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課文《詹天佑》教案及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課文《詹天佑》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修建京張鐵路的任務,透過精心設計和艱苦努力,終於提前兩年竣工的光輝業績,讚揚了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初讀課文,能在課文中找出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嗎?
生:老師,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把中心句劃下來,並且默讀課文,看作者是透過哪些具體事例描寫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書一邊劃出有關段落。
生:我發現作者列舉了開鑿居庸關隧道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才能。
生:還有開鑿八達嶺隧道。
生:還有設計“人”字形線路。
指名讀“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鉅。居庸關山勢高… …八達嶺隧道… …有居庸關隧道三倍長… …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師:這段話可以分幾層?為什麼這樣分?
生:這一段話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從“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到“工程艱鉅”是總述。從“居庸關山勢高到“把工期縮短了一半”是第二層,是分述,具體講工程怎樣艱鉅和怎樣克服的`。
師:你說的對,這兩層關係是總分關係。先概括說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艱鉅”,接著具體介紹“最艱鉅”在哪裡。下面請大家默讀第二層,看誰能各用一個字概括這兩個隧道的艱鉅。
生默讀。
生:居庸關山勢“高”,八達嶺隧道“長”。
師:你概括得對。詹天佑怎麼解決的呢?
生:居庸關隧道用的是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八達嶺隧道用的是中部鑿井法。
師:你們再讀讀課文,然後個人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把這兩種方法用圖畫表達出來,行嗎?
生:(讀課文,畫圖)
指名讓學生到黑板畫圖。
師:現在我們透過課文和畫圖知道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時,詹天佑採取的是不同的方法,下面大家在讀讀課文,對照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從這段話瞭解到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師?
生:他是一個傑出的工程師。
師:“傑出”在什麼地方?
生:它能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開鑿方法。
生:他遇到困難能和老工人一起商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他是一個工程師,還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
生:他肯吃苦,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師:大家的發言很好。詹天佑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工程師。
教後反思:
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教學時,抓住中心句進行教學,並抓住“開鑿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和設計 ‘人’字形線路”。這一難點進行突破,先是劃分層次,讓學生認識總分結構,理解概括敘述與具體敘述相結合的特點。繼而引導學生透過畫圖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為具體可感的畫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詹天又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也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