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教案(精選8篇)

《虎門銷煙》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虎門銷煙》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虎門銷煙》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後……”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強診斷矯治意識,提高自我診斷矯治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初讀,基礎性診斷

  1、揭題。

  2、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要求讀準字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3、學生質疑。

  (1)請學生提出讀書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學生質疑,以學定教)

  (2)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3)交代學法: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思考,深入學習課文。

  二、精讀品位,引導探究,理解性診斷

  1、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什麼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

  (2)讀書彙報交流、小結。

  2、細讀第六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2)讀書彙報交流(注意理解“壯舉”“囂張”“氣焰”)

  3、研讀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相機板書:水洩不通、彩旗林立)

  (3)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場面的壯觀。

  思考:A、為什麼來到海灘的人這麼多?

  B、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麼?

  C、為什麼邀請外國商人觀看?

  (1)彙報交流,師生評價。

  (2)小結方法:回顧我們這幾小節的學習,我們採用了“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下面我們還用這個方法學習下文。

  三、自讀領悟,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品讀三至五節,感受硝煙的經過。

  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要運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研讀硝煙過程。思考:分幾步硝煙的?硝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煙渣被捲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麼?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再讀第六節和第一節。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一、六節。

  四、遷移內外,讀說結合

  1、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後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課文用什麼詞三件事連起來的?(板書:先……再……然後……)

  3、小結: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後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後”來連線。

  4、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5、練習說話

  《虎門銷煙》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虎門銷煙的經過及其意義。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虎門銷煙的經過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抓住文章關鍵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七課《虎門銷煙》。(幻燈片1)(齊讀課題):透過預習,你們已經知道虎門在我國的什麼地方了嗎?(廣東省東莞市);“銷”是什麼意思?(銷燬);這裡的“煙”你知道指什麼嗎?(鴉片);你瞭解鴉片嗎?(幻燈片23456)。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站出來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他被當時的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菸,並在虎門海灘上將收繳來的鴉片全部銷燬。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情景吧。在讀課文之前,老師想先檢查一下同學們對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幻燈片7)

  讀完生字詞後學生齊讀課文,如果有讀錯字音的老師及時糾正。

  二、精讀感悟

  1過渡:說到虎門銷煙這件事,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天的虎門寨與往常有什麼不同?

  (1)自由讀,指名說,理解“分外壯麗 水洩不通 彩旗林立”

  (說明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

  為什麼會這樣呢?

  (2)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場面的壯觀和隆重。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理解“禮炮轟鳴 群情沸騰 震驚中外”

  (說明儀式很隆重。)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銷煙的場面,在表示銷煙順序的詞語下面加“· ”,在表示銷煙動作的詞語下面加“波浪線--”。

  (2)指名彙報(先—再—然後)(撒—拋—倒)

  出示課件(幻燈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銷煙經過嗎?(試述用上先-再-然後)

  (4)你能用先-再-然後再說一句話嗎?

  師:看著鴉片在銷煙池裡咕嘟咕嘟的冒著泡,你們有什麼感受?

  4、學習第4自然段

  師:現在,看到害人的鴉片被銷燬了,老百姓們有什麼表現?

  指導朗讀。(學生模仿老百姓)

  5、學習第5自然段

  師範讀,找出有關數字多讀兩遍。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什麼?

  ( 說明銷燬的鴉片數量多。)

  過渡:此時,我們已經充分地瞭解了鴉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銷不可,林則徐銷得好、銷得對,可謂大順民心、大快人心。

  6、學習第6自然段

  齊讀。

  師:你讀懂了什麼?

  一舉兩得:打擊了外國的侵略,表明了中國的不可欺侮。

  7、小結:

  虎門銷煙讓外國人明白中國人禁菸的決心,讓外國人知道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門銷煙將永遠載入中國的史冊,它是中華雄獅覺醒的標誌!讓我們銘記這一幕,牢記這一天 -----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齊讀第一自然段)為了紀念這一天,人們把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出示幻燈片12)

  三、練習(幻燈片13)

  《虎門銷煙》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後……”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菸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銷煙的經過。難點:懂得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揭題

