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設計集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設計集錦

  中班語言活動:新鄰居

  一、 活動目標:

  1. 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係。

  2. 萌發對手影遊戲的興趣。

  二、 活動準備:

  1. 已有做手影遊戲的經驗。

  2. 檯燈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 它們是誰。

  ——掛圖或幼兒活動材料。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麼?新房子中為什麼總會出現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 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著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裡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麼回事?

  ——新房子裡住的究竟是誰?

  3. 手影像什麼。

  ——打開臺燈,教師表演手影遊戲供幼兒欣賞,說說手影像什麼。

  ——幼兒自由結伴玩手影遊戲,感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係。

  四、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晚上在家中進行手影遊戲。

  2. 注意安全使用檯燈,如有條件,可採使用者外的自然光線。

  [附] 故事

  新 鄰 居

  小動物們搬進新蓋的房子,成了新鄰居。

  晚上,新鄰居們一起在外面的院子裡玩。忽然,一幢新房子的窗子裡有一個大大的黑影。

  喔,那個黑影是小羊。原來,新鄰居是小山羊。

  嘿,好奇怪,窗戶裡的黑影變成了小兔。原來,小兔也是新鄰居。

  哇!不好了,窗戶裡的黑影變成了大狼。小動物們一邊跑過去,一邊喊:“快跑呀,小兔!快跑呀,小羊!你們屋裡有大狼!”

  那屋子的門忽然開了,小猴笑嘻嘻地出來了,他開心地說:“哪有大狼啊,那是我在做手影遊戲。”

  小動物們都學起了手影遊戲,一會兒變小狗,一會兒變頭牛,真有趣!新鄰居們天天表演手影遊戲。

  中班語言——樹媽媽的信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加深對秋天基本特徵的認識,感受秋天的美麗

  設計意圖:這則童話清新、自然、富有童趣。故事中透過樹媽媽請葉娃娃幫忙去送信這條線索,讓幼兒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徵——天氣變涼、樹葉掉落、變黃等等。童話中美麗的語言對幼兒也是一種薰陶。童話中的內容也符合現在的季節特點,因此設計此活動。

  活動流程: ——談話引出主題——講述故事並理解故事內容——仿編及表演故事——延伸活動:創作樹葉畫

  活動準備:掛圖一套、音樂、小樹葉

  活動過程:

  1、幼兒模仿落葉進入活動室,透過談話引出正題

  (1)我們剛才模仿的是誰?

  (2)你發現現在的小樹葉都怎樣了?

  (3)你都在那裡見過這些落葉?

  (4)小樹葉為什麼離開樹媽媽了呢?

  2、出示掛圖、配樂朗誦故事,並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在什麼天氣裡樹媽媽讓葉娃娃去送信?

  (2)寫完信,葉娃娃變成什麼樣了?

  (3)信寫好後是誰帶葉娃娃發的?

  (4)葉娃娃把信送給了誰?

  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對話

  3、模仿創編故事: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增強幼兒口語表達

  引導幼兒想象並創編小樹葉還可以落在哪裡?

  如:有的小樹葉落在小房子上,小房子說:樹媽媽來信了,秋天到了….

  4、故事表演

  引導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複述故事對話邊表演

  討論:你喜歡秋天麼?為什麼?

  5、延伸活動:樹葉畫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誰和誰好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誰和花兒好?”圖片或照片、卡片若干(柳樹、鳥、錄音機、電話、太陽、牛奶等)。

  活動過程:

  遊戲一:誰和花兒好?

  玩法:幼兒為花兒找十個不同的朋友。找對了,每一片花瓣的顏色就會變,最後成為一朵美麗的花。

  規則:

  1、幼兒給花兒找好朋友,每講出一樣和花兒要好的東西,花瓣的顏色就會變,如果幼兒能講出十樣和花兒要好的東西,它就會變為一朵美麗的花,你們就贏了。

  2、幼兒為花兒找到的朋友不能重複,而且要講出這些東西和花兒要好的理由。

  重點:引領幼兒大膽想象,尋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兒做朋友。

  遊戲二:誰和誰好?

  玩法:幼兒分成兩隊比賽,看哪一組能在卡片中尋找到多種關聯,得卡片數多的隊為贏。

  規則:

  1、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兩張能做好朋友的圖片,用優美好聽的話說出它們做好朋友的理由。

  2、答對者將圖片放在排頭幼兒的旁邊。

  3、找到的兩個好朋友不能和別人的重複。

  4、遊戲輪番進行,最後圖片得數多的一隊獲勝。

  重點:

  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各種關聯。

  附兒歌: 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 藤兒和瓜好,

  它們手拉手, 不吵也不鬧。

  誰和誰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來採蜜, 花兒仰臉笑。

  誰和誰好? 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 一起上學校。

  中班語言活動:蝸牛搬家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為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準備:

  1.課件《蝸牛搬家》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難點:知道蝸牛因為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過程:

  一、 透過提問,匯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住哪裡嗎?(請3、4名幼兒說一說)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麗的小區裡,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蝸牛的家住在哪裡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學說角色對話

  (1)傾聽故事第一段

  1.蝸牛住在哪裡?他住得舒服嗎?(住在池塘邊的石縫裡,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他才從殼裡探出身子喘口氣)

  3.他聽到蜻蜓和螞蟻說小山坡是個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幹什麼呢?

