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優秀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優秀教案

  設計指導思想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屬於“歷史的回聲”專題,這一專題的著眼點之一在於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鑑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鬱激憤情懷。但是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首詞幾乎全詞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為此,教學這首詞,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印發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瞭解。過程中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範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鬱的豪放詞風。在誦讀中具體研討用典的用意,從而達到理解詞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學目標】

  1、透過文字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

  2、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願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懷。

  3、透過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豪放詞的特點。

  【重點難點】

  1、探討用典的意義;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

  【教學過程】

  一、預習、複習。

  1、預習課文 ,對照課文下注釋通讀全詞做到初步理解並注意以下詞語。

  風流:這裡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餘韻。

  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裡引申作草率馬虎。

  北顧:回頭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閱讀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材料在課前一天下發)

  3、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4、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

  (此設計不僅複習了舊知,還為匯入新課作了很好的過渡)

  明確: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戰鬥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登臨赤壁,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東坡自然會生髮無限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繼蘇軾後的另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來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

  (設計說明:由剛學過的豪放詞派代表蘇軾的作品引入學習另一位豪放詞派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並能與複習舊知銜接起來。)

  三、作者與寫作背景。

  1.請同學說說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結合課文下注釋①和印發下的有關背景材料回答)

  2.課件投影,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西狄道遷濟南,故世為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於族眾,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仕於金,先後為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鬱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

  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字易安)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在詞人中,辛棄疾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裡,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後,他繼續堅持主戰,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遊宴玩樂歌舞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間已有十多年,被執掌大權的韓侂冑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並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於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冑一夥採納,並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後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設計說明:課件投影作者和寫作背景,目的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意蘊含蓄的典故,並能體會辛棄疾這位愛國詞人的思想抱負。)

  永遇樂: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於柳永。又名《訊息》。

  3.詞牌釋義:〔題考〕毛氏【填詞名解】雲:“永遇樂歇拍調也。唐 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牆之好。後為僕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萬氏【詞律】引晁無咎【訊息】注云:“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為越調也。

  〔作法〕本調一百零四字。首、次為四字對句,不用韻,“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為平仄平仄,起仄韻。第四五句亦為四字對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協韻,與[解語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異耳。第七八句又屬四字兩句,但不需對偶,而兩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協韻,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結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趙師俠作“緩步閬風仙苑”,不足法)後闋起二句,與前闋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協。第四句至第十句,均與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結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詞牌子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說明:又名《訊息》,雙調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兩句,第四、五、七、八句均為四字對,前後闋各四仄韻,上去通押。

  四、教師範讀或播放課件錄音朗誦,疏通文字。

  (此設計讓學生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豪壯的感情基調。)

  五、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

  (一)課件投影,明確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此設計讓學生明確什麼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麼?(對照註釋、材料分組討論)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祠、廉頗五個典故。

  (此設計是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以及詞人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之所以分步研討,是考慮到這是本詞學習的一個難點,分步研討,層次分明,有利於理解掌握。)

  1.分析研討用孫權、劉義隆典。

  ①說說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明確:都是能夠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績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現詞人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並說說詞人對他們充滿什麼感情?(明確:“覓” 、“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嚮往,慨嘆英雄難覓,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

  ③追憶兩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激發起詞人的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愛國豪情,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蘊含了什麼意思?(明確:諷刺宋室昏聵。)

  2.分析研討用劉義隆典。

  ①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這個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確:借古諷今,告誡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思想。)

  3.分析研討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寫的是什麼?(明確:追憶往事,回顧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寫佛狸祠一幕景象,表達什麼心情?(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於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憤懣。)

  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

  有人說最後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參考:詞人以廉頗自況,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抒發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

  5.小結。

  辛棄疾不愧為“用典”高手,用典來借古諷今,用典來抒發自己含蓄而深沉的複雜情感,表現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景、典、情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六、把握詞人情感,指導誦讀。

  1.本首詞上下闕各四韻,依次是處、去、住、虎、顧、路、鼓、否八字,朗讀時韻腳要讀得響亮,其後又有稍長停頓。

  2.誦讀時必須保持豪壯的基調,讀出對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嘆之情,讀出年老但壯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憤懣。尤其是末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讀出詞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觀語或怨語。

  (此設計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誦讀的要領,並能在誦讀中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願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以古喻今。

  2.不同點:①《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傑”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②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③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典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此設計是讓學生通過了解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並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豪放詞的特點。)

  八、板書設計。

  (二)

  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

  孫權、劉裕 報國抱負 諷刺朝廷

  劉義隆 借古諷今 批評告誡 豪邁激越

  佛狸祠 今昔對照 隱憂憤懣 深沉悲壯

  明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

  廉 頗

  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