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語文課堂教案設計

《寓言二則》語文課堂教案設計

  《掩耳盜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並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這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單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和結果怎麼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後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同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企麼?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後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充套件

  1、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麼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麼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後,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盜鐘》與“掩耳盜鈴”的關係。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充套件。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六、作業設計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後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

  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②找幾個小夥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

  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並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計劃:

  掩耳盜鐘

  ↓

  自作聰明

  十分愚蠢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畫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後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

  讀懂《畫蛇添足》這篇文章。

  三、難點

  感悟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1、幻燈片

  2、古箏樂曲

  3、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盜鈴》。從中我們明白了文言文讀著讓人覺得拗口、彆扭,甚至有點難理解,但是同學們只要認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學會。在這裡我想問大家:“你們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畫蛇添足》。

  二、新授

  (一)、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由讀文,老師指導。

  1、學生自己讀。

  2、教師出示下列生字詞,指名讀一讀。(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賜舍人卮酒相謂遂

  3、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4、教師範讀,學生傾聽。

  5、學生齊讀。(播放古箏樂曲)

  (三)、小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師導:其實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我們還要讀懂它。而讀懂文言文關鍵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麼怎樣去理解文言文的語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麼“祠者”、“舍人”、“卮酒”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看註釋)

  3、教師小結:不錯,對於不瞭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看看註釋,它能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你再根據註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自學文言文後面的句子。學習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

  5、反饋:說說文言文的大意。

  6、課堂比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7、學生討論:不是說先畫好的人可以一個人飲這壺酒嗎?他為什麼沒有喝到酒呢?

  8、指名說一說:從這個人身上,你們得到了什麼啟發?

  (四)、拓展延伸,警醒學生。

  1、教師:你們能從現實生活中舉些類似的例子來談談對這個道理的體會嗎?

  2、小結:是呀,這個寓言說明做了多餘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總結

  今天,我們從這個文言文中不但獲得了快樂,而且還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後多讀讀寓言故事。最後我建議大家以後要多讀書,讀好書,你一定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收穫!

  四、作業

  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設計

  先畫完蛇有酒喝

  畫完蛇後又畫腳沒酒喝

  道理: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做多餘的事反而不恰當的道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