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出我們的愛集體備課教案

獻出我們的愛集體備課教案

  一、單元教材文字解讀

  本組課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安排了三篇精讀課文:《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一篇略讀課文:《好漢查理》。

  一個“愛” 字貫穿全組課文,課文的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人間真情。有關“愛”的專題在前幾冊課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單元內容有所擴充套件,內涵更加豐富。從愛家人到愛朋友、愛同學、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些愛都包含著更多的時代內容。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現代兒童濃濃的愛。本組課文設計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以兒童之間愛的故事為引導。口語交際也是透過誇獎身邊的同學來表達愛。

  二、單元教學目標設定

  1.能夠認識漢字23個,會寫38個。運用所學過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替換偏旁、字形比較等方法識記生字。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組課文。《掌聲》一課要讀出人物情緒的變化,《一次成功的經驗》中人物的對話也應讀出不同的語氣。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

  4.逐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合作的能力。如蒐集聖誕節卡片、閱讀有關合作的小故事。

  5.學習ABB式的形容詞,試著讓學生練習說點短語或句子,進行詞語的積累。

  6.背誦《三字經》,瞭解成語,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和有趣,繼承傳統美德。

  7.引導學生髮現謎面中句式的特點,訓練思維,體會語言的妙處。

  8.誇誇身邊的同學。讓學生能夠多從同學身上發現優點,真心實意地讚揚同學。

  三、教學整體構思與教學建議

  1.整體構思。

  學習單元導語,瞭解這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圍繞什麼主題,寫了哪些內容。能初步概括每一篇課文的大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

  2.具體建議。

  “課前體驗 ──課中閱讀──課後拓展”,以一篇帶多篇,拓展閱讀面。具體安排如下:

  (1)渲染氣氛,匯入課題。教師可以從快樂的氛圍匯入新課。分別以聽歌曲《掌聲響起來》、親自實踐遊戲、欣賞聖誕節音樂、播放《好漢歌》。

  (2)初讀課文,自主質疑。四篇課文均以記事為主,都可以採用以下模式。讓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要求讀出問題來,在自己體會最深和感覺還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接著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簡單問題立刻互相解決,遇到稍難的問題可保留。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掌聲》一課,老師可以抓住兩次“掌聲”,讓同學們思考:“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有什麼不同?”《一次成功的試驗》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給予樹》一課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是難點。“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這句話的表達方式是把“實物”和“精神品質”聯絡在一起,顯得新穎而別緻。在體會句子含義時,教師可以提問:“媽媽為什麼說金吉婭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透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邊讀邊思考,查理髮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談一些真實的看法,如怎樣看待“壞”孩子等。這也是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一個鋪墊。

  (4)感悟體驗,注重朗讀。《掌聲》表現的情緒有起伏,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這些變化。關鍵是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領悟到人物的喜怒哀樂。比如,課文的前半部分語調要低沉緩慢一些,後半部分要活潑跳躍一點,這些都是由課文描寫的氛圍變化決定的。朗讀指導要穿插在對課文的理解中,可以提示學生,你覺得這裡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為什麼?例如,朗讀“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教她跳舞”這句話時,可以先聯絡英子的來信讓學生討論:英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是因為英子從同學們的掌聲中感受到了愛,並從這種愛中獲得了動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很珍惜同學們的掌聲。因此,這裡要讀出歡快的語氣。

  (5)課後拓展。每篇課文的作業設計基本上採用“作業超市”的形式展開。如說說生活中你見到殘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找一找透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談談自己讀文之後的感受等等。

  (6)整體迴歸,拓展延伸

  結合語文園地進行,可選內容如下:

  A、基礎大會戰:字詞大比拼、成語擂臺賽等等

  B、說說已經會背哪些《三字經》。

  C、本單元學習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D、小練筆:自由練筆,與本單元學習有關即可。

  四、教學資源

  1.生活中的感受。四篇課文均來自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如每課教學設計的課前體驗。佈置學生觀察身邊殘疾人的生活都有哪些不便,蒐集反映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相關資料《張海迪的故事》;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石塊;瞭解聖誕節,準備卡片;瞭解《水滸傳》,聽聽《好漢歌》等。

  2.音樂的薰陶、渲染。每課的匯入也均採用聽歌曲,如《掌聲響起來》、親自實踐遊戲、欣賞聖誕節音樂、播放《好漢歌》。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2.透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

  1.準備歌曲《掌聲響起來》。

  2.課前蒐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小故事,如《張海迪》。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內容。

  2.指導認讀和書寫,強調“落、調”的讀音,指導書寫“吞”。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營造氣氛,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掌聲響起來》。

  2.聽了這首歌,你想說什麼?

