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沙沙》優秀教案設計

《小雨沙沙》優秀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雨沙沙》優秀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培養學生立體聽覺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全班每一名學生都積極有效地參與音樂活動。

  2011年新修訂的《課標》中指出:“要更加重視並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儘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演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合唱教學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和聲概念,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能力。音樂知覺能力是指人們對音樂的複雜性時(如:節奏、旋律、和聲、織體、力度、速度等)的細微變化的辨別能力以及對音樂作整體感受的能力。應該說,這種能力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能力。離開了這些基礎能力,學習音樂很可能是一句空話。

  (二)理論依據

  舒特—戴森和加布裡埃爾對小學生的音樂能力發展的年齡階段性特點是這樣論述的:7—8歲,具有鑑賞音的協和與不協和的能力,初步形成和聲概念;8—9歲,在歌唱及演奏樂器時,節奏感覺較過去好;9—10歲,節奏、旋律的記憶改善了,逐步具有韻律感,能感知兩聲部旋律;10—11歲,和聲觀念建立,對音樂的優美特徵具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斷能力。

  從兒童身心發展看,7歲兒童腦重已達成人的92%,完全具備了接受音樂教育的生理基礎。實驗證明,兒童是接受音樂教育的最佳期。如聽音練耳,在單位時間內,兒童學習效率為80%以上,成人則不到30%。在小學階段,如果能堅持科學系統地訓練,將對他們提高音樂的感覺能力起到關鍵作用。

  在歌唱課中,創設情境、確立音樂形象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及情感。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形象生動的生活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而音樂形象由於具有完整的、無所不包的本源,而獲得了完整的、萬能的職能。演唱一首歌曲時,不僅需要有總體的音樂形象,有時還需要有樂句的音樂形象,它可以是自然界的形象,也可以是一場景色、一種情緒或氣勢,演唱歌曲如果離開了形象就失去了歌唱的靈魂。在歌唱中創設情境確立音樂形象,再用聲音來傳達豐富的聯想和語言,從而激發學生的情緒和情感,獲得愉悅的感受。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設計:《小雨沙沙》感受與鑑賞領域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表現領域的演唱、綜合性藝術表演、識讀樂譜;創造領域的探索音響與音樂;音樂與相關文化領域的音樂與姊妹藝術。

  1、核心內容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2/4拍。前兩句採用了重複和模進的手法,表現了“種子”和“小雨”對話生動的情景。第三句採用了緊縮的手法,第四句是前三句的總結線上,這兩句體現了種子生長的過程,表現了春天萬物復甦的蓬勃生機。歌曲的前奏和結尾用相同的音型模仿了雨聲,更生動地描繪了春雨濛濛的自然景象,為歌曲增添了無限樂趣。歌詞的寫作擬人化,學生可以從生動的歌詞中懂得科學知識。

  2、相關內容分析

  本課的設計共有四大部分:1、匯入部分。2、發聲練習。3、歌曲學唱4、情境表演。

  匯入部分我用的是童聲合唱《春雨濛濛的`下》,這首歌曲和《小雨沙沙》意境相似,創設課堂情境,並要求學生安靜聆聽,提出聆聽要求,培養課堂常規。

  第二部分的發聲練習,我採用了情趣和技能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對聲音的要求,讓學生學小貓和小狗叫。小貓的聲音連貫,氣息長,聲音位置高,小狗的聲音氣息短促,彈跳,但聲音位置不變。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知道了什麼樣的聲音好聽,怎樣做才能得到好聽的聲音。

  歌曲學唱部分主要是創設情境,以聆聽和模仿為主,學會演唱時的力度變化,用聽唱法學會歌曲。首先,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引出白雲變烏雲,烏雲過後下小雨,再由小雨的聲音引出節奏,環節自然清新,簡潔明瞭,匯入課題非常自然。同時把力度變化和識譜的內容非常巧妙地融入其中。歌曲學唱首先是歌詞進入,從情境到歌詞,都是透過師生間的對話,看似不經意,其實都圍繞著課題。教師繪聲繪色地讀歌詞,學生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透過讀歌詞,再一次體會力度的變化及歌曲的感情。

