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案範文

《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案範文

  課時目標:

  1、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

  2、辯證地認識“井底之蛙”。

  3、懂得對有缺點的人,應當給予幫助。

  教學過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學們,昨天王老師已經帶著我們痛痛快快地讀過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坐井觀天。

  2、什麼叫“坐井觀天”,你知道嗎?

  這一口井裡有水嗎?(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時才有那麼一點兒水。)

  3、“坐井觀天”是一個成語,這一個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我相信咱們班許多同學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當人們一看到“坐井觀天”這四個字時,就會想到另一個成語——井底之蛙,就會想到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書:青蛙)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認識這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認識青蛙

  1、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想站起來讀的同學自己站起來。

  2、下面俞老師要做一個小小的調查:喜歡這一隻青蛙的同學請舉手,不喜歡這一隻青蛙的同學請舉手。

  喜歡這隻青蛙的同學讀青蛙說的話,不喜歡這隻青蛙的同學讀小鳥說的話,俞老師讀作者的話。

  3、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青蛙?(板書:這是一隻的青蛙)

  4、交流,引導學生聯絡課文談自己的見解。並將自己的.“理解”寫在黑板上,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寫。(如:自以為是、驕傲、沒頭沒腦、沒有知識、眼界不開闊、不聽話等)

  5、在同學們(大多數同學)看來,這是一隻不受大家喜歡的青蛙,不受大家歡迎的青蛙,因為他……(根據板書),咱們就帶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篇課文。

  哪些同學願意讀小鳥說的話?請站起來(估計比較多)。俞老師讀青蛙說的話,坐著的同學讀作者的話。

  三、理解“坐井觀天”

  1、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一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青蛙,所以人們常常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人。

  2、俞老師這兒就有幾個例子(出示):

  (1)小明這次到北京轉了一圈,可開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裡,坐井觀天,沒想到外面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

  (2)有些人坐井觀天,自我感覺特別好,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們很多同學坐井觀天,很少讀課外書,不懂的東西太多了。

  (4)原以為我們的設計、規劃夠先進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們是坐井觀天,比起人家就差遠了!

  這四個例子中的“坐井觀天”是說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嗎?

  3、所以,咱們每一個同學從?

  青蛙被你們救上來以後,他驚呆了,他會說些什麼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