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案範文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案範文
一、教材分析:
幾何學習最重要的目標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三維世界,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重新審視幾何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傳統的幾何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將"對圖形的初步認識"安排在幾何學習的第一章,讓其成為平面幾何的入門知識。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體為研究物件,具有現實性。教材的編排在這裡巧妙地以生活中的物體──空間圖形──面──點、線為序,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而"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本章的第一節,它從觀察我們身邊的立體圖形入手,勾勒出圖形的形狀,利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圖形間的區別與聯絡。既是本章知識的基礎,又是幾何學習的開端,更是對學生小學已有的立體圖形知識的提高和完善,同時也成為今後學習的鋪墊,具有重要的引領地位。新教材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觀察、操作、想象等探索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開拓思維,挖掘潛力;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把學生對物體模糊的、感性的認識,變為對抽象的數學圖形的認識、理解和研究。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透過觀察,.能夠識別具體圖形。
2、識別圓柱與稜柱、圓錐與稜錐的區別與聯絡。
3、使學生對物體形狀的認識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美。
旨在培養學生探究、創造、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時透過比較不同的物體,學會觀察物體間的不同特徵,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絡與區別。在探索物體形狀的認識過程:即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中,體會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
旨在讓學生體驗和理解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情感目標:
1、透過直覺增進學生的理解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2、激發學生對豐富的圖形世界的好奇心及興趣,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旨在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由於本節內容是對學生小學已有的立體圖形知識的提高和完善,同時結合新課程改革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要求,確定本課重點為:
1.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2.認識現實背景中的圓柱、圓錐、稜柱、稜錐、球。
教學難點:
柱體的錐體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像電冰箱、足球等,學生很容易識別,但要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所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認知規律,將本課難點確定為:
認識圓柱、圓錐、稜柱、稜錐間的區別與聯絡,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培養學生空間感的形成。
教學裝置或教輔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的圖形。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程改革體現了"重結論,更重過程"的思想。所以,在講授本節課時,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視覺圖象法:以參觀世界著名的建築為開端,讓孩子們在欣賞這些雄偉、奇特建築的同時,感受其中蘊涵的數學圖形的美,也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是本課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2)情景教學法:創設豐富的圖片情境,引發學生自主探求,親自感受,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環境中激發學習熱情,加深體驗,將數學與圖片中涉及到的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進行整合。
(3)比較學習法:利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各種幾何圖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點。
2、學法:
學生都渴望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團隊的精神力量,增強集體意識,所以本課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遵循"觀察--猜想--驗證--歸納--反饋--實踐"的主線進行學習。
四、教學程式:
教學環節教學流程教學內容設計意圖教學方式時間
分配創設情景
1、展示蜜蜂營造蜂房、燕子做窩的動畫,提出問題:
瞧,它們也懂數學的圖形美!
2、展示生活中立體圖形的實物,同時勾勒出立體圖形的形狀。讓學生親自動手觸控,感知幾何體的形狀。
3、觀察你周圍的環境,我們會發現建築物的形狀千姿百態,自然物品的各種形態既美化了我們生活的空間,同時也帶給我們許多的遐想:這些美妙的精美絕綸的'圖形是自然的造化還是建築師們的創新與構思?透過例項的電腦展示,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創造一種探索的情景。在學習中,只有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內在動機,才能使他們以強烈的求知慾和飽滿的熱情來學習新知識。
電腦動畫顯示3分鐘
實物與圖片欣賞
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多觀察各種幾何體或實物圖,透過大量例子形成對各種幾何體的直觀認識。同時體現從生活中不規則的圖形到規則的圖形的認識。播放圖片
新課講解
1、把學生分成6人一組,組長進行小組內分工。發給每個學生合作題卡。
2、首先讓學生看書,看完後合作完成題卡上1、2題。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柱體與錐體、柱體與柱體、錐體與錐體間的區別與聯絡。(老師巡場指導)
4、小組代表彙報討論成果。其他組的同學糾正、補充。1、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2、讓學生大膽想像,並透過討論確認想像結果的正確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組織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討16分鐘
教師演示歸納
1、教師利用動畫演示圓柱、稜柱、圓錐、稜錐的組成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幾種幾何體間的聯絡與區別。如何對以上幾何體進行分類:
(1)按底面
(2)按側面
3、圍成圖4.1.2和圖4.1.5等立體圖形的面是平的面,像這樣的立體圖形,又稱為多面體。
使學生對物體形狀的認識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的數學圖形。Flash
動畫演示5分鐘
反饋練習
4道星級測試闖關題供學生搶答,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及時反饋課堂資訊。鞏固新知,深化學習內容。搶答方式5分鐘
課題拓展
教師補充演示圓柱、圓錐、球體的形成過程。
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想象能力。播放
動畫3分鐘
總結啟發學生回顧新知、激勵學生代表總結髮言。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的運用。個體總結、集體補充
實踐操作
用牙籤和橡皮泥製做三稜柱、三稜錐、四稜柱、四稜錐體現課改理念,增強學生動手能力。28分鐘
作業
1、預習4、2畫立體圖形128~130頁
2、準備正方體、圓柱、四稜錐
五、教學設計說明: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全新思維,創新性人才,而這種人才是靠教育培養的,在過去的教育體制中,只是把學生作為"受體",強加地把所有東西都填裝進去,這就難以開拓學生思維,挖掘他們的潛力,課改正是要改變這一點,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實踐。所以本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體現兩大特色:
1、讓學生體驗數學。
2、讓學生自主掌握數學。
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中安排學生欣賞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聯絡,數學是來源於生活中的,透過實踐,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所作的貢獻,從而立志學好數學,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請允許我以幾句在課改中感受頗深的話語來作為我今天的結束語:
教育是探索和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教育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教育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教育是信任,而不是防範。
板書設計:
§4.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圓柱
柱體稜柱
多面體
規則的錐體稜錐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圓錐
球體
不規則的
小組合作題卡(第______組)
一、1、寫出下面與實物相類似的立體圖形的名稱。.
()()()()()()
二、討論題
(一)討論圓柱與稜柱的區別與聯絡
(二)討論圓錐與稜錐的區別與聯絡
(三)論稜柱與稜錐的區別與聯絡
第二次討論:
(一)討論多面體的特徵
多面體頂點數(V)面數(F)稜數(E)頂點數+面數-稜數(V+F-E) 正四面體 正方體 正八面體 多面體具有的頂點數、面數和稜數滿足尤拉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