  1、出示圖片,提問:這圖上的人物是誰呢?你瞭解他的什麼事呢?教師簡單介紹林則徐。

  2、揭題,解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事情。介紹虎門的地理位置,鴉片對人民的毒害,理解銷煙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朗讀。教師隨時指出讀錯的音節。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思考: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學生指出同學讀錯的地方。

  (3)齊讀課文,然後回答思考題學生交流。

  三、指導書寫

  1、學生齊讀生字,找出易寫錯的字。

  2、指導按筆順書寫。

  3、學生描紅。

  4、講解“寨,徐,洩,斤,侮”的五筆拆分方法。學生練習盲打。

  四、佈置作業

  1、課後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指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齊讀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3)為什麼這個日子值得紀念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從哪兒看出了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學生交流。板書:水洩不通 彩旗林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壯觀的場面。

  (3)討論:

  ①為什麼來到海灘的人這麼多?(說明禁菸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麼?(說明政府禁菸決心很大)

  ③為什麼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讓外國人看看中國人民的威風)

  (4)齊讀課文。

  3、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1)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畫出課文中具體寫怎樣銷煙的。根據出先……再……然後……的順序。

  (3)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等詞語體會銷煙的巨大成果。

  (4)指導朗讀,讓學生結合“禮炮轟鳴”“群情沸騰”“成千上萬”“激動得跳啊,叫啊”“響徹”等詞句的理解,想像當時歡場雷動的場面,體會到虎門銷煙得民心,順民意。

  (5)齊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讓學生抓住“沉重地打擊”“不可欺侮”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3、回讀第一自然段,你現在明不明白為什麼說“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呢?引導學生聯絡時代背景、銷煙的成果及意義來說一說。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完成課後第5題齊讀文中銷煙經過的章節,注意動詞的使用。用“先……再……然後”寫一段話,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課外完成。

  五、佈置作業。

  《虎門銷煙》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讀懂課文,瞭解虎門銷煙的經過,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

  2、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歷史場景,引導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走進虎門銷煙現場,感受老百姓激動的心情,瞭解虎門銷煙的偉大的歷史意義。

  教學媒體:自制《虎門銷煙》課件(文字、圖片、聲像),教師運用電腦等現代教學媒體,向學生傳遞教學資訊。

  教學物件分析:教學物件雖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於生活的年代與虎門銷煙事件相隔久遠,因此,對鴉片給當時中國造成的危害不甚瞭解,所以對老百姓當時的歡呼雀躍、銷煙的歷史意義也沒有直接的感受,這些客觀情況造成了對課文理解的難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我們透過初讀課文,瞭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領導廣東軍民在虎門寨銷燬了二百多萬斤鴉片。

  2、這節課,讓我們穿過歷史長河,跨越時空,去銷煙現場看一看那值得紀念的一幕。

  二、精讀課文:

  請同學們開啟書本默讀課文。再次閱讀,你們又有哪些疑問呢?請在書中做個記號。

  (一)質疑

  (是怎麼銷煙的? 為什麼採用鹽巴、石灰銷燬鴉片的方法? 老百姓為什麼那麼高興? 為什麼邀請外國商人?

  (二)交流

  1、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銷煙的?能找到嗎?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銷煙池裡撒下鹽巴,再……

  (1)透過這句的介紹,你能說說銷煙有哪幾個步驟嗎?

  (2)你從哪些詞語看出有3個步驟

  (3)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方法?

  2、害人的鴉片就這樣被銷燬了,觀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動,你們從哪兒感受到的?

  追問:成千上萬的人大聲叫喊、大聲歡呼,此情此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見?

  3、文中還有哪些描寫,也讓我們覺得這銷煙現場像過節一樣呢?讀一讀。

  4、千上萬的老百姓為什麼那樣的激動、興奮,?

  (當時的中國老百姓給鴉片害慘了。那時侯,鴉片如同一個惡魔,在中國的土地上肆虐。許多中國人沉迷於鴉片中,中毒上癮。)

  請看下面一組真實的照片:(出示歷史照片)

  雖然,他們的面容不一,卻有著一樣瘦弱的身體,為什麼?因為鴉片!鴉片使得他們不思勞作,鴉片使得他們傾家蕩產!

  大片的田地荒蕪,大量的白銀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掙扎,又有多少年輕的妻子淚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當時的軍隊中,許多士兵手拿兩杆槍,一杆是作為武器的槍,鏽跡斑斑;另一杆就是煙槍,油光鋥 亮。當時的中國人被西方稱為“東亞病夫”。

  現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見鴉片被銷燬,怎能不激動不興奮?!

