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的教案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的教案

  通史概要:

  二戰後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經歷了由美蘇兩極格局到多極化發展趨勢的重大變化。

  (1)、二戰確立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兩極格局(雅爾塔體系)基本輪廓,隨著戰爭的結束和美蘇雙方的“冷戰”而逐漸形成美蘇對峙的局面。美蘇兩強在世界範圍內的激烈爭奪,使得世界局勢動盪不安。

  (2)、美蘇爭霸使雙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實力相對下降。與此同時,由於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歐洲的走向聯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蓬勃發展;中國的振興。這些都有力地衝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開始出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結束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得到了加強。

  (4)、經過20世紀90年代初以後十多年的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與此同時,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第三節 走向多極化

  教 案

  課標要求:

  瞭解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戈爾巴喬夫改革及其後果;東歐劇變;“八一九”事件;蘇聯解體。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歐盟的組建及發展;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的發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②、理解:蘇聯東歐劇變的實質;蘇聯的對內政策和國內矛盾導致了社會主義政權的解體;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步驟;兩極格局解體後世界多種力量的重新組合。

  ③、能力:透過分析冷戰後國際形勢變化特點,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係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認識必然性和偶然性、內因與外因、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

  ②、問題探究:日本為何要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為什麼在國際上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雖然使社會主義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世界重要力量都應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推動力(如歐盟、中國等),而不應成為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如日本);在世界多極化發展中,大國仍然是重要力量中心;在多極化趨勢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必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

  難點:怎樣認識蘇聯解體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關係;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教學建議:

  (1)、可採用多種方式,如:①播放有關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音像資料,配合教材內容,創設歷史情境匯入;②請學生回憶本單元的舊知識,在歸納、總結雅爾塔體系形成、演變的基礎上,開始本課學習。

  (2)、關於“別了,雅爾塔”

  ①、戈爾巴喬夫改革:閱讀課文第一段,從政治生活、經濟困難、社會矛盾三方面來提煉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方針從書中的第一節去找,至於措施教師可適當補充些資料,加以說明,使學生對導致改革失敗的後果有一定的理解,但不要補得過多,也不作要求;改革失敗的後果是個一連串的複雜問題,讓學生從教材中的東歐劇變、經互會解體、華約解散,蘇聯在東歐構築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全面崩潰等知識來加以提煉,以使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②、東歐劇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東歐劇變的實質及其原因。建議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並儘可能蒐集其他相關歷史圖片、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觀點等資料,擴充學生的瞭解範圍,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波蘭、民主德國等東歐國家東歐局勢的動盪和劇變的狀況。教師必須點明東歐劇變的實質,使學生明確東歐劇變的“變”是指東歐國家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講述波蘭劇變和德國統一時,教師可補充必要的音像資料,如“柏林牆”的拆毀等,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東歐劇變的內因和外因,進而引導學生從世界兩極格局的大背景出發,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內在聯絡的要求來認識問題,全面地總結東歐劇變發生的原因。

  ③、“八、一九”事件:從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衚衕)與導火線(新聯盟條約公佈)兩方面來分析起因,以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事件的具體內容,來認識其實質是黨內一些高階幹部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所做的'一次失敗的努力;引導學生從蘇聯力量對比的改變和政權性質的變化來認識其影響。

  ④、蘇聯解體:該目重點在於探究蘇聯解體的原因,建議教師在探究該問題時可採取研究性學習方式。應該注意,結論應該是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的共識,而不是教師灌輸的認識和結論。使學生在分析蘇聯解體原因的過程中,認識必然性和偶然性、內因與外因、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

  怎樣認識蘇聯解體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關係?這是本節的難點。建議教師聯絡上一節“中國的騰飛”有關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蘇東劇變只能說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失敗,而不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讓學生加深今天我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必要性的認識。

  透過“課前提示”,讓學生回答“學習思考”——“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然後,教師加以小節。向學生指明:多極化趨勢既給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機會,也使這些機會伴隨著極大的風險,由此匯入下一目的學習。

  (3)、關於“鼎足之勢話西方”

  ①、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文“資料卡片”,並結合課文內容,來得出原因;利用“1998年,空襲伊拉克,1999年,發動科索沃戰爭,後又發動對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等知識來引導理解“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的實質是“要獨霸世界”。

  ②、歐洲一體化:引導學生回顧歐共體有關內容,利用好“馬約”圖片,再一次強化學生對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係原理的理解和自覺運用。從歐盟的成立到歐元的正式啟用,再到建立獨立防務體系的努力,這一歷程反映了歐洲一體化程序。

  ③、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努力:建議設定探究性問題:日本為何要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基礎何在?鼓勵學生多方發掘材料,自主探究,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懂得:世界重要力量都應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推動力(如歐盟、中國等),而不應成為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如日本)。注意發揮歷史學科的警示作用。

  (4)、“走出低谷的俄羅斯”

  建議教師設定探究性問題:俄羅斯為什麼在國際上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分析,最後以適當的點撥。向學生強調:在世界多極化發展中,大國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以加深對走出“低谷”的俄羅斯的理解。

  (5)、“風雲際會看東方”

  ①、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並歸納“第三世界的鬥爭手段有哪些?”最後總結:團結鬥爭、成立區域性組織、召開不結盟首腦會議、發展民族經濟。

  ②、“中國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議教師運用教材“知識連結”欄目提供的關於亞太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註解以及本頁圖片提供的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理解。同時指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一支重要力量,必將對世界多極化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③、“‘一超多強’局面的暫時形成”:閱讀課文,理解“一超”與“多強”的力量中心。同時指出,這只是暫時現象,從長遠看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建議教師利用“學習思考”——“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進行問題探究: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多極化的表現,另一方面更要分析美、歐盟、日本、俄、中幾大力量中心的對外政策給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帶來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全面把握、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