  4.猜一猜,蝸牛搬家成功了嗎?

  (2)傾聽故事第二段

  1. 蜜蜂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蜜蜂和蝸牛,練習對話(蜜蜂:“我來幫你搬家”。蝸牛說:“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陽會曬著我的。”)

  2. 蝴蝶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幼兒交換角色扮演蝴蝶和蝸牛,練習對話)

  3. 青蛙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讓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蝸牛,練習對話)

  (3)傾聽故事第三段

  1.你們覺得蝸牛的家會搬成了嗎?(讓幼兒猜想)好,那蝸牛的家到底搬沒搬成,我接下去聽故事。

  2、故事聽完了,蝸牛的家搬成沒?為什麼?

  三、完整傾聽故事 ,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那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看看蝸牛到底為什麼沒有搬成家?我們在聽的時候還可以一起跟著故事學說蝸牛的話。

  四、討論

  4.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因為太陽曬、颳風、下雨就放棄搬家嗎?你會怎麼做?

  5.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有沒有遇到太陽曬、颳風、下雨?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都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本人在拿到這個教學活動,看了故事以後發現,故事中的很多語言都太過書面化,不夠通俗也不利於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語言上做了一些改動,還根據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做了課件。(課件、原來的故事和改動的故事附在教案後面請大家指點)在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環節我透過提問讓幼兒來說說自己的家在哪裡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題目《蝸牛搬家》,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過來了。然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我把第二環節作為重點,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不僅豐富了“細皮嫩肉”這個比較有難度的新詞,還把原來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為”雨天路滑“這個比較易於幼兒理解的詞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是以提問後,幼兒個別回答,

  再到分組角色集體學說對話,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練習,主要運用了講述法和練習法,在集體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第三環節進行完整地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練習,所以這裡我採用的是集體學說對話的形式。第四環節,是一個經驗遷移的環節,透過討論,讓幼兒明白蝸牛沒搬成家是因為害怕困難,從而教育幼兒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難的好孩子,堅持天天上幼兒園,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課件設計還有不足之處,以至於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原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裡,周圍光禿禿的連個遮攔也沒有,他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之苦。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子裡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土崗子,那兒可是個好地方:有密密的叢林,有鮮花野果,旁邊還有一條清清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裡。蜜蜂釀蜜,蝴蝶傳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蟲,蚯蚓翻鬆泥士,大家快活極啦!”

  蝸牛送走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沒想到前面的小山崗是個好地方,也沒想到蜻蜓他們生活的那麼快樂,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著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著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著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天潮地滑,小土崗的斜坡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著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早在那邊過著愉快的生活了。”

  改變過課件資料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裡,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裡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山坡,那兒樹林、有草地,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裡,大家在快樂極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著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著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著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今天不能搬家,雨天路滑,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著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已經和朋友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頂鍋蓋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遊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遊戲活動的興趣,並積極參與遊戲。

  活動過程:

  1、透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鍋蓋,邊用手指頂著鍋蓋,邊念兒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引起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裡講了什麼?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的遊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練習發準音: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啟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著手掌心。

  3、介紹遊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著鍋蓋。

  (2)兒歌唸完,鍋蓋才能去抓住頂著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鍋蓋”要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菜名,說出來了就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4、引導幼兒學習遊戲的難點部分。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豐富關於菜餚的經驗。

  提問:你吃過什麼菜?你最喜歡吃什麼菜?它是用什麼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

  5、師幼共同遊戲。

  6、幼兒結伴遊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遊戲。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農場裡的叫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說出不同動物叫聲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象聲詞:嘰、呷、咩、喵。

  2、指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嘰、呷、咩、喵”四個漢字的相同之處,知道它們都是從嘴裡發出的叫聲,都與“口”有關,初步瞭解漢字構成的.規律。

  3、透過遊戲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嘰、呷、咩、喵”漢字卡片各一張,“口”字卡片1張。

  2、小雞、小鴨、小羊、小貓的圖片各兩張。

  3、其它動物小狗、馬、牛、青蛙、豬的圖片各一張,“汪、嘶、哞、呱、嚕”漢字卡片各一張。

  4、《在農場裡》的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農場裡的動物朋友邀請我們到農場去做客,小朋友你們願意嗎?

  二、出示小動物卡片,激發興趣。

  1、出示農場背景圖及小動物圖片。

  師:在農場裡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叫的?要求幼兒能完整地回答問題。

  (先採用出示圖片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地點和人物,即農場和農場裡的小動物,再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看圖講述農場裡的小動物和它們的叫聲,從而為下面的幼兒閱讀活動奠定基礎。)

  2、遊戲:小雞小雞在哪裡?

