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屬於誰小學品德教案
地球屬於誰小學品德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食物鏈知識。
2.初步瞭解物種滅絕的事實。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間普遍的相互依賴關係。
4.思考並且形成人類對自然界的正確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18~120頁。
教學準備
1.在課前,可以請全班或部分學生找一找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也包括本地區現在已經消失或瀕危的動植物)。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
3.教師應當聯絡本地區實際,找一找在本地區已經消失或者已經瀕危的物種資料,並且瞭解導致其消失的原因。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匯入。“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後說明:課文中提到的同學們的感覺可能與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覺,也很欣賞同學們的報告。“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後透過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還有哪些生命比人類在地球出現得更早?怎樣才算是“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為什麼說”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愛護人類自己“?(人類生存離不開良好的環境)
3.小組討論。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數學”,並請學生結合第51頁幾個學生的疑問和感想。然後將學生分成小組,請學生參考教科書的內容,以及自己在課前所蒐集到的資料、教師提供的有關資料等,交流有關動植物滅絕的`情況。教師在小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兩種向全班介紹,在介紹時要說明該物種滅絕的原因。並且鼓勵以小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紹,如有人介紹該物種特點,有人說明其滅絕原因,同時,還有人模擬等。
教師要提醒學生,也許有些動植物在全世界還沒有徹底滅絕,但已經逐漸減少,會走到這樣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紹這樣的動植物。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巡視,適當協調各小組所選擇的物種,儘量避免重複。
4.全班交流。每個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教師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紹,特別是有生態意識,使他們感受到這個問題離自己並不遙遠。
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介紹進行評價,並特別讚揚那些能夠清楚說明物種滅絕原因的或者能夠選擇本地區例項的小組。
5.全班討論。全班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應特別引導學生思考:隨著物種的消失和滅絕,會出現審美的情況?人類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我們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6.教師簡單小結本課內容,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目前,多種科普讀物中都有關於動植物滅絕的介紹,教師可以實現準備一些。特別是在學生家庭藏書可能有限的地區,更應當在此方面多花洗些時間。本課題資料庫中提供的一些內容可供教師參考。
2.學生介紹的物種中,有的物種滅絕的原因可能與人類活動無關,比如恐龍。教師應當允許這樣的內容出現,只要指出或者說明其真正原因即可。
3.有關“怎樣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的討論是開放式的,事實上,至今科學家和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承認多種不同的意見都有其合理性。比如,學生可能會涉及人類要活下去,有時必須以其他生命作為代價——像作為食物,或者當其他生命危及自身安全時。但教師要把握住並且讓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是保持人類生存發展所必須的環境條件,因此必須儘可能地停止或者減少生物滅絕。
家庭作業
1.佈置學生寫一篇感想。
2.預習教科書第51頁有關生物鏈的內容。
評價建議
1.對學生的小組介紹進行評價。
2.對學生所寫的感想給予書面等級評價,並選擇優秀的後面的課上向全班介紹。
第二課時
教學活動及課程
1.匯入。從家庭作業1中選擇優秀者,由教學或者學生朗讀。
2.閱讀與探究。教師提問學生:“有沒有聽說過食物鏈?什麼教做食物鏈?”
3.自由辯論。
4.教師小結本課內容,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在食物鏈的討論中要讓學生充分的思考,除了教科書上展示的食物鏈以外,自然界還存在多種多樣的食物鏈,它們彼此之間又存在著複雜的聯絡。
2.強調每一個物種都在特定的食物鏈中佔有特
的地位,因此每個物種的消失都不是這個物種本身的事情,必然會隊與他在一個食物中的其他物種產生影響。
3.在討論害蟲、益蟲、害鳥、益鳥時,可以舉例子,例如,20世紀50年代,人們為了糧食增產,消滅吃糧食的麻雀,結果大批果樹減產——缺少了麻雀的捕食,蟲害大增。
家庭作業
如果探究和辨論的時間較長,可以將教科書上“藏羚羊的守護神”的閱讀活動作為家庭作業。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並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