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範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範文
一、教學目的要求:
1。瞭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並能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並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3.掌握兩篇短文的論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3
三、教學時數:二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4.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3、4
三、教學時數: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1.預習:看註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並有“亞聖”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接力賽誦讀課文,後教師範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並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絡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提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陳涉世家》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目的是什麼?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麼關係?二、三段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4)詞性活用:域、固、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於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從而闡明瞭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10.作業:1。領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2.預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並簡要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