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教案

價值規律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教案

  一、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價值規律基本內容;價值規律的作用;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經濟效益;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學會應用經濟學基礎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熱點問題。

  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進行解題規範性訓練,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典型例題解析

  三、研究目的:

  在高三複習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課型:

  複習課

  五、教具:

  投影儀、投影膠片

  六、教學過程:

  1. 舊知回顧:

  由學生回顧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經濟效益,發展農業的根本出路等知識。

  (讓學生儲備必要的知識,為解決問題作準備。也讓學生在回顧中,體會出知識的內在聯絡,以便重構知識網路,形成知識整體。)

  2. 典型例題分析:

  例:某地農民柑橘生產獲得大豐收,但當場農民收並未因此而提高,農民為此很苦惱,因而影響了生產積極性。請為農民想辦法。(投影)

  讓學生圍繞此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重點是該從何處思考,即答題的思路。

  學生答 (略)

  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出提示作為鋪墊,目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解題方法.

  (投影,逐步展示)

  (1)為什麼增產不增收?

  ① 在柑橘有銷路的前提下,造成不增收的原因。

  (分析) A. 投入多,成本高,效益差。 B. 產品價格低,產品供過於求或質量較差。

  ② 在柑橘銷路有困難的前提下,造成不增收的原因。

  (分析)A. 質量差、品種單一

  B. 價格高,難以刺激消費

  C 供過於求,產品難以銷售,

  D 市場資訊閉塞,銷售不暢。

  在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思考第二步,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建議。——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①更新觀念,增強市場經濟意識,變粗放型為集約型經營,走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之路。

  ②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改善品種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③ 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以便於銷售和提高經濟效益。

  ④多渠道瞭解市場資訊和銷售服務資訊,理順流通渠道,進行多種經營以及高調整產業結構。

  到此為止,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均可以回答。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提出了下列答案,有的超出了我的意料,也超出了聽課老師的意料,的確是思維的發散。——課後評估。

  學生補充: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扶持農業、提供資訊、集團經營、綠色農業、網上銷售等。

  3. 時政熱點分析

  2002年國企改革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把國企改革繼續引向深入的重點有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積極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其次,加快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三是繼續推動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第四,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

  (如“PT”水仙退市、ST鄭百文事件、銀廣廈事件。)

  “PT水仙”的退市表明我國證券市場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建立,這將用於中國證券市場整體質量的提高,用於證券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PT水仙”這一“去”,實當有功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有了死亡的危機才懂得去珍惜生存的機會,股市才有實現自身的籌資、轉換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等功能。

  由學生結合這一段材料,分析此材料所體現的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再結合銀廣廈事件和鄭百文事件綜合分析,進一步認識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四、歸納總結——方法指導上升為理論。

  熱點問題 切入點 迴歸

  理論材料 區域典型案例 教材

  情境創設 題幹 設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