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設計

《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黃淮海平原的範圍、組成和地勢特點,理解黃淮海平原宏觀上平坦,微觀上起伏不平的地勢特徵。

  2.瞭解黃淮海平原上的旱澇、鹽鹼、風沙危害,理解它們是在黃淮海平原地形、氣候以及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3.瞭解黃淮海平原上中、低產田的分佈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產田改造的意義。

  4.能夠利用黃淮海等區域的農業低產區分佈圖和相關地理資料,說明低產田的分佈特點和規律,從中分析低產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會經濟原因。

  5.透過對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分佈及治理意義的瞭解,提高對自然災害、自然規律的瞭解,並對我國的土地國情有更正確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嚴重的旱澇、鹽鹼和風沙危害”,它既是中低產田形成的限制因素,也是中低產田治理中應針對解決的問題,理解旱澇、鹽鹼和風沙危害的形成原因,是治理中低產田的關鍵。第二個重點是“中、低產田分佈比較集中”。華北平原是我國開發較早的農業區,也是我國重點的農業區。但其農產品的商品率較低,原因就在於中、低產田面積較大,分佈比較集中。“嚴重的旱澇、鹽鹼和風沙危害”等災害產生的原因及其對形成中、低產田的影響。

  教學方法

  採用啟發式讀圖分析法,及師生互動式的討論、探究教學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我們知道,目前絕大部分農作物是從農田裡生長出來的,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耕地,因此耕地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按我國耕地比例佔全國lo%計算,我國有多少耕地?據統計,在這麼多的耕地中,約有2/3的耕地質量很低。這樣的一批耕地上生長的農作物會怎樣呢?這對我國的農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會產生何等大的影響?

  [講授新課]

  (板書)第六單元 農業低產區的治理——以黃淮海平原為例

  (教師講述)耕地質量的低下,使農作物的產量很低,成為農業的低產區。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到,我國的耕地質量不容樂觀,我國的農業低產區面積廣大,分佈廣泛。即使是大城市的郊區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農業高產地區也有分佈。特別是一些澇窪地、鹽鹼地、風沙乾旱地、水土流失地,以及南方紅壤貧瘠地等,都成為農業低產區之所在。

  黃淮海平原是我國農業低產區面積較大、分佈較為集中的地區。我國科學家在這裡進行了長期的大量的實驗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所以本單元農業低產區的治理就以黃淮海平原為例。下面我們先來了解有關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板書)6.1 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出示投影)“黃淮海平原的範圍分佈圖”

  (教師指圖講述)黃淮海平原又稱華北平原,位於燕山11J脈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瀕臨渤海、黃海。地跨冀、魯、豫、蘇、皖、京、津五省二市。除天津外,平原範圍並不包括各省市的全部範圍。尤其是山東丘陵不包括在平原之內。這裡自古有“中原”之稱。成因上看,這平原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從本平原的名稱上就可以聯想到,這是由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沖積而成。河流的堆積作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其中黃河是塑造黃淮海平原的主力。

  (出示投影)“黃淮海平原的地形組成”圖,或閱讀地圖冊圖

  (教師指圖講述)同學們講得:很好!黃淮海平原是流水沉積作用的結果。大家仔細觀察地圖可以看出,宏觀上看黃淮海平原是一個遼闊平坦的沖積平原,其結構組成上有三種狀況:西部為緩斜平原,由黃河海河及其支流在山前沖積而成,主要分佈在燕山和太行山麓,是一系列的沖積扇組成的緩斜平原:緩斜平原以東為沖積低平原,是黃淮海平原的主體部分,這裡河流密度大,特別在歷史時期,黃河曾北至天津,南至江蘇北部,不斷改道人海,從而形成了眾多古自然堤,以後成為平原上起伏和緩的崗地,在崗地之間形成淺平封閉的窪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分佈於沿海地帶.地勢很低。整個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多不超過50米,沿海的濱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下面我們—起來總結一下該平原的範圍、成因及其地形特點。

  (板書)—、遼闊的沖積平原

  (學生總結)

