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乘法二解決問題二》教案
《表內乘法二解決問題二》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在具體情境中探究,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多角度觀察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積累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學生在掌握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揭示課題
1.圖文並茂,複習舊知
(1)看圖列式計算:(課件演示)
①一支鋼筆9元
②一共有多少朵花?
(2)彙報交流:
①95=45(元)
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舊引新,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複習環節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複習求總價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回顧用乘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第2題的.設計稍微靈活一些,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行和豎列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從而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思維靈活性的同時,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構建方法
(1)理解題意,收集資訊。
①學生讀題:(課件呈現例5題目)
二(1)班準備租車參觀科技館。有2名教師和30名學生,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
②小組交流:從題中獲得了哪些資訊?(教師和學生共有32人要乘車)
(2)明確問題,分析過程。
①理解坐得下嗎的含義。
引導學生明確:有32人要乘車,一共需要多少個座位呢?(32個座位)如果車子的座位比32個少就怎樣?(坐不下)什麼情況下就坐得下呢?
②說說解決過程。
學生交流:先求車子的座位數,再比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圖意,嘗試解決
①不同角度觀察座位示意圖: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豎兩個角度說一說;還可以從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②學生根據不同觀察,嘗試列式解決。
③彙報交流: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預設:
解法一:74=28(個) 解法二: 84=32(個) 解法三:58=40(個)
28+5=33(個) 32+1=33(個) 407=33(個)
④比較作答:根據計算結果比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過程,小結方法
學生說說像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應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解決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三)多種形式,綜合應用
1.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第84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決,然後說說自己的想法。即怎樣求雞蛋的個數,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英準備了25元,想買6本日記本和1個鉛筆盒,如圖:
她準備的錢夠嗎?
2.提升訓練
(1)找規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
(2)根據上面的規律算一算,我們一共學習了多少句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鞏固新知,因此,在基礎練習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空間,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升訓練中,設計找規律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髮現規律的能力,同時系統回顧乘法口訣,一舉兩得。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談談這節課學了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