  3.課前你們已經蒐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說說你的想法。

  4.老師出示課題:掌聲

  5.提問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誰給誰的掌聲?為什麼要給她掌聲呢?掌聲有什麼含義?

  【學生自主的質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讀後評價。

  4.識記生字:

  (1)請同學讀課後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讀準字音。

  反饋檢查。重點讀好下列字音。“症、鎮、姿勢、落、調”。

  (2)請小朋友繼續讀課文,把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上面。讀完,寫完後請同學們記住它。

  反饋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

  (3)看一看下面詞語你會不會讀。

  掌聲 文靜 願意 姿勢 輪流 情況 慢吞吞 注視 熱烈 持久 平息 情緒 講述普通話 動聽 鼓勵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要求認識的字,並交流識字方法。

  (5)檢驗識字效果:透過“你指我猜”、“開火車”、擴詞”的方式進行。

  三、再讀課文,提問質疑

  1.提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吧。我們來個讀書比賽,看誰透過讀書知道得最多,體會得最深,提出的問題最好。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拿出筆來寫寫畫畫。

  3.彙報交流。

  【在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寫體會。動口、動手、動腦,有助於中年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作業超市

  1.回家把這個故事說給家人聽。

  2.抄寫你認為難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透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流程

  一、渲染過渡

  1.開始,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麼力量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掌聲)

  2.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同學們先各自讀課文,然後我們再來表演課文內容。

  3.選一名同學當英子,同學們做英子的同學,老師當剛調來的老師

  【要想演好,首先要認真讀書。所以,進入課堂直奔重點,讓學生在讀中先感受掌聲中愛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試演:(第一次掌聲部分)。

  課件出示第一次掌聲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請演員上臺試演。

  2.評議表演。

  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猶豫、憂鬱”詞句進行評議。

  這一次掌聲,你想對英子說什麼?

  英子有什麼想說的?

  【採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師生共同參與,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師生互相交流的平臺,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進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突破課文重點。】

  3.配樂表演第二次掌聲。(出示第3段課文)

  (1)聽到這一次掌聲,你又想對英子說什麼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麼?

  4.朗讀課文第3段。

  5.理解兩次掌聲。

  (1)在這一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學生用多種形式讀這兩句話。

  在掌聲裡,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3)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支援、鼓勵;稱讚、表揚)

  6.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1)出示兩句寫英子走路姿勢的句子。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7.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勢是無法改變的,但她的心情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同學們的掌聲給了英子以勇氣和自信,使她從一個自卑、憂鬱的小姑娘逐步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同學們,你們說,掌聲是什麼?

  大家的掌聲,大家的鼓勵,大家的稱讚,使英子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讀感悟

  1.聽課文朗讀錄音,小聲跟讀。

  2.分角色小組試讀,你們認為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3.小組比賽讀。

  4.全文總結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平時,我們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四、作業超市

  1.小練筆。說說生活中你見到殘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

  2.和媽媽比賽讀一讀這篇課文。

  30一次成功的試驗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順利、不假思索、激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4.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實驗(遊戲)的經過,透過分析人物動作、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懂得實驗“成功”的真正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遊戲,看哪一組能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拿出來。

  2.請參加遊戲的學生說說成功的原因和失敗的原因。

  3.小結、匯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遊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遊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板書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匯入: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匯入,感受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確要求

  1.出示閱讀提示:

  聽課文朗讀,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播放課文範讀。

  2.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遊戲的事。

  過渡:剛才聽了課文範讀,現在老師想聽一聽同學朗讀課文。

  3.老師重點指導下面兩個詞語:

  鉛錘:chuí。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4.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5.瞭解課文內容。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麼實驗?

  6.小組合作討論: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7.分組反饋討論結果。

  重點指導: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裡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從這幾句話,你能體會出什麼?

  (2)“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麼?’女孩如實地告訴了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讀了這幾句話,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

  8.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悟,透過讀書來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反饋的結果不強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作業超市

  1.抄寫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2.回家和小夥伴們做做這個試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