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教案設計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教案設計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傳說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教育學生養成勤於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要求:
1、認識“魯、著、匠、創、亭、賞、遍、需、逐、脈、絡、撐”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珠、曬、奮、亭、匠”8個遼及以下詞語:創造、西湖、雨珠、日曬雨淋、興奮、小亭子、木匠。認識偏旁三櫃兒“匚”。
2、默讀課文。瞭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
3、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是怎樣發明傘的。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月 日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生寫8個字,認識“匚”部。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傘的掛圖
每個同學家裡都有傘,你們知道傘是誰發明的?(魯班)魯班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傘的,我們今天學習課文《魯班造傘》。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會認字卡片認讀。
(1)藉助生字表認讀,讀準字音。
翹舌音:著、創、賞、逐、撐
後鼻音:創、賞、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組詞互相交流。
半包圍結構:匠
上下結構:魯、著、亭、賞
形近字比較:賞—常 嬉—嘻 脈—泳
(3)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3、出示會寫字卡片。
(1)、齊讀,抽讀。
(2)用前面的`方法,記憶,識字,組詞。
(3)認真觀察字形。
(4)指導寫字。
①“匠”字筆順: 共六筆。
“創”左邊倉,下邊是“ ”。
“鬧”半包圍結構,“門”是裡一個“市”字。
②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讀課文(要讀正確)
四、作業
抄寫生字詞
月 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怎麼發明了傘。
2、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於觀察。
教學重點:
讀課文,瞭解魯班發明傘的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課文(要讀得正確)。
二、學習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1)你們對魯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許多發明創造”
“許多”說明除了傘以外還發明瞭其他東西。(如鋸子……)
2、默讀2、3自然段。
(1)下雨了,遊人被淋得四處躲藏,妹妹說什麼?魯班想幹什麼?
(要是……多好哇!蓋亭子)觀賞的意思?(觀看、欣賞)
(2)蓋亭子好嗎?妹妹怎麼說的?
(3)魯班怎麼想的?(要是能……)
小結:透過在西湖遊玩,下大雨,魯班萌發了造傘的念頭。
3、魯班最後是怎麼造出傘的?請讀4、5自然段。
(1)魯班在默默地想辦法時,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他是怎麼做的。
嬉鬧:遊戲、玩耍
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2)魯班是怎麼造傘的?用“先……再……最後……”將造傘經過說一說。
①小組說,派代表全班說。
②指名補充,糾正。
③最後師小結。
4、齊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多動腦筋。
四、作業
1、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