  他們會激動地叫什麼?喊什麼?

  誰再讀讀第四節?

  讓我們走近些,再看看這激動人心的一刻。(看錄影)

  5、目睹這壯舉的除了有受到鴉片殘害的中國人,還有應邀前來的外國商人。林則徐為什麼邀請外國商人呢?

  (看看中國人銷煙的決心,警告)

  那,外國商人看到了,會是什麼樣子呢?

  正如第6節所說的,他們的囂張氣焰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據史料記載,銷煙前,外國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則徐會把鴉片全部銷燬。此時,親眼目睹銷煙過程的外國商人在懊喪之餘,也不得不佩服林則徐。當時,就有外國商人向林則徐脫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則徐的形象嗎?(看圖片)

  《虎門銷煙》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十四個生字,讀準三個多音字的讀音,會寫田字格里的九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瞭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學習林則徐堅決抵禦外敵,維護民族尊嚴的崇高品質,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

  教學重點:

  鴉片銷燬的過程。

  教學難點:

  透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課時建議: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電影激趣 匯入新課

  1、觀看電影《林則徐》片段。

  2、談觀後感,自然匯入。

  師:作為一名中國人,這部電影所描寫的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後,想說些什麼呢?(生自由談論。)

  師:的確,外來的鴉片給中國人帶來的是災難,是痛苦,是誰敢在當時挺身而出,救人民於水火之中,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師生齊說)---林則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個偉大的禁菸英雄,學習《虎門銷煙》。

  瞭解當時的背景,必然會激起學生們內心無比的激憤之情。

  激起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並圈出本課14個要求認讀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個多音字,遇到不認識的透過查字典解決。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學生小組合作,解決不懂的詞語。

  (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全班交流。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學生互評)

  6、說說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有意識的告訴學生要把工具書帶進課堂,培養學生遇事自己解決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學生參與評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想象畫面 激發情感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仔細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

  結合重要詞句來談讀懂的內容。學生可能說到的有:

  1、林則徐禁菸行為受到了人們的支援。

  重點如下:

  (1)、當群眾知道虎門銷煙的訊息後,人們的語言、動作、神態是什麼樣的?(注意“笑嘻嘻”“興奮 ”“大聲地喊”以及“ 三個不怕 ”,想像當時的場面。)

  這些語言都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觀看銷煙的人數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銷煙過程中民工幹勁十足。(抓住民工的動作,並體會表示順序的詞語的用法)

  人們面對銷煙場景所產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則徐當眾銷燬洋人的鴉片,怎麼能不叫人興奮?(反問句)虎門灘上,圍觀的群眾歡呼著,跳躍著。”

  鼓勵學生想象當時銷煙時的場景,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林則徐禁菸很堅決。

  重點如下:

  (1)、林則徐高坐檯上。(注意從兩個“不管”和一個“都”中去體會。)

  (2)、林則徐對外商說的一番話。(理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林則徐是什麼樣的狀態和心情。

  3、林則徐銷煙有深遠的意義:

  提問:林則徐為什麼要禁菸?(注意理解“東亞病夫”和三個“多少”的含義;人們受鴉片殘害之大。)

  林則徐銷煙有什麼意義?

  師:當你瞭解了虎門銷煙的故事後,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各抒己見,抒發自己個性化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

  讓學生體會總分的段落結構。

  體會中國人對鴉片的痛恨之情。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透過想象體會銷燬鴉片給人們帶來的無限喜悅。體會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學生透過想象更能夠近一步的理解林則徐禁菸的決心。

  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激起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有重點的指導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熟讀成誦 提升情感

  師: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讀懂了這麼多的內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試著背給你的小夥伴聽。

  學生從讀到感悟,再到背,是一個情感不斷提升的過程。鼓勵學生熟讀成誦,也是在無形中教給孩子一個好的讀書方法,讓孩子終生受益。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記憶生字 說話練習

  1、組織學生自主探究,辨別生字。

  2、學生自己找竅門,然後小組內交流。

  3、教師要特別強調“妻、歷、督”的寫法。

  4、指導學生用“首先……然後……再……”說一段話。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

  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體會表示順序的詞語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 課外積累

