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教案
變形金剛教案
教學目標:
1.臨摹民間七巧板;
2.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變形金剛”並進行裝飾。
3.在“玩”中感受變形金剛“變形”的樂趣。
教學重點:
1.製作民間玩具七巧板;
2.運用七巧板拼出“變形金剛”並進行裝飾。
教學難點:
運用幾何形的組合方法進行“組合物象”的想象與裝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變形金剛”情景。
看一看:卡通片片段《變形金剛》。
說一說:變形金剛有什麼特徵?
找一找:組成變形金剛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變形金剛可以變成什麼形象?
二、七巧板的趣味性與科學性。(我知道什麼?我能想象、拼擺出----個變形金剛,我發現-----)
試一試:我能用七巧板擺出多少種圖形,並能從圖形中想象變形金剛的“變身”形象。
找一找:七巧板有什麼奇妙之處?共有多少個三角形、方形、平行四邊形?把五個三角形比較一下,看看有什麼發現?
三、做一副七巧板,表現自己心中的變形金剛。
做一做:臨摹書上“七巧板”,怎樣畫才能使各種形的'邊線吻合?
想一想:在臨摹中發現了什麼?各種形狀有什麼特點?
擺一擺:
1.把自己想象中的變形金剛擺出來進行裝飾。
2.把擺出來的圖形進行聯想,創作變形金剛的“變身形象”。
畫一畫:把拼擺的變形金剛進行裝飾美化。
四、七巧板“變形金剛”展覽。
說一說:七巧板能擺出多少個“變形金剛”?
評一評:哪個變形金剛最美?為什麼?
後記:臨摹民間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變形金剛”並進行裝飾。
在“玩”中感受變形金剛“變形”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