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案
蝙蝠和雷達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科學家的三次實驗過程及結果,知道蝙蝠飛行靠的是什麼;
2、懂得蝙蝠和雷達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3、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重、難點:
1、認識三次實驗的過程,知道蝙蝠飛行靠什麼
2、認識蝙蝠和雷達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教學準備:大課文、多媒體課件一套、演示用幻燈片一套、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發給作業紙,讓學生給生字注音
2.讓學生說出生字詞的意思
3.集體讀課文,說一說課文第1--3自然段段意
板書:飛機在夜裡安全飛行
飛機為什麼能在夜裡安全飛行?(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蝙蝠夜間飛行的奇特現象
二、談話匯入,認識課文第4--7自然段
1.談話匯入:我們從第3自然段知道蝙蝠在夜裡能捕捉極小的飛蟲,而且從來不跟什麼東西相接,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的科學家呢,做了實驗尋找答案,讓我們來看一下,好嗎?
2.指導讀第4自然段,回答問題
1)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在什麼時候?
2)第一次實驗是怎麼做的?
3.根據問題的回答,逐步出示
①實驗次數②第一次③第二次④第三次⑤實驗準備:在一間屋子裡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繫著許多鈴鐺。
⑥方法⑦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⑧結果⑨鈴鐺一個也沒響,那麼多繩子,它一根也沒有碰著
4.根據投影內容,提問:蝙蝠飛行的奇特現象和它的眼睛有關嗎?為什麼?
5.課件出示:
⑩說明(蝙蝠飛行的奇特現象)
⑾和蝙蝠的視覺敏銳無關
6.提問:(第3片自然段最後一句)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7.引導學生分組自學第5自然段,繼續研究,完成表格(如下)
實驗準備:在一間屋子裡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繫著許多鈴鐺。
實驗次數方法結果說明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鈴鐺一個也設響,和視覺敏銳無關
那麼多繩子,它一根也設碰著
第二次
第三次
8.組織各組彙報,逐步完善表格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像設頭蒼蠅似角到蝙蝠夜裡飛行,
第三次把蝙蝠和的嘴封住處亂撞掛在繩子上它是用嘴和耳朵的鈴鐺響個不停配合起來探路的
9.提問:現在大家知道蝙蝠夜間飛行靠的是什麼了嗎?
板書:嘴耳朵
10.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第6自然段
問題: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進行夜裡飛行的?
11.引導學生說一說,並板書出示意圖
蝙蝠障礙物
超聲波超聲波
嘴耳朵
12.請學生根據示意圖複述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
13.請學生讀第6自然段,認識“反覆研究”、“終於”兩詞的作用(表明科學家做出的努力以及研究結論得來不容易。)
14.讀(第2自然段)提問:
1)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做了什麼事情?
2)雷達是怎麼工作的?請仿照上面的板書試著表示出來。
15.組織學生交流
16.引導規納,貼書
雷達障礙物
無線電波無線電波
天線熒光屏
17.看板書,引導比較,說出發現
提示:蝙蝠的什麼和雷達的什麼作用相似?
它們的工作方法相似嗎?
18.總結:蝙蝠飛行和雷達探路具有相同的道理。
板書:道理相同
三、課堂小結。
1.指導讀課文:1)齊讀2)自由讀
2.回答問題:
(1)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有什麼發現?
(2)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來探路的?
(3)人們是怎樣摹仿蝙蝠飛行造出雷達的?
四、課後思考,完成練習
P62T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