  範圍:五省:二市

  成因:黃河、海河、淮河等河流沉積作用

  黃淮海平原 西部一一緩斜平原(山麓洪積沖積扇平原)

  組成 中部一—沖積低平原(主體)

  東部—一濱海平原

  (教師歸納)從整體上看,黃淮海平原是地勢平坦的大平原,但從內部來看,平原上起伏和緩的崗地和淺平封閉的窪地交錯分市,具有窪地多且面積大的特點。注意,這裡的窪地是“淺平封閉”,即低於周圍地表,多呈封閉或半封閉狀。這樣的地方就成為地表水、地下水匯聚的場所,同時還成為地表鹽分運移的歸宿。

  (承轉)瞭解了黃淮海平原的地形特點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裡的氣候情況。

  (出示投影圖資料)山東禹城10年平均氣候統計資料

  (提出問題)根據資料能判斷這裡是什麼氣候型別嗎?

  (學生回答)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氣溫低於o℃。是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根據其年降水量超過400mm且集中七、八月,應是溫帶季風氣候。

  (教師引導提問)對。我們從以上表格中還能獲取資訊嗎?

  (學生討論回答)大風天數較多的是2、4、5月份;1月和?月的平均溫差達30.5℃: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師啟發提問)這樣一些資訊反映了該地氣候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歸納)這些資訊表明,黃淮海平原春旱多風沙,氣溫年較差大,降水集中且變率大。

  (教師提問)黃淮海平原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會對這裡的農業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黃淮海平原地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而鋒面雨帶尚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這裡降水很少,使華北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春旱嚴重;這裡的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使蓄洪、洩洪能力不足地一一窪地出現洪澇災害;春季的乾旱和大風,加上人類不合理的開墾,出現沙荒地,從而使風沙嚴重;旺盛的蒸發,使排洩不暢的窪地鹽分向地表積聚,人類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劇了土地的次生鹽鹼化。

  (教師歸納總結)黃淮海平原的氣候特點,成為這裡形成旱澇、鹽鹼和風沙的最基本的自然基礎。再加上這裡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窪地眾多的地形,使這裡極易發生早澇、鹽鹼和風沙危害。乾旱季節這裡多風沙,崗地易旱,窪地鹽分易在地表積聚形成鹽鹼地;雨季時,這裡的窪地易澇多鹽鹼,濱海平原受海水浸漬,鹽鹼化更為嚴重。人類的—些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對這三種自然災害起到了加重的作用。

  (板書)二、嚴重的旱澇、鹽鹼、風沙危害

  自然原因 氣候——春季多大風、氣溫年較差大、降水集中且變率大

  地形——起伏和緩,崗窪相間

  人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的開墾;只用不養

  (教師歸納)三大災害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如這裡春季升溫快降水少、蒸發旺盛,既是春旱的成因,又是春季多風沙的原因,還是形成鹽鹼化土地的因素。嚴重的旱澇、鹽鹼和風沙是黃淮海平原發展農業的三大障礙。因為這些災害,使黃淮海平原尤其是濱海平原常受乾旱、鹽鹼、洪澇災害的影響,土地成為產量不高甚至不能進行農業生產的中、低產農田。

  大量中、低產田的存在,使黃淮海平原的主要農產品產量、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等,都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些相對經濟落後的地區,往往就是農業生產條件差,受災較重的澇窪地、鹽鹼地和風沙地。

  (承轉)我們把質量不高、不能完全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只能獲得中立或低產的土地稱之為中、低產田。所謂高產田是指質量高、能夠完全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可獲得高產的土地。目前我國規定,以當地大面積近三年平均單位面積產量為基準,高於基準20%以上的為高產田,低於基準20%以下的為低產田,處於基準20%以內的為中產田。黃淮海平原的各類土地分佈情況如何呢?

  (板書)三、中低產田分佈比較集中

  (出示投影)“黃淮海平原高、中、低產地區分佈圖”

  (設疑置問,推向高潮)請學生與黃淮海平原的範圍和地形圖對照分析回答

  1.黃淮海平原的中低產田主要分佈在哪裡?

