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教案

《地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型別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影象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現在,我們共同來學習另一種新的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形圖。

  板書

  三、地形圖的判讀

  3.分層設色地形圖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電腦展示課本P17圖1.30“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讓學生讀圖分析這種表示地形的方法與單純用等高線表示的地形有什麼不同?並總結分層設色繪製地形圖,其著色隨地勢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討論點撥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後,教師補充點撥。

  1.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出來的,即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基礎上,分層著上不同的顏色,並以一定的顏色變化次序或色調深淺來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使人看起來產生明顯的立體感,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圖的旁側附有高程表和深度表,供人們對照檢視。

  2.圖上的顏色隨地勢高低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例如,陸地部分,海拔200米以下用綠色,海拔200~500米的地方用淺綠色,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用黃色表示,地勢越高,黃色越深;一般來說4000米以上用褐色,雪線以上則用白色。海洋部分用藍色表示,藍色由淺至深表示海洋由淺而深。這樣,人們對地勢高低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演示活動

  1.教師用電腦演示,滑鼠點選拖動,逐步給等高線地形圖著色、還原。

  2.讓2~3名同學,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把右圖著上不同的顏色(藍、綠、黃,並提示學生陸地地勢按由低到高著色,海洋按由淺到深的順序著色)。

  過渡承轉

  地形圖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狀況,包括高低、坡度等,有時需要了解一條河谷的起伏形態或一座山峰的形態,地形圖就不夠直觀。為了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還有一種新的方法。

  板書

  4.地形剖面圖

  演示提問

  教師出示兩個一樣的有兩個山頂的山地泡沫塑膠模型。先用一個模型演示:用刀沿一個山頂中央豎直方向切開,說明其切面即剖面或叫斷面;再將剖面用印臺印到一張白紙上,說明得到的圖形即該山頂的剖面圖。用同樣的方法將另一個模

  型沿兩個山頂的中央豎直方向切開,將剖面印到紙上。讓學生觀察思考:什麼是地形剖面圖,為什麼同一個山體模型,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剖面圖。

  交流點撥

  組織學生議論交流後,教師補充點撥:地形剖面圖是表示地表沿某條線上的垂直斷面的圖形。我們在模型上選擇了不同方向的切線,看到了不同的剖面,直觀地顯示了山體模型不同方向的起伏狀況和坡度的陡緩。因而選擇剖面線很關鍵,要根據需要來確定。這是一個山體的模型,我們能隨意沿某條線切開看到其斷面,但是在實際中是無法切開一座山的,如何才能繪製出它的剖面圖呢?

  指導閱讀

  讓學生閱讀課本P18圖1.32“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和文字介紹,簡要歸納依據等高線地形圖,繪製剖面圖的方法和步驟。

  討論歸納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後,教師可以把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概括為:一選剖面線,二畫平行線,三引垂直線,四連交點線。

  電腦演示

  以課本P18圖1.32為例,分步驟演示,同時讓學生對照課本的介紹,瞭解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和過程及其意義。

  1.滑鼠點選等高線地形圖。

  2.滑鼠點選直線AB(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需要,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選剖面線)。

  3.滑鼠點選間隔高度相等的平行線(作AB線的`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並註明每條平行線的高度——畫平行線)。

  4.滑鼠點選垂線(把等高線地形圖上AB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做垂線與高度相同的平行線相交,得到不同的交點——引垂直線)。

  5.滑鼠點選流水出現剖面線(把各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連交點線)。

  學生活動

  按演示繪製地形剖面圖的方法和步驟,把課本P18圖1.32補充完整(教師也可以另外設計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做繪製地形剖面圖的練習,以便鞏固繪製地形剖面圖的基本技能)。

  小結過渡

  同學們,透過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學習,我們能夠在地形圖上判別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但是,地球表面不僅高低起伏,而且形態多樣,有海拔幾千米的高山,有低於海平面的窪地,有連綿起伏的群山,有平坦寬廣的原野,請看下面一組景觀圖。

  電腦展示

  滑鼠逐幅點選五種地形的彩色景觀圖或者素描圖(或者教師展示五種地形的有關掛圖、圖片),然後說明,這些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總稱地形。通常,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種基本型別。那麼,我們在地形圖上如何去識別這五種地形呢?

  板書

  5.五種地形的判別

  電腦展示

  點擊出下表,讓學生觀察景觀圖,並對照課本P17圖1.30“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完成表中內容。

  地形

  景觀圖

  等高線特徵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等高線在高原邊緣較密,面上稀疏而數值較高)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山地

  (等高線較密而數值較高,山頂呈封閉曲線,內高外低)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地形

  景觀圖

  等高線特徵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丘陵

  (與山地相似但等高線數值較低)

  (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

  盆地

  (等高線呈封閉曲線而數值與山頂相反,是內低外高)

  (無一定標準)

  (起伏不大)

  平原

  (等高線稀疏而且數值很低)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討論歸納

  先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重點議論完成一種地形。然後各小組代表逐個在全班發言交流,教師評價並點擊出答案。最後讓學生圖表對照,列表歸納。

  反饋練習

  見“備課資料”,教師根據教學時間選擇使用。

  [課堂小結]

  電腦展示本節知識要點與檢測,引導學生邊複述,加強調本節重點。

  作業佈置

  蒐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種地形景觀的圖片,觀察課本P17圖1.30“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上圖5種地形的聯絡與區別,填出其他4種地形的名稱。

  2.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如何區別5種地形(填入下表)?

  3.描述比較5種地形的形態特徵(填入下表)。

  型別

  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方法

  形態特徵

  海拔

  顏色及變化

  高原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呈片狀或塊狀的黃包)

  (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呈條帶狀的黃褐色)

  (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呈片狀或小塊狀的淺黃、淺綠色)

  (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盆地

  (無一定的標準)

  (四周為黃褐色,中間為黃色或四周為黃色,中間為綠色)

  (四周高,中間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