  ——教師做動作並問:小雞小雞在哪裡?幼兒回答:嘰嘰嘰嘰在這裡。師出示字條“嘰嘰嘰嘰”。

  ——教師:又是誰來了呢?教師做動作並問:小鴨小鴨在哪裡?幼兒回答:呷呷呷呷在這裡。師出示字條“呷呷呷呷”。

  ——教師:教師做動作並問:小羊小羊在哪裡?幼兒回答:咩咩咩咩在這裡。師出示字條“咩咩咩咩”。

  4、教師:這回是哪位小動物了呢?教師做動作並問:小貓小貓在哪裡?幼兒回答:喵喵喵喵在這裡。師出示字條“喵喵喵喵”。

  三、教師引導孩子觀察漢字,啟發幼兒讀一讀動物叫聲的漢字。

  提問:這個畫面上除了農場和小動物還有什麼?漢字寶寶。

  教師:孩子們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來認識這些漢字寶寶嗎?

  1、我們先來看看小雞旁邊的漢字吧!這裡有幾個漢字?這些漢字一樣嗎?你能猜出這個漢字念什麼嗎?

  2、那小鴨旁邊的漢字呢?

  3、誰來說說小羊旁邊的漢字?

  4、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貓旁邊的漢字吧!

  教師:我們一起完整地說說這些漢字吧!這些漢字你們都記住了嗎?

  四、玩找漢字遊戲“在哪裡”,採用遊戲形式認識漢字:嘰、呷、咩、喵。

  1、教師:現在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遊戲,請把藏在你椅子下面的卡片拿出來,看看卡片上的字寶寶是什麼?

  教師:孩子們把你的卡片藏在手裡好嗎?請你們看到什麼動物就拿出什麼動物叫聲的字寶寶,能做到嗎?

  2、教師請幼兒將字寶寶送到相應的小動物身邊。(粘在牆上)

  3、教師:送對了嗎?我們一起來檢查吧!

  五、教師帶領孩子仔細觀察嘰、呷、咩、喵漢字,找一找這些漢字的相同之處。

  1、教師:咦,孩子們你們發現這些漢字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嗎?

  2、教師出示“口”字,提問:為什麼旁邊都有一個“口”字?

  教師小結:它們旁邊都有一個“口”字,我們把它叫做口字旁,“口”就是嘴巴的意思,因為動物的叫聲都是從嘴巴里發出來的,所以它們都有一個口字旁。

  六、採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農場還會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麼叫的?幼兒回答後,教師快速地將相應動物的圖片及相應的漢字出示在黑板上,並帶領幼兒認讀漢字,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口”字旁的漢字,瞭解漢字的構成規律

  1、教師:農場裡除了小雞、小鴨、小羊、小貓,還有哪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來說說看。教師:這些動物是怎麼叫的?它們的叫聲也會有口字旁嗎?

  2、孩子學一學動物的叫聲、做一做動作,集體念一念漢字。

  七、音樂遊戲:《在農場》

  教師帶領幼兒採用接唱的形式,仿編歌曲《在農場》。教師唱前半句,幼兒唱後半句的叫聲。如教師說:“豬兒在農場……,,幼兒說:“嚕嚕”;教師說:“鴨子在農場……”幼兒說:“呷呷”……最後,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中班語言活動:好朋友

  設計意圖:隨著主題活動“我喜歡”的主題開始,在最近我們班的小朋友的交往不是很廣泛,只僅限於個別要好的小朋友進行來往,因此預設這次活動,透過好朋友這首歌,讓幼兒瞭解歌曲的內容,感受愉快的旋律節奏。並且知道好朋友要互相幫助, 激發幼兒與同伴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情感。

  活動目標:1、透過觀看圖片,瞭解歌曲內容,願意有感情的學唱歌曲

  2、激發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情感。觀察重點:熟悉歌曲節奏,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流程:匯入——欣賞討論——欣賞歌曲——嘗試表現

  活動準備:1、日常活動中,幼兒有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

  2、幻燈片、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一、 匯入

  1、 今天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2、 你喜歡你的好朋友嗎?為什麼?

  二、 欣賞討論

  1、 你覺得他們是好朋友嗎?

  2、 你從哪裡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

  3、 他們在幹什麼?

  小結: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你幫我來梳梳頭,我幫你來梳梳頭。

  4、 你和好朋友會怎樣互相幫忙?

  指導: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和他好朋友分別說說在一起是怎樣互相幫助的。

  5、 讓我們一起聽聽歌曲的好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助的

  6、 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 你聽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忙的。

  8、 請幼兒跟著音樂一邊做動作一邊輕聲跟唱歌曲。

  三.嘗試表現老師把這件事編成一首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

  1、 請你們找個好朋友邊做動作邊有表情的演唱。

  2、 幼兒之間再換一個好朋友一起有表情的演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