  師:林則徐是一位得到過很多讚譽的政治家,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評價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讀一些介紹林則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穫會更大。

  為學生提供參考材料,利於學生針對性的學習。

  《虎門銷煙》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後……”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句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銷煙的過程。

  教學難點:

  懂得銷煙的意義。

  教學準備:

  投影片、配樂錄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虎門銷煙》

  2、質疑課題。

  二、帶問題讀課文

  三 再讀課文,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標出自然段落。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讀生字,難讀的糾正、強調。[“寨”(zhai)、“渣”(zha )]

  3、齊讀生字。

  四、輕聲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水洩不通:形容十分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好象連水都不能洩出。

  用“水洩不通”說一句話。

  五、檢查課文自讀情況。

  1、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課文。

  糾正錯誤:身著(zhuo)朝(chao)服;應(ying )邀;

  倒(d ao )下去

  2、自由讀課文,畫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談談是一件怎樣的事?(指名回答)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練讀。

  2、重點指導:

  “訊”、“洩”、“侮”注意這三個字的筆順。

  “訊”的第四、五筆是“十”;“洩”的第五

  筆是“1”;“侮”的第八筆是“一”。

  3、描紅

  4、個別評析。

  5、臨寫

  七、作業

  1、生字、詞語抄寫兩遍。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讀講課文,抓住表示順序的詞語理解銷煙的經過。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默讀課文想一想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歷史事件?

  偉大壯舉

  二、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是壯舉。

  學生自學先小組交流。

  三、集體交流。

  1、第二節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出其中的句子。(指名回答)

  2、練讀,讀出不同尋常的感覺。

  3、指名讀。

  四、學習三——五節。

  (一 ) 1、用自己的話概括的說說主要講什麼?

  2、輕聲讀第三節,思考:銷煙的主要過程是怎樣的?

  3、指名回答,改革概括:撒鹽、拋煙、倒石灰。

  4、提問:課文是用什麼詞表示這三步的順序。

  5、練習用順序詞複述銷煙過程。

  6、師述:“群情憤騰”反映人們禁菸的強烈願望,民族英雄的“一聲令下”代表中國人們禁菸的堅定決心,正是這激昂的“群情”和堅定的“決心”震驚中外。

  7、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8、指名讀。

  〈二》 過渡:看到害人的鴉片被銷燬了,人們表現怎樣?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指名讀、練讀、指名讀。

  〈三》 過渡:人們這樣高興,那銷煙一定非常成功。

  1、自由讀第五節,畫出體現成果之大的'詞。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3、指名讀。

  五、小節過渡:

  虎門銷煙這樣大得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

  “偉大的壯舉”,1839年6月3日確實是個值得留念的日

  子,這一壯舉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齊讀第六節

  2、練讀、指名讀

  六、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 些什麼?

  七、佈置作業

  1、課後詞語抄兩遍 2、練習複述課文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複述課文,用上“先……再……然後……”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默寫生字:訊、拋、寨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結構

  1、輕聲讀課文。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出示投影:

  銷煙時間 銷煙地點 銷煙開始

  百姓歡呼 銷煙結果 銷煙意義

  3、提問:哪幾節是寫銷煙經過的?(指名回答)

  三、複述課文

  1、練習複述課文,先逐節複述,再連貫複述。

  2、指名複述,師生共同評析。

  四、寫話指導

  1、出示投影

  一群群光著脊樑、赤著雙腳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銷煙池裡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後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頓時,銷煙池裡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散發出股股難聞的氣味。

  2、自由讀投影上的文字。

  3、同位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分三步以上做的事,練說。

  4、指名說說。(師生評析)

  五、佈置作業

  你認為有哪些詞語比較好,把它抄下來。

  板書設計

  撒鹽

  2、虎門銷煙 拋 煙 值得留念 倒石灰

  《虎門銷煙》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後……”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難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學法:

  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雕像圖。

  (2)討論下面問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誰知道林則徐是什麼人?他曾經做過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

  (課前可讓學生蒐集資料,接下來可交流蒐集到的有關林則徐或虎門硝煙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板書課題,解題。

