事一線的幼兒教師應該大膽創新,勇於嘗試,把快樂留給孩子,把童真還給孩子。給孩子留下一個值得記憶的美好童年。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想象運用已有的泥塑技能,進行大膽創作,解決創作中的問題。

  2、發展觀察想象能力,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泥巴、刻刀、 錄音機、磁帶、板。

  活動過程:

  一、匯入: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泥巴,我們一起來玩堆泥巴,可以往上堆、也可以往旁邊堆,請你一邊堆一邊仔細看看像什麼?

  二、幼兒玩泥巴:

  (一)幼兒堆泥:鼓勵幼兒大膽堆泥。

  (二)集中討論,解決重點、難點。

  1、教師取一份作品:大家快來看看,××小朋友堆得像什麼?

  2、小結:小朋友有這麼多的發現,就是因為你們站的位置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能夠看出不同的東西來。

  3、怎麼使你堆的泥更像?看看還缺了什麼?可以怎麼做?

  4、除了用這個方法,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出工具)

  (三)幼兒根據所堆的泥的造型做進一步的修改。

  等一下請你仔細觀察自己堆的泥巴,你可以從上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用團一團、搓一搓、捏一捏的方法,或者用這些工具挖挖、刻刻、畫畫,把你的泥變成一件藝術品,然後把我們的作品展臺上展示,好不好?好,你在做的時候還有沒有困難?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作。

  三、講評:

  這件作品是誰做的'?你們看看他做的是什麼呀?(幼兒介紹)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今天我們都是一位藝術家,現在我們的作品就留在這裡給客人老師欣賞,我們去把小手洗乾淨。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泥,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玩具。泥到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圍牆外的社群裡就有一塊很好的泥土地。每次我們去散步,總有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玩泥。撿根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用腳重重地在泥地上踩上幾下……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來說,很少能接觸泥。為了能讓城市裡的孩子也來玩一玩泥,我特意安排了大班科學活動《玩泥巴》這個活動。《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透過此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創造和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目標:

  1.辨認顆粒、粉末等泥土狀態,樂意在玩中瞭解泥土的特點。

  2.會用自制的粘土,塑一件器皿,感受嘗試的快樂。

  3、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備挖泥工具;教師備篩泥盒、水、幹泥土等。

  過程:

  一、感知泥土

  1.教師組織幼兒來到社群的空泥地,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2.小朋友請你們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看泥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氣味?

  二、說說用途

  1.你覺得泥是什麼樣的?它們都一樣嗎?

  2.師生討論:泥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泥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等,還可以蓋房子,像小螞蟻、蚯蚓這些小動物都生活在泥土裡,使幼兒瞭解泥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玩玩泥土

  1.給幼兒一個相對寬鬆的室外操作空間,鼓勵幼兒自由結伴(2—3人),除自帶泥土外,允許幼兒到環境中自取泥土開始玩泥。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往幹泥巴里加水,觀察泥巴的變化,引導幼兒比較水量的不同讓泥土產生的不同變化。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

  如:泥土太溼,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交流玩泥經驗,梳理泥土特點。

  四、簡單塑形

  1.幼兒分散玩泥,學習整理泥土、糊泥、敲打成土胚。

  2.讓幼兒再玩“塑形”,教師據情況可提供備好的幹泥,給泥糊得過爛者調整溼度而用。

  3.要求幼兒用自制的粘土塑一個簡單的器皿,裝入紙盒放在陰暗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在活動中,幼兒透過前三個環節充分感知、瞭解了泥土,並讓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加入不等量的水後泥土將有什麼不同的特性表現,從而進一步瞭解水、土之間的直接關係,最後在簡單塑形中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因為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能顧及所有的孩子。幼兒拋過來的“球”,有時也沒有很好地給予回應。在泥塑創作中,細節部分的創作不夠到位,教師應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要求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完整背誦詩歌。

  2、透過體會小豆芽鑽出泥土時激動興奮的情感,向幼兒進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以及活潑向上的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種子從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教學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

  2、出示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觀察種子是如何鑽出泥土不斷長大的過程。

  3、學習詩歌“鑽泥巴”。

  4、引導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5、談話:怎樣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附兒歌:鑽泥巴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鑽泥巴,鑽一下動一下,鑽呀鑽呀鑽的快,鑽出兩片小芽芽。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為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於每天進行戶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瞭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後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餘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後將其插到了花盆裡,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戶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為了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裡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透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後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著自己的種子發出小芽芽。終於,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鑽泥巴》的教學。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積極地用泥土進行多種活動。

  2、解泥土的多種用途,豐富幼兒有關泥土的各種知識經驗。

  3、培養關愛周圍田園、樂意親近泥土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來印紋的小物品、教學圖片、媒體素材、不同乾溼的泥材。

  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三個布袋,內有三種溼度不同的泥巴。提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揭開謎底:是泥土。你們想玩嗎?