  在這課裡,教師的語言也要和歌曲的情境吻合,比如發聲練習中的小貓叫,我提示學生:是一隻可愛的、溫柔的小花貓,而小狗呢,則是“一隻淘氣活潑的小狗,腳底下像裝了一個彈簧一蹦一跳的”,在描述春雨時,“濛濛細雨”、“淅淅瀝瀝”、“從天而降,就像給大地拉上了一層白白的、薄薄的雨簾”、“打著樹葉、澆著小花”等等,豐富而詩意的語言創設出優美的語境,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小雨沙沙的意境中。

  為了讓一年級的孩子初步感受和聲,同時使歌曲的音響效果更豐滿,更完美,我給這首歌曲加了固定音型的二聲部,既簡單又好聽。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和聲,為了降低了歌曲的難度,我讓一個學生給固定音型伴奏,穩定音準,同時告訴學生和聲的概念,為他們將來的合唱學習打下基礎。

  課的第四部分是一個預案,如果二聲部唱好了就繼續完成第四部分,如果班級的能力稍弱,就不需要這個環節,把歌曲唱好就行。第四部分是一個拓展,春雨交響曲,加入了聲效,如:“烏雲”、“雷”、“小雨”,這些聲效進一步創設情境,使歌曲的音響更豐富,使演唱更完美,使表現更盡興。

  透過這節課,學生將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描述的形象吸引、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愉悅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3、對作品中節奏的分析:

  前面已學習和掌握了X、XX這兩種節奏,在初步接觸音的長短、快慢和強弱的基礎上,加入了休止符的認識,建構了歡快、活潑的歌曲骨架。

  24 X X |XX 0 ||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6—7歲階段,正是培養音樂感知覺能力和初步感受和聲的最佳年齡階段。對於大自然,學生們並不陌生,並且十分嚮往與之親密接觸,但透過音樂的形式來接觸自然,並表達對美好生活以及理想嚮往的機會並不多。

  過程與方法方面

  二年級的孩子在唱歌的過程中常常會很隨性,很茫然地地跟唱,在正常的學唱過程中,他們不可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情,特別是單調地學唱,所以就要求老師要把無趣變有趣,在教學方式上想辦法,在創設情境中下功夫,讓孩子在詩意的意境中,把自己也變成其中的角色,不知不覺地投入情感,藝術地表現歌曲,音樂形象的確立則會使他們興趣盎然。

  3. 知識與技能方面

  (1)新課標中指出:“主張將這種能力(音樂感知能力)訓練融於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之中。例如:在歌唱和演奏活動中。聽辨自己或同學們的演唱、演奏效果,從中尋找掌握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和聲等)以及表現音樂情感方面的優缺點,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

  (2)音準方面:自然音區和級進與小跳音程掌握較好,而稍高些的音和四度、五度等大跳音程以及六度的和聲音程學生演唱起來有一定難度。

  (3)歌唱方面:學生基本能夠用優美連貫的聲音演唱一首歌曲。但是結合歌曲的節拍、意境,還是很有難度的,需要在本課教學中多加練習。

  4. 教師能力分析:

  教師熱情活潑,有3年的教學經驗,具備了一定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在的全程教學情境創設下,採用:

  體驗法:透過聽覺體驗,感受樂曲的情緒。

  律動法:透過隨音樂律動,感受歌曲的節奏。

  聽辨法:透過聽辨,分析樂曲音樂的音色、節奏。

  問答法:透過問答方式,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唱好歌曲

  參與法:透過全體學生共同律動,表現歌曲情緒。

  (四)技術準備

  用音樂軟體製作的樂譜

  用GOLDWAVE擷取的音訊

  用PPT製作課件

  相關媒體音樂、鋼琴、錄音機、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問題一:為了讓一年級的孩子初步感受和聲,同時使歌曲的音響效果更豐滿,更完美,我給這首歌曲加了固定音型的二聲部,既簡單又好聽。

