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通用12篇)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透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核心,真正瞭解節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7

  三、活動準備

  蘇軾的《水調歌頭》ok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

  六(1)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匯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中秋節的由來

  (1)老師:隊員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麼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隊員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導隊員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老師(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隊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

  老師問:我們來看這幅畫,隊員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隊員齊背《靜夜思》。

  (2)、老師: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隊員發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誦《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三、中秋佳節話月餅

  1、品嚐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徵團圓,表達閤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願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緻。(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老師:展示月餅事物,並簡

  單介紹圓形設計的格式。(對稱、均衡)

  (2)動動手,設計一個別致、精美的月餅圖案。(背景播放輕快的音樂)

  (3)隊員作品欣賞。由隊員自己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

  2、舉辦月餅宴

  老師:中秋節,為什麼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裡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師:你吃的月餅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

  老師:為什麼要送月餅?(過團圓節,送月餅表示和家人團圓。)咱們中隊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你們願不願意和全體隊員一起過這個中秋節?(板書課題)

  ①送月餅

  ②吃月餅(大家一起吃月餅,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

  四、中秋燈謎

  1、老師: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這天會有燈會,其中一項就是猜燈謎。得月樓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觀)

  3、舉杯詢包拯。打一句宋詞(把酒問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正大光明)

  五、遊戲:“月”字組詞接龍。

  要求:以“月”字開頭組詞,以“中秋節”收尾。

  優勝:組詞過程短者獲勝。

  六、老師總結

  同學們瞭解了那麼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麼多好主意,雖然大家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某某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活動主題:

  中秋佳節話感恩

  二、活動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鍊學生透過各種(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等)獲取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知道中秋節歷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圓”的原因,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感受親情,學會感恩。

  3、學習中秋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準備:

  蒐集關於中秋節的有關資料佈置活動場景

  四、活動時間:

  20xx年9月9日第7節

  五、活動地點:

  五(1)班教室

  六、活動組織:

  賀健榕陳欣彥朱峻成李建朋

  七、活動過程

  (一)、瞭解來歷,感受中秋節悠久歷史

  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2、學生交流中秋節來歷。

  3、小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民間傳說很多,究竟哪個更準確,我們已無法證實了。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中秋節就成為固定的節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思考:每個月的農曆十五都有圓月,為什麼把中秋節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什麼“月到中外明”呢?你的想法。

  (二)交流中秋節的習俗

  1、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2、月餅欣賞(課件出示)針對月餅的包裝進行厲行節約。

  (三)、聯絡自己,暢談中秋感受:

  1、過渡:中秋節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麼常借中秋節月亮最圓時表

  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與親人、朋友相聚的願望,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中秋節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繼續我們的交流。

  2、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開啟記憶的閘門,

  將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現出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學生一四人小組為單位。

  (1)講述對中秋節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過節方式。

  (2)討論: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體現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3、學生交流

  ①教師啟發引導:爸爸、媽媽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麼?(贈送月餅,全家團聚。)

  ②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表達一份孝心。)

  師:中秋節過得真有意義,令人難忘。

  (四)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交流

  (主持人: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把你知道的有關中秋節的詩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八、活動小結: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後(太陽直射赤道),空氣中水汽較少,透明度較好,月亮便顯得特別明亮。又因為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我們在這裡歡聚一堂,可是還有多少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回家與你們團聚,你一定想用語言表達你隊親人的思念,請你給在遠方的親人寫一段話,表達你的思念之情。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並學習古詩,能較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2、透過觀察、交流和討論,感受古詩中寂靜的環境及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1、觀看電腦課件,透過觀察、交流和討論,感受並理解古詩。

  (1)完整欣賞電腦課件,初步感受畫面。

  ★指導語: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

  (2)第二次欣賞課件,感受古詩中寂靜的環境。

  (3)再次欣賞,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2、學習古詩,能較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教學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詩,根據其內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對其故事情節適當地加以誇張,以吸引幼兒。而故事又是幼兒最喜歡聽的,透過聽故事,可以增強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背誦,效果要好許多。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4

  活動內容: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

  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

  活動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嫦娥奔月》。

  三、結束部分

  品嚐月餅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交流講訴

  3、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中秋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中秋節手指遊戲、故事《嫦娥奔月》

  每個幼兒一塊月餅

  活動過程

  一、匯入、手指遊戲引發幼兒興趣

  中秋中秋我來數

  嫦娥兔子來跳舞

  月兒圓、月餅大

  團團圓圓笑開顏

  二、提問

  師:每年有一天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你們知道是什麼時候嗎?

  小結: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這一天叫做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全家人都會團圓在一起,一起賞月、吃月餅。那小朋們知道中秋節怎麼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播放動畫短片《嫦娥奔月》

  透過欣賞故事《嫦娥奔月》,瞭解傳說中中秋節的.來歷

  四、品嚐月餅

  1、中秋節我們要吃什麼?