  2、教師出示圖片欣賞,初步認識泥塑藝術,瞭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種類。

  ◆提出問題:怎麼才能讓泥變得不粘呢?你還有其它辦法讓泥變得不粘嗎?大家試一試!

  ◆根據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用了多少種技巧來玩泥巴?來聯想一下還可以用哪幾種其他的方法?

  ◆聯絡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麼?有哪些東西與泥巴有關?

  3、幼兒活動:看誰做的圓球最圓?看誰做的泥條最長?

  教師在遊戲過程中要指導和提示學生透過觸控、觀察、嗅覺、摔打、重量來更為細緻的感知泥性。

  4、欣賞音樂《泥娃娃》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許多幼兒下課了總喜歡到沙池旁抓泥巴玩揉捏、捶打,玩的非常開心。因此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幼兒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並鼓勵幼兒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技能,大膽、自由地創作,充分體驗與人交往合作的樂趣,以及獲取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泥土的特性,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2、 能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基本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3、 學習彩繪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想象了,運用揉捏、捶打等多種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熟悉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有一定揉捏捶打的技能。

  2、 物質材料準備:a、材料部:黏土、錘子、水桶等;b、製作部:樹葉、樹枝、碗、桌、椅凳,顏料等。C、產品展銷部:玩具櫃、價格標籤。

  3、活動環境準備:創設塑泥巴為主題活動的遊戲環境。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主題

  1、 老師出示用泥巴捏成的各種圖形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想玩的興趣。

  2、介紹材料供幼兒選擇。

  二、快樂活動

  1、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遊戲的部門,扮演遊戲的角色。

  2、“工作人員”在自選的遊戲部門展開工作。

  3、“部門經理”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供需關係。

  4、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視察工作,幫助“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質量。

  三、評價活動

  1、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到各部門視察工作,進行評價。

  2、 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評選出“最佳員工”。

  3、 “董事長”頒發獎金。

  4、 小結:遊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

  a、將原有的產品展銷部,更改為產品營銷部。

  b、透過購銷活動,增進同伴間的創作與交流,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5、師生共同收拾遊戲材料,結束遊戲。

  四、活動延伸:

  增加旅遊部門,透過接待觀光者購物活動,學習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反思

  《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玩泥巴是幼兒特別喜歡的活動。泥土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玩泥巴使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課前幫助幼兒分好角色,材料部充分準備好材料,製作部幼兒忙的不亦說乎,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學習解決問題。而我始終扮演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自主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等引導幼兒學習,克服傳統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活動二是在引導幼兒開展品展銷會,扮演角色推銷產品,目的是讓幼兒透過購銷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不足:多數幼兒在操作時只是滿足好奇心,不能做到細緻的觀察因而造成操作困難,要使幼兒養成細緻的觀察和比較的能力需要今後多培養。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注重各部門人員的分工合作,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讓每個小孩都參與其中,都能得到鍛鍊。讓課堂效果更為突出。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設計一個歌唱韻律活動,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現小芽發芽的動態。以種子發芽的過程:先長根、再長莖、最後長葉子為線索,引導寶寶用動作來表現。因此進一步感受春天植物生長的生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手指遊戲等形式感知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等生長過程。

  2、嘗試用手指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在同伴的手掌間穿插,體驗同伴間互相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種子發芽過程影片、歌曲VCD(兩隻老虎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豆子發芽過程影片,直觀感受“豆芽鑽泥巴”的過程。

  師出示豆子:“小豆子種在泥巴里會怎樣呢?”

  幼:“會發芽。”

  師:“豆子發的芽叫什麼?”

  幼:“豆芽。”

  師:“小豆子發芽後是躲在泥巴里還是鑽到泥巴外面呢?”

  幼:“是鑽到泥巴外面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豆子是怎樣鑽泥巴的。鑽出泥巴後又變成什麼了?”觀看豆子發芽的影片。

  二、手指遊戲。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種子發芽過程。師:“小豆芽是怎樣鑽泥巴的?讓我們來用小手學一學小豆芽鑽泥巴的樣子好嗎?”“開花花結瓜瓜可以怎樣表示?”