  對策一: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和聲,為了降低了歌曲的難度,我讓一個學生給固定音型伴奏,穩定音準,同時告訴學生和聲的概念,為他們將來的合唱學習打下基礎。

  24 x o | x o |x x | x- ||

  問題二: 個別學生存在對作品表現力不夠。

  對策二:教師提出“聲音評價標準”,(圓、輕、高、美、準)鼓勵生生互動,面對面地評價聲音、表情,幫助他們進步。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歌曲的演唱,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建立起對大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聆聽來感受和聲的美妙,透過對比的方法來感受並表現不同的力度,透過模仿練習來學唱歌曲並表演。透過語言、聲效、簡筆畫、音響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

  2、透過體驗與感受的方法,親身參與演唱、表演等藝術實踐,積累感性經驗,為將來的合唱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三)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用不同的力度來演唱歌曲。

  2、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並初步感受和聲效果.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透過語言、聲效、簡筆畫、音響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

  (二)教學難點:透過體驗與感受的方法,親身參與演唱、表演等藝術實踐,積累感性經驗,為將來的合唱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聽音樂進教室,《春雨濛濛的下》

  【環節目標】學會聆聽,習慣養成

  (二)發聲練習

  【環節目標】學會發聲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會用長的氣息和短的氣息。

  1、匯入:剛才我們聽的是一組下雨的歌曲,我發現好多孩子都特別會聽音樂。(叫出一個孩子,摸著她的耳朵)

  問:“這是什麼?你們都有嗎?都帶來了嗎?耳朵幹什麼用呢?眼睛閉上,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教師對孩子耳語,讓他學貓叫)

  2、學生模仿,教師要求聲音,音色要美,要可愛,“是一隻可愛的、溫柔的小花貓”。氣息流暢、聲音位置要高。

  3、再閉上眼睛,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耳語,要求學生學狗叫),學生模仿,教師要求聲音,“是一隻調皮的、活潑的小狗”,音色寬厚些,氣息斷開,聲音位置高。

  歌曲教學

  【環節目標】創設情境,學唱歌曲及二聲部

  1、節奏:

  ①教師提問:音樂課要用耳朵,還要用眼睛,看看老師在幹什麼?

  教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

  (畫雲朵)這是什麼?

  (畫烏雲)白雲變什麼了?(變烏雲了)

  ②教師提問:烏雲過後會怎麼樣呢?閉上小眼睛,聽聽,(教師用聲效,響雷)那雷聲過後會出現什麼呢?(下雨)下雨的聲音是怎麼樣的?(沙沙沙沙,教師邊問邊畫雨絲 / / / /)

  ③下雨是有節奏的,教師邊畫邊讓學生模仿,讀節奏。

  ④教師操作:雨越下越密了,一會兒小、一會兒大,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再畫雨絲, 節奏變化。帶學生拍節奏,注意音色及休止符)

  2、識譜:

  ①小雨還會唱歌呢,聽聽她在唱什麼歌呢?識譜:認識sol,在黑板上寫出5,然後讓學生認識。再給一個sol,讓學生唱5 5 | 55 0 ||

  ②請一個學生來彈琴,教師到學生中間去,糾正聲音、表情、坐姿。

  3、力度變化:學學老師怎麼做。教師拍節奏,力度變化,越來越弱。問:小雨怎麼了?(越來越小了)你們學學吧。

  4、歌詞:

  ①教師繼續簡筆畫,創設情境。

  春天到了(畫柳枝),大地一片生機(畫土地),小雨沙沙下個不停,誰最開心啊?(種子)對呀,農民伯伯要播種了,小種子迫不及待的鑽出來,幹什麼呢?(畫小芽)種子要說話了:“哎呀呀,我要......”,她要什麼呢?”

