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透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 培養學生朗讀、複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 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瞭解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後練習二,圍繞“不辱”二字展開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匯入:去年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英雄》曾轟動一時,刺客刺秦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多方演繹。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歷史上一個類似刺秦的故事。下面請大家自讀一下這篇出自《戰國策·魏策》的歷史短篇。
二、 學生活動:
1、 自讀後,請幾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學生判斷其讀音、句讀是否有誤。
2、 齊讀。
3、 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四人一組,教師輪流指導)
4、 請學生複述故事大意。(其他學生從語氣、語態、是否流暢、描述是否準確生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5、 分組討論出場人物的性格特點。(注意揣摩其語氣)
三、 教師小結:
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之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於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鬥爭,最終理直氣壯地使秦王折服,終不辱使命,這種勇氣和膽識是難能可貴的。而秦王正是在這份膽識的威懾下敗下陣來。
四、 人物分析(板書)
(傲慢無禮)秦使→安陵君(委婉堅決)
(不卑不亢)唐雎→秦王(驕縱、虛偽、陰險——“不說”、“怫然怒”
色厲內荏、前倨後恭——“色撓”)
五、作業:
1、 蒐集有關《戰國策》、文中典故的資料。
2、 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3、 自由結組,編成課本劇,課上展演。
第二課時
一、 檢查第二項作業完成情況,抽查字詞解釋。
二、 資料搜尋:
1、 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了解《戰國策》(結合註釋瞭解)
2、 戰國時期的“士”及以養士三千著稱的“戰國四公子”
3、 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歷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注:1、《戰國策》又名《十二國策》,記錄了上至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約二百三四十年的歷史,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國別體史書。(學生只要能瞭解本文透過對話表現人物鮮明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即可。)
2、以上三方面資料大部分由學生講述,教師適當補充。
三、 學生課本劇展言:
注:透過演出旨在考察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臨場發揮的能力。
四、 作業:1、課後練習四、本課同步
2、預習《核舟記》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後記
這是一篇情節性、故事性很強的自讀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透過討論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著重從文章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展現人物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入手分析,並組織學生透過排演課本劇的方式,達到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把握。
從學生活動來看,他們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很高。且對唐雎這樣的歷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衝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他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投入排演課本劇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他們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鮮明的性格。透過揣摩秦王與唐雎的性格反差,達到對課文主題的把握。
一部分學生還透過課下資料的蒐集,找到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歷史資料、文學常識。如有的學生蒐集到了課文中三刺客的詳細資料,甚至還有的找到了一些其他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刺客資料。有的學生則蒐集了有關課文出處的資料。這對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資料檢索能力的鍛鍊,更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