  1、教師提煉幼兒動作並完整示範,

  2、教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遊戲。(教師重點觀察幼兒能否隨著兒歌的不斷變換,作出手指與手掌間穿插、手指頂手掌上下移動、開花、結瓜等動作。)

  三、學習歌曲

  1、傾聽教師範唱。師:“有一首好聽的歌,名字就叫鑽泥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遍清唱範唱,提問:“你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 (結合幼兒回答出示歌曲圖譜) “我們再聽一遍,仔細聽聽你剛才沒聽清的地方。”

  2、幼兒學唱。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玩。提醒幼兒一人當“豆芽”,另一人“泥巴”,兩人合作進行遊戲。

  附:手指遊戲:

  鑽泥巴(配樂:兩隻老虎)

  小豆芽芽,鑽鑽泥巴,(一隻手的食指當豆芽,按節奏在另一隻手〈當泥巴〉的手指縫間穿插 )

  鑽一下,動一下。(食指在另一隻手的掌心裡轉動,當泥巴的那隻手晃動)

  鑽呀鑽呀鑽呀,(手指頂手掌按節奏上下移動。)

  鑽呀鑽呀鑽呀,(手指頂手掌按節奏上下移動。)

  開花花,(兩手掌心相對,掌根相靠,手指自然彎曲做開花狀)

  結瓜瓜。(兩手指交叉互相握住)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裡的孩子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喜歡玩泥巴,自然對泥巴也感興趣,因此設計了這節美術課,利用幼兒認識的動物的原有知識,發展幼兒的動手的能力,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

  活動目標

  1、感受泥的特點。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欣賞意識。

  3、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和別人的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孩子能根據自己認識的動物,捏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樣子。

  2、難點:孩子們學會欣賞自己的作品,還會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準備材料:幾種常見動物卡片、泥巴、水。

  2、在操場上劃分每個幼兒的活動位置,並讓幼兒自己拿出準備好的泥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把準備的材料拿出來,然後說明這節課要做什麼。

  二、孩子自由談論自己喜歡的動物

  1、透過提問,讓孩子們說出自幾喜歡的動物。

  2、試著說說孩子要怎樣捏造動物。

  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捏動物

  老師宣佈活動的開始,並恰當引導孩子們捏的動物。

  四、探討。

  讓孩子們相互討論自己捏的動物怎麼,學會和他人一起交流捏出來的小動物,然後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都能很認真,很開心的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都很樂意自己去動手。

  2、由於這些孩子都在農村裡生長,有些動物他們都沒見過,只是在電視上看多,所以捏出來的和現實的有很大差距。

  3、在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時,孩子們臉上都露初了笑容,大多數孩子都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也拿別人的作品和自己對比。

  玩泥巴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初步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瞭解體驗用泥進行活動的樂趣。塑造出生動的器物形象,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透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美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生髮現美、探究美、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捏泥的方法,並製作一件或多件器物。

  教學難點:

  創造出形態各異的器物形象。

  教學準備:

  學具:鉛筆、橡皮、油畫棒、彩筆。

  教具:示範用具。

  教學過程:

  (1)欣賞、談話交流、看實物

  你都看到了什麼?它們的用途是什麼?

  教師解釋“器物”或容器一詞。

  教師將收集到的圖片(有歷史文化背景最好)製成簡單明瞭的課件給學生觀看。

  出示課題《捏泥巴》。

  以小組形式展示各種器物。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實物。

  學生說一說感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容器的特點。

  透過教師的引導,感受容器的悠久歷史文化背景,引發學習的興趣。

  (2)實踐交流

  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捏製一個器物?

  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改變泥的形狀而不失美感呢?

  方法指導:構思感受。第一步你們小組打算如何實踐?第二步你們將怎樣進行分工?

  提示:不同的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學以小組形式總結方法。

  你們是如何解決製作中出現的問題的?如何完善作品的質量?

  你能讓手中的泥變個形狀嗎?

  你用的是什麼方法?請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捏出一個造型生動的“泥罐罐”。

  欣賞作品(課件)。你說說怎樣才能捏出一個生動的“泥罐罐”呢?

  回答問題,說說自己想用什麼辦法把泥變形。

  學生動手捏泥。

  回答問題。(以小組的形式總結方法)

  學生補充意見。

  學生看書或者看資料尋找答案。

  (3)學生製作

  你想捏一件什麼樣的小器物?

  教師個別指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泥罐罐?請把你們的作品放在展臺上,讓大家都來參觀欣賞好嗎?

  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以及創作感想。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出揮巨力以及自我評價、自我展示的能力。

  (4)引伸提高

  容器在生活中的應用(課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