  2.這些中低產田的分佈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有沒有關係?

  3.各中低產田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

  4.黃淮海平原地區有沒有高產田,其分佈在哪裡?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提示)黃淮海平原的中、低產田主要集中在兩大片地區:一是北部的河北滄州、衡水一帶,這裡是低平原地區以及渤海海濱地區;二是南部的`阜陽、駐馬店——帶,這裡是淮河以北地區,河流支流較多,排水不暢、低窪易澇。具體分佈如下表:

  (投影)

  地域單元 土地質量及作物產量

  緩斜平原 土地質量較高,能夠比較充分地滿足農作物生長髮育的需要,是高產田區

  沖積低平原、濱海平原 土壤或土壤環境中存在著一些限制農作物生長髮育的因素(主要是旱澇、鹽鹼等,是中低產田分佈比較集中的地區

  (板書)1.中、低產田的分佈

  2.中、低產田的限制因素

  (讀圖理解)課本P62:圖6.2“中、低產田的限制因素(舉例)”。教師提示:中、低產田的限制性因素如下表所示:

  限制性因素 影 響

  旱 澇 灌排條件很差的低窪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澇災或旱災

  自然因素 風 沙 風沙活動強烈的地區、土壤侵蝕和土壤沙化,導致土壤肥力降低

  瘠 薄 土壤肥力比較貧瘠的土壤型別限制農作物產量提高

  人為因素 只用不養 只用不養地,植被破壞,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不合理灌溉 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或灌溉系統不合理(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鹽漬化

  農業結構不盡合理 土地利用方式單一

  (展示投影)“黃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結構扇狀百分比圖”,“黃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積統計表”

  (讀圖分析,啟迪思考)從以上圖表中可以看出:

  1.本區宜發展農、林、牧的土地大約佔平原土地總面積的多少?

  2.該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3.為什麼當地農業發展的著眼點是挖掘觀有耕地的生產潛力?

  4.靠開墾荒地來發展當地的農業生產是否可行?為什麼?

  5.根據圖表資料分析可知,治理中低產田有著哪些意義?

  該題的討論是開放式的,有些答案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學生回答得合理,教師都要予以積極肯定。答題要點如下:

  1.80%(56.14%+3.18%+8.02%+12.57%)。而且,除農業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較大發潛力(即林荒地、牧荒地比例較高)。

  2.乾旱缺水、低窪易澇、鹽鹼化土地、風蝕、水蝕等。

  3.由資料分析可知,黃淮海平原宜於農業、林業和牧業利用的土地面積約佔土地總面積的80%,宜農荒地僅佔3.18%,說明耕地的後備資源潛力不大,因此,提高作物產量的著眼點,應該是挖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提高單產。

  4.不可行。因為黃淮海平原農業歷史悠久,墾殖指數高,在農業用地中,可供開墾的宜農荒地只佔3.18%,耕地的後備潛力顯然不大。因此提高農作物產量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充分挖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上。

  5.黃淮海平原80%以上(36.27%+30.15%+17.16%+10.59%+5.47%)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較難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其中乾旱缺水土地、低窪易澇地和鹽鹼化土地所佔比重較大。對這些土地的整治是該地區發展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的關鍵所在。只有對當地的中低產田進行“因地制宜”地整治,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當地的光熱水資源:大幅度地提高單位面積量,緩解當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土地單產,對農業現代化發和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板書)3。改造中低產田的意義

  [課堂小結]

  從以上討論中可以得出,黃淮海平原地區宜農荒地較少,說明後備耕地不足,要提高產量必須著眼於挖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而現有耕地中大多數又是中、低產田,中低產田的形成都是因為其均存在著——些限制性因素,也叫障礙性因素,這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透過對這些限制性因素的治理,就可以改造中、低產田.使低產田變成中產田,中產田成為高產田。作為我國一個重要的農業區,對中、低產田的治理,可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產量,顯著改善各地農業生態環境,促進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之路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