  ②生回答:(雨水、陽光 )

  ③學生讀歌詞。

  ④板書課題:“美吧?這首美美的歌曲名字叫《小雨沙沙》”(板書)

  5、學唱歌曲

  ①聽範唱:我們來聽聽這首歌。(開啟課件,聽一遍範唱,看影片)

  ②再聽一遍,加入表演。

  ③用聽唱法,學生學唱,反覆幾遍解決難點和重點句

  6、歌曲處理

  我會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強弱:剛才你們說小雨是什麼聲音啊?(沙沙沙)哎呦!這麼大聲,小動物們都被你們吵醒了,再說一遍!我現在站直了能聽見,我就想這個樣子才能聽見(彎腰),就好像和老師說悄悄話一樣!行嗎?(讓學生練習,感受強弱)

  透過啟發提問:學生明白了雨的聲音有大有小,接著我會問小雨是細細的我們應該唱得怎樣?種子喝著甜甜的雨水多高興啊,它說話的聲音會怎樣呢?我們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唱呢?這樣,透過啟發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到了歌曲中活潑親切的情緒。

  7、講解和聲:

  ①請1—2個學生來演唱,教師悄悄加入固定音型的演唱

  ② 教師唱“5 5 55 0“問:你們聽見老師在做什麼?你們能做嗎?

  ③講解和聲概念:唱歌的人同時唱出二個以上不同的旋律,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聲音

  要求:兩隻耳朵,一隻給別人,一隻給自己。

  ④感受和聲:

  聆聽歌曲《春雨濛濛地下》,問:什麼時候是和聲?怎麼唱才能好聽?

  ⑤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從音色、音量的角度說出和諧、合作、融合在一起即可)

  方法:教師選擇一個學生一起做示範,教師調整音量、音色和學生合作,讓學生 感受和比較,最後得出正確答案。

  8、體驗和聲

  師:我們也來唱唱。(二聲部演唱歌曲,歌譜附後)

  (四)情境表演

  【環節目標】創設情境,完美表現歌曲

  ①小雨沙沙沙沙,濛濛細雨從天而降,就像給大地拉上了一層薄薄的、白色的面紗。下在屋簷下,小河邊,打著樹葉,澆著小花。難怪有一句古詩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還有一句古詩說:“沾衣欲溼杏花雨,當面不寒楊柳風”。多美的小雨啊,你們的歌聲也像這些詩歌一樣美,今天老師還想跟你們一起來表演一段“春雨交響曲”。

  ②出示聲效教具,邊示範邊介紹: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機,可是天氣說變就變,瞧,烏雲飄過來了(灰色紗巾),電閃雷鳴(閃光燈、雷桶),小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雨聲桶)

  ③選出一個同學演奏鋼片琴,一個同學主持,一個同學扮演烏雲,一個同學用閃光燈,兩個同學用雷筒,剩下的同學每人一個小雨聲筒。主持人用語言描述,“烏雲”、“雷聲”、“閃電”、“小雨”依次出現,之後,小鋼片琴敲響5 5 55 0,學生演唱二聲部,越唱越弱,教師問:“怎麼了?”

  學生:“雨停了”

  下課!

  六、學習評價方式

  學習效果的評價目的是檢驗學習目標是否實現,為教學反思做準備。本課我準備在課堂觀察的基礎上,採取“合作學習和評價”的方法進行檢測,把學生分成兩人一個小組合作,一個同學唱“小雨”,另一個同學唱“種子”,然後再反過來。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評價者。在評價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也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教師則應該引導學生尊重別人,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當學生合作完成後,要求他們兩人一組在班級進行展示,教師這時再參與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孩子們的評價難免有些不準確,有的標準寬泛些,有的標準偏激些,而老師要及時介入評價,引導學生,只要有點滴進步,就要給予真誠的鼓勵,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悅。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是音樂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情趣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師生們常被抽象的音樂知識和單調的技能訓練所困擾,教學在一種刻板機械的訓練中反覆,久而久之,學生常常因此喪失了對音樂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音樂逆反心理。音樂教學的情趣性,就是要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本課的教學,情境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春雨濛濛”的意境中學唱歌曲。

