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褒禪山記》優秀教案範文

《遊褒禪山記》優秀教案範文

  【教學目的】

  1、理解:

  領會前人關於“志”、“力”、“物”三者關係看法的精神實質,記住做學問要“深思慎取”的告誡,學習他們不相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度。

  2、積累:

  ⑴ 豐富學生有關文言文的誦讀知識,培養誦讀文言文的'習慣。

  ⑵ 瞭解幾種文言句式,特別是賓語前置句。

  3、運用:

  辨析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知識及誦讀習慣的培養。

  2、理解“志”、“力”、“物”三者關係,體會“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寫僕碑、前洞,詳寫後洞,與全文主旨的關係。

  4、掌握“觀”、“名”、“文”、“求”等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識點】

  1、讀準難字字音,掌握異讀的三個類別。

  2、讀準文言句子,不要讀破句。

  3、瞭解文言虛詞在表達語氣、傳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串講法、誦讀法、多媒體。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本文體裁:遊記散文。

  2、全文內容:透過遊山,闡發兩點感想。

  二、範讀全文,自讀

  三、逐段辨析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對照譯文,辨析疑難)

  1、第一段:

  ⑴ 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浮圖、廬冢、漫、華、謬等。

  ⑵ 譯句: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詞用作動詞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詞作狀語的例子:側出。

  ⑵ 找出形容詞作動詞的例子:窮、明。

  ⑶ 解詞:曠、擁、怠、加、咎、極等。

  ⑷ 不要讀破句:“而餘亦悔之……之樂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虛詞用法。

  ⑵ 解詞:觀、得、非常、至於等。

  ⑶ 讀準音:“相之”。

  ⑷ 口譯本段。

  4、第四段:

  ⑴ 標出下列句子的語中停頓處:“後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斷句、省略句。

  四、作業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段討論問題

  1、第一自然段記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提示:

  記所遊山名,交待“褒禪”山名之由來,介紹華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證“華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記遊時,並不沉醉於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為下文“謬其傳”埋下伏筆,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記敘遊華山洞的經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麼這樣處理材料?

  提示:

  寫遊前洞,惜墨如金,一筆帶過;寫遊後洞,潑墨如水,詳加介紹。

  這樣剪裁,是為下文議論鋪設事實依據。

  3、第三段作者寫遊山的心得體會。他闡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請指出具體例句。

  提示:

  闡述了宏偉的目標與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之間的聯絡。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說明“力”的重要。“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說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反面強調“盡吾志”的重要。“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則從正面再次強調了“盡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寫了第二點心得體會。哪句話能表明作者的觀點?

  提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結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語句起到了聯絡和照應作用,請分別找出來。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寫了什麼?有何作用?

  提示:記同遊之人和時間。既照應前文,又對“餘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這種寫法,可使行文簡潔緊湊。

  二、讀全文,師指點

  三、完成思考與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