  3、讀了課文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

  1、範讀討論。

  (1)錄音範讀課文。

  思考: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

  (2)讀後討論上述思考題。

  2.自讀課文。

  要求

  (1)輕聲練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試讀課文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指導寫字

  1、“洩、侮”按筆順描紅。

  2、“寨”結構要勻稱,筆畫要緊湊。

  四、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詞。

  《虎門銷煙》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另有兩個多音字要掌握,理解並熟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透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實驗目標:

  讓學生回顧歷史,瞭解舊中國的屈辱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情動於中而發而外。

  教具準備:

  《戰爭》錄影、《虎門銷煙》掛圖

  課前準備:

  觀看或讀《戰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觀或讀《戰爭》後感受自然匯入

  師:這是一部老電影了,但我卻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後,想說些什麼呢?

  (生自由談論。)

  師:影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由。

  (可自由談,只要說出理由就行,相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引出主人公林則徐)

  師:你們瞭解林則徐嗎?

  先調動學生已知,大致說說對林則徐的認識,引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後師總結。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掌握生字詞。

  出示要求:自讀課文

  (1) 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2) 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自學效果。

  (3) 出示詞語。

  欺侮鹽巴虎門銷煙

  歷史裝點頓時偉大壯舉

  (4) 指名讀詞,重點讀準翹舌音、後鼻音。

  (5) 解釋詞義,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6) 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練習鞏固

  1、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精讀課文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從課文中找一兩個詞語來說明。(引導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聯絡,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過渡:課文中說虎門銷煙是“偉大壯舉”,在“壯”下加“△”,“壯”在這個詞中是什麼意思?(雄壯、氣勢盛大)讀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現“壯”,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事件的“壯”?

  (2)讀後。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段以銷煙前場面的隆重、壯觀體現了事件之“壯”。①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洩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②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板書:場面:壯觀、隆重)

  (3)指導朗讀。

  這一段我們應該怎樣讀?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後試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組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然後再讀,要求學生讀出場面的壯觀、隆重,特別提示要把描寫人多、場面隆重的詞語讀好。

  3.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過渡:銷煙前的場面是這樣的壯觀、隆重,可見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接下來第三、四、五自然段寫了這個“偉大壯舉”的經過。默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虎門銷煙的經過)(板書:經過)讓學生概括說說主要經過:下令、銷煙、結果。

  (2)從“虎門銷煙”的經過中,哪裡看出“壯”?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下令銷煙情景的句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詞句寫出了事件的“壯”?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群情沸騰”、“禮炮轟鳴”反映人民禁菸的強烈願望,林則徐“一聲令下”,說明了中國人民禁菸的堅強決心,這些詞語都寫出了事件之“壯”。

  指導誦讀:抓住上面這些詞語進行誦讀,讓學生讀出中國人民激昂奮發之情,讀出氣勢,顯示出“壯”來。先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評價,指點,最後齊讀。②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邊聽邊想:是分幾步銷煙的?

  (第一步:撒鹽巴 教師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拋、倒石灰 讓學生自己概括)(板書:撒鹽巴拋 倒石灰)

  自由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看看課文用什麼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後順序,並用“先……再……然後……”這幾個詞語複述工人是怎樣銷煙的。(板書:先 再 然後)

  指導朗讀;這樣的銷煙方法真是簡易、獨特,而且有效。教師引讀。師:“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先向……,再把……,然後又把……頓時,……”然後,自由練讀,結合插圖在頭腦產生影象,透過銷煙的過程感悟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然後,指名讀。最後齊讀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麼樣呢?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麼?想想應該怎麼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你能把這一段讀得更好嗎?把歡天喜地的“壯情”

  和撼人的力量讀出來。

  (4)想不想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結果如何?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再透過朗讀告訴大家。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三、拓展練說

  (1)教師引導看圖: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麼?可以結合現實總結出:中國人民不可侮。(板書)指導朗讀。

  (2)出示第六自然段。練讀,最後齊讀。

  (3)說說你們讀完這句話後有什麼想說的?

  (4)師總結,激發孩子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5)齊讀課文。引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學法練筆

  1、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出示“……先……再……然後……”及練筆要求。

  3、小組合作練說,並互評。

  4、推薦或自薦說,師生共評。

  5、怎麼說就怎麼寫。

  五、練習鞏固

  1、小練筆

  2、同桌互相複述課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