  2、觀察盤中的月餅,並和同伴交流

  師:盤子裡的月餅是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感覺怎麼樣?

  3、觀察月餅的餡

  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4、品嚐月餅,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過中秋的快樂

  五、分享自己吃過或者見過的月餅

  師:你剛剛吃的是什麼陷的月餅,你還見過哪些月餅,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快樂過中秋節(重點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表現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請點選)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你們有誰瞭解的,請小朋友講一講、那你們接下來聽一聽老師講述有關中秋的故事3、欣賞:老師講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故事二《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裡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裡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訊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裡,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小結:現在你們聽了故事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吧!接下來請你們說一說

  4、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

  5、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選)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6、延伸活動:

  設計自制賀卡

  活動反思:

  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師:孩子們,明天我們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

  幼兒自由交流。

  師:每年的農曆8月15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教師小結: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它的衣裳總是穿不上。

  三、談話品嚐:

  1、教師提問: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幼兒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並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請點選)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你們有誰瞭解的,請小朋友講一講。那你們接下來聽一聽老師講述有關中秋的故事

  3、欣賞:老師講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故事二《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裡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裡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訊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裡,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小結:現在你們聽了故事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吧!接下來請你們說一說

  4、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謬中秋(請點選

  5、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選)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6、延伸活動:設計自制賀卡。

  活動反思:

  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9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雲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唸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並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2、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3、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後安排觀察月亮、繪製“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小班可只進行前幾個活動。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世聞名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幼兒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嚐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

  2、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3、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難點:

  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活動準備:

  《爺爺為我打月餅》兒歌PPT課件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爺爺為我打月餅》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聽這首歌好聽嗎?那你知道歌曲裡都提到什麼了?(引導幼兒回答:歌曲裡有提到八月十五、月餅等)引出課題二、瞭解八月十五的來歷

  1、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到歌曲裡提到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在那天吃嗎?(八月十五)為什麼呢?(因為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那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引導幼兒膽回答)師小結: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所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你知道中秋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嗎?(引導幼兒回答:中秋節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日子)

  3、那我們小朋友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呢?(引導幼兒膽講述)教師出示過節圖片,讓幼兒瞭解師小結:我們全家團圓,吃月餅,並且還會在吃完飯後去五四廣場放孔明燈。

  4、瞭解3個不中種族的中秋習俗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節日,不但我們漢族過中秋,侗族、壯族、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少數民族過中秋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幼兒興趣)壯族:習慣於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娘歌。就會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遊、歡會,稱為"趕坪節"。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夥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

  族:其實族和我們漢族差不多,但族喜歡群慶,他們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結群成隊地帶上美食、飲料、酒水、鼓樂器,到戶外去活動。所以每到節假日,你在廣場、公園、郊外等任何一個場所,都會看到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人群圍成圈兒,載歌載舞,野餐聚會。一起合跳〈農家樂舞〉三、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過生日。

  甜月餅、紅柿子、蘋果香蕉紫葡萄。

  送給婆婆過生日,婆婆對著我們笑。

  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詩歌回家說給家人聽,並和家人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夠大膽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體驗和同伴一起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月餅實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膠水,廢舊的紙,圓盤子,空的月餅禮盒。

  經驗準備: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的習俗,且知道月餅有多種味道。

  重點:

  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難點:

  會用各種材料裝飾“月餅”,嘗試用撕、粘、團等方式製作月餅。

  活動過程: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創設小貓準備開一家月餅店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吧。

  (大家好,我是小貓咪咪,很高興到小二班來做客。)

  師:你們猜猜咪咪來我們班幹什麼的?我們聽一聽咪咪是怎麼說的?

  (快到中秋節啦,我開了一家月餅店,最近新推出了幾種月餅,想請你們嘗一嘗,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我試吃月餅嗎?)

  師:你們願意幫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餅嗎?今天呀,咪咪把月餅帶到了我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實物月餅,師幼一同觀察月餅外觀,並請個別幼兒品嚐月餅。

  師:這些月餅是什麼形狀的?看上去像什麼?

  師總結:原來啊,月餅是圓圓的。

  3、嘗一嘗,說一說。

  師:嗯,好香啊,誰願意來嘗一嘗,告訴我們它是什麼味道的。

  師:寶貝,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啊?

  師:仔細觀察月餅,知道月餅有各種口味。

  師:哎呀,你的月餅裡有什麼呀,請你仔細觀察月餅,告訴我你在月餅裡面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中秋節大家都吃圓圓的月餅,月餅有五仁的、肉鬆的、水果味的,特別好吃。

  師:小朋友們,咪咪做的月餅怎麼樣?我們一起謝謝咪咪請我們吃月餅。咪咪,你做的月餅太好吃,謝謝你。

  (謝謝你們,小二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做這些好吃的月餅呢?)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跟小貓咪咪一起做月餅呢?

  (那我們一起去我的店裡吧,我來教你們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