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教案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教案設計

  [開場白]

  話說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某臣策士周旋其間, 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鄒忌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九課《鄒忌諷齊王納諫》。

  [檢查作業 ]

  一.首先,讓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作業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疏通文章的 字,詞,句。大家給老師推薦一位嗓門較大的同學,請他為我們讀一下課文,(同學推薦,朗讀課文)

  讀得不錯,聲音洪亮,語句流暢,看來是有備而來,但在某些字的讀音上還稍欠準確,其他同學能否幫他更正?(謗,bang讀第四聲;燕,yan讀第一聲)

  二.很好,更正得既完整又準確。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組需要特別注意的字,詞,句的練習,檢驗一下自己課前預習得怎麼樣(預習2):

  朝服衣冠,窺鏡_______________

  於是入朝見威王_______________

  能謗譏於市朝_______________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

  燕王私握臣手曰__________________

  已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_______________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_______________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_______________

  上述這樣同一個字根據不同的情況,其解釋不同,通常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一詞多義現象。)

  翻譯以下各句,特別注意黑體的詞與劃線處的譯法。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一詞在《廉》中已經學過,溫故而知新)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7.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交流體會]

  相信透過預習,我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體會,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4

  人一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後自由發言。(2位同學進行了闡述)

  [小結與引導]

  剛才我們的同學各抒己見,有理有據,談出了自己的想法,由於時間關係,還有一些沒有機會發言的同學,我們課後還有時間。一篇好的文章,能給人一多方面的啟示與感受,那麼,老師有一個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商討:本書的編者將這篇文章放在第二單元,而不是高二,高三,同樣也沒作為課外讀物,我想並不是很隨意的,你們同意嗎?(深思片刻後點頭)

  好,那麼你們想想編者究竟要讓我們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麼?(互相討論,在座位上發言,大部分同學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出答案,讓我們學會品味語言)

  非常正確,把書翻到單元主旨(打幻燈):

  品味語言,除了要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外,還要重

  視句子的品味.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理解句子,

  才能進而理解篇章的含義。

  品味句子,對於看似平常但含義豐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細

  心體會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

  [示範閱讀]

  史老師先來體會,把我在這方面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部分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番: 有感於鄒忌的三問

  三問,鄒忌問了哪三個人,他們的回答分別是什麼?

  (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問妾:吾孰與徐公美?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可千萬別小看這三問,先來體會

  第一問: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軼麗-------修引申為身高;

  1,八尺請問有多高?

  (同學可互相討論)

  八尺:1尺=10寸,但古代的尺寸比現代短(古代尺寸小),

  1尺=7寸;1寸 ≈1.33釐米

  所以,八尺=1.86米左右

  形貌軼麗指容貌與體形光豔照人。由此可知鄒忌是個美男子

  2,朝服衣冠,窺鏡。

  試問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對著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裡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並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

  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沾沾自喜的。(模仿)

  第二問: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

  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問此句的時候,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

  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物件是小妾,

  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模仿)

  第三問: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著小聲問到。(模仿)

  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和徐公比誰美,但由於問的物件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細細品位這些語言,人物的形象更鮮明,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掌握文章。

  老師就體會到這裡,接下來,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討論一下,文章中還有那些語言可供我們品味的。(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參與,時間10-15分鐘,按情況而定)

  分別請同學發言:

  學生1:既然剛才說的是三問,那麼我來說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就像媽媽一樣,有哪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孩子是最醜的,她也會說他是最好

  看的。和丈夫待的時間長了,會有一種關愛。(或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妾,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直接就用反問的語句加強肯定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

  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否定句的語氣中能體會到這一點。

  所以,這三句話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

  態也就有差別。(言為心聲)

  老師:這位同學分析的很有道理,並且能運用日常生活的點滴體會進行論證,有理有據。為了進一

  步體會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妨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下,品味品味這些看似平常的語句所

  體現出的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學生四人一組投入朗讀

  請四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學生2: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的。2句整句3個對照

  鄒 忌 齊 王

  妻------ ( )------宮婦左右

  妾------ ( )------朝廷之臣

  客------ ( )-- ---四境之內

  老師:好在什麼地方?

  學生2:一一對照。都是由於私,畏,有求。

  老師:這些原因導致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學生2:受矇蔽。

  老師:很好。其實像這樣由此及彼,由私事推而諫國事,由小及大的設喻令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方法,我們稱為

  學生齊聲回答:諷

  老師:書本上對諷字的解釋是什麼?讀出聲來,

  學生: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規勸。

  老師:很好。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進諫的方式,我們對此瞭解有多少?(請同學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