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明天不封陽臺》優秀教案
課文《明天不封陽臺》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
二、以是否封陽臺為線索,夾敘夾議;
三、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成人和孩子與自然相處的不同方式;
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和形象的語言;
對文中議論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居住於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封閉陽臺是司空見慣的。請同學們談談封閉陽臺有哪些好處。
(交流)
小結: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囂,可以防塵,可以擴大活動空間,可以美觀等。如此看來,封閉陽臺有諸多好處,可是本文的作者杜衛東卻決定不封陽臺了,是怎麼回事?就讓我們到杜家看個究竟吧!
(出示課題)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大家的預習情況怎樣。
二、檢查預習:
(詳見課件)
二、理清線索:
關於杜家封陽臺一事幾經周折,請同學找出相關的句子,理清課文的線索。
明確:(板書)
明天要封陽臺——明天還封陽臺嗎——明天不封陽臺
三、精讀課文
1、杜家起先決定要封陽臺的態度堅決嗎?談談你的理由。
明確:堅決。第一自然段一句話自成一段,醒目突出,說明全家決定不容更改。
2、後來又為什麼對封陽臺的決定產生懷疑?
明確:“不速之客”——一隻受傷的鴿子。
3、鴿子初來是對“我們”是怎樣的態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
明確:“驚恐”“驚弓之鳥”“蜷縮”——戒備,對人類的害怕。
4、對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我”和兒子都有了不封陽臺的念頭,兩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處?
明確:兒子——出於“憂慮”和領略“新奇的世界”的“瑰麗”的渴望;
“我”——出於對於鴿子的同情、憂慮,出於使鴿子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的善良願望。
5、兒子為什麼會“憂慮”?為什麼看到鴿子會驚喜?試從原文中找答案。
明確:“憂慮”:怕這個世界會因為我的“強權”瞬息即逝,使他來不及領略其中的瑰麗;另一個原因是為鴿子擔心。
“驚喜”:第11小節——孩子有著天然的親近自然的靈性,早期的人類就是從大自然中走來。
6、孩子有著貼近大自然的天性,那麼作為成人的“我”呢?試從文中找內容來回答。
明確:第9小節,作者參加內蒙筆會的描寫。“情不自禁”、“趴”、“喊”等詞,“彷彿……大地母親的心音”。
7、也就是說無論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貼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具體是如何的一種關係,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明確: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們彷彿走進了一個怪圈……便有了一種失落感。
8、正如文中所說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然而很多人卻不能意識到這一點,下面請看一組圖片,請一位同學對此作一下口頭描繪,並談談你的感受。(投影)
(交流)
9、文中作者也列舉了好多這樣的例子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試找出。
明確:第10小節。
10、第10小節就表達方式而言屬於議論,然而卻不顯枯燥和死板,試找找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語段,並談談其語言上的特點。
明確:第12小節。同樣的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號召力。因為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且語言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小結:夾敘夾議,不斷推進,線索清晰。
11、能否做到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呢?試在文中找依據。
明確:第11小節,“兒子拿來…….晚餐”(人對自然)
第8小節,鴿子的眼神的描寫(自然對人)
總結:人和自然本為一個整體,人源於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必須和諧相處。雖然現今有不少人正做著傷害自然傷害自身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切實的保護自然人與自然還是能和諧相處的。
六、延伸:
說一說:
愛護一隻鴿子可以不封陽臺,用布條幫鴿子做窩,找來水和玉米粒,用做鴿子的晚餐;但是,怎樣“愛護所有的自然造化,愛護一切有益的生命”呢?
(討論並交流)
小結:
一、保護生態環境,如不亂砍亂伐,不排房廢氣,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種的農藥等;
二、保護野生動物,如設立保護區,禁止捕撈獵殺,對於瀕臨滅絕的物種實行人工護養繁殖等;
三、加強宣傳教育,形成正確的環境意識,地球意識。
七、回顧學習目標
八、完成練習
九、板書設計(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