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第二課時優秀教案
《曹劌論戰》第二課時優秀教案
1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得.
(2)讓學生談談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曹劌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瞭解本文記述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2.難點
理解曹劌有關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透過對歷史的學習,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識,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哪些嗎?(全班交流)
你知道以少勝多的戰爭有哪些嗎?
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古戰場,瞭解這場以少勝多的"齊魯長勺之戰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儲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透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
知識點:關於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透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程序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於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鑑》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2. 長勺之戰的背景
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援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3.理清線索,梳理結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
(1)試概括大意。
(2)的線索有幾條?
點撥:有兩條線索:①事物發展的線索: 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②人物活動的線索: 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研讀課文,把握曹劌戰略、戰術思想
1.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2.為什麼“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3.為什麼“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
4.從戰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麼?
小組合作討論:並歸納。
(二)品評曹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並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曹劌:愛國熱情,政治遠見,卓越才能,過人謀略。
魯莊公:政治無能,軍事無知;實事求是、虛心聽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為求真知 ,
不恥下問。
(三)再讀課文,體會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四.課堂討論
魯國的獲勝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從曹劌的做法和孟子的“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來談談
如何做好集體中的一員?
五.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請見——愛國熱情
曹劌 參戰——卓越才能 遠謀
論戰——過人謀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靈——政治無能
急於求戰、急於攻擊——軍事無知
魯莊公 急於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 鄙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戰後問劌、勝而不喜——為求真知,不恥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