  (二)樹立形象,以情帶聲

  《小雨沙沙》這首歌曲有兩個鮮明的音樂形象,“小雨”和“種子”,教學中始終提出要求,演唱的音色和音樂形象的吻合,如小雨的“輕柔 ”,力度有強有弱,氣息要輕但不能虛。種子的“欣喜、興奮的心情”,感情要有變化,而這種變化是透過聲音來實現的。

  (三)培養能力,奠定基礎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完全沒有經過和聲訓練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和聲的概念,什麼是和聲?什麼養的和聲才最美?怎麼唱和聲?要有兩隻耳朵一起用,一隻給自己,一隻給別人,會唱還要會聽。第一次的和聲可能不太完美,但是要有正確的概念。培養合唱的能力,為將來的合唱學習奠定基礎,是我這節課在知識技能方面想達到的目的。

  巧妙設計,教學無痕

  教學無痕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知識能教,但美是教不出來的。美需要慢慢地浸潤和滲透,需要慢慢的體會和感悟。課堂中不露痕跡的啟發和激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語言、用聲音、用肢體表現音樂,而教師毫無“框架”和“標準”,毫無生硬的術語,加上教學環節巧妙設計,讓整個學習過程舒服而自然。大言無聲,教學無痕,“潤物細無聲”慢慢浸潤式的教學方式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演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八、教學反思

  一、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目標的確立

  本課採用了情景教學法貫穿始終的教學方式,因此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思考的最多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教什麼,二是怎麼教。其中“教什麼”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怎麼教”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而我首先考慮的是“教什麼”的問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包括情感),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即“雙基”)。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注意到了歌曲的人文題材與音樂體裁的不同目標和學習任務,準確地加以區分,這是教學成敗的第一步。除總目標外,我還設定了明確的階段目標,使各個教學環節具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大班授課情況下,教師很難處理不同學習進度和發展水平的學生,為了不誤教學進度,往往採取犧牲部分兒童學習利益的方式,整體推進課程。我採用“分層式”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難點上,把學生按當前能力水平分為快、慢兩個層面開展學習,制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向最近的目標靠近,並提供適用的方法,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中進步很明顯。

  二、學習結果的實效在於方法的選擇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獲得包括個性、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學方法和的選擇以及教學策略的實施,必須緊緊圍繞這個目的展開。

  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下是本課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及效果:

  1、建立多種評價體系,使學生掌握動態的學習方法

  為學生建立聲音評價標準,引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自我評價;針對新授知識,進行課前、課中、課後的測評,多種評價方式,不僅使評者學到了真知,也使評者融進學者的行列,師生在不斷的自評、互憑中真真正正地學到了本領,內心的愉悅之情溢於言表。

  2、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掘教學資源。

  我校課外教育開展得豐富多彩,那些合唱隊員、樂團演奏員,既是老師的小助手,又是同學們的小先生,把很多學習專業音樂知識和音樂實踐的經驗帶進課堂,帶領大家共同進步。同時,也促使學生開闊了視野。

  本課的不足之處:

  在我的多次試講中,學生們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和熱情,但在正式講課中,學生們的積極性卻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我覺得主要原因在於前期對學生進行了過多的課堂常規教育,使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些躡手躡腳,不敢表現,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天真。透過這件事情,也讓我吸取了一些教訓,作為教師不能因為怕課堂上出現混亂的情況而鎮壓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作為一節音樂課,更應該讓孩子自由地發揮,充分享受到藝術帶給他們的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