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優秀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優秀教案

  目標定位

  1.瞭解區域的含義。

  2.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3.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核心點一 區域的概念和內涵的特點

  1.區域的內涵

  區域是地理學一個基本概念,其內涵有:

  (1)區域的劃分體現了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即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客觀性),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主觀性)劃分出來的。

  (2)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邊界。

  (3)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即佔據一定位置,並與周圍的區域發生著空間聯絡。

  (4)區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級區域之間的差異表現。

  2.區域的特點

  (1)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如:

  (2)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的差異。一般說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複雜,同一性越小,區域間差異性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越簡單,區域內同一性越大,區域間差異越小。

  (3)整體性。是形成區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變性。首先是區域界線的模糊性。雖然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但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溼地區。其次是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標準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

  思維拓展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圖1)與東部季風區的內部差異(圖2)

  核心點二 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地理環境差異

  2.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的差異

  區域

  要素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30°N附近,地處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 43°N~48°N,地處東北地區的中部

  氣候

  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水熱充足 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

  土地

  條件 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黑土為主,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礦產資

  源條件 礦產資源貧乏 有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2)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區域

  要素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熱條件 良好 較差

  耕地型別 水田耕作業 旱地耕作業

  耕作制度 一年兩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源條件 河湖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 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佈較廣,宜發展畜牧業

  (3)地理環境對其他生產活動的影響

  區域

  要素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交通

  條件 位於沿海航線中樞,長江入海門戶,對內、對外聯絡方便 有便利的公路、鐵路運輸條件

  原料

  燃料 缺乏,從國內外運入 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

  工業

  型別 輕、重工業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重化工業基地

  思維拓展 分析區域發展和地理環境關係的技巧

  分析區域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需要從兩個方向進行:橫向和縱向。

  (1) 橫向即是區域間不同的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的影響,主要是從靜態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長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環境使它們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方向。思維模式如下圖所示:

  (2)縱向即是在一個區域內,沿著歷史發展的過程,看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關係,主要是從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思維模式如下圖所示:

  核心點三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1.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2.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開發早期,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2)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強,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3)現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國的農業地位有所下降。

  用框架圖揭示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方法技巧

  運用歌訣法記憶隨著工商業的發展,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生產的變化:

  人城密集人均低,水網分割小面積;

  糧棉讓位東華疆,工商發展農其次。

  型別1 區域的概念和特徵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據此完成(1)~(3)題。

  (1)區域是( )

  A.一定範圍的地理空間或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

  B.人為劃分的文化區

  C.經濟活動型別的分佈區

  D.國家、省、市等行政區域

  (2)區域具備的特徵有( )

  ①一定的面積和形狀 ②明確的邊界 ③明確的區域特徵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區域內部特徵具有________性,區域之間的特徵具有明顯的________性。( )

  A.相對一致 差異 B.絕對一致 相對一致

  C.差異 整體 D.地帶 非地帶性

  答案 (1)A (2)C (3)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區域的概念和特徵,掌握好課本基礎知識是解題的關鍵。第(1)題,B、C、D各項所列區域僅僅是區域的一種型別。第(2)題,有些區域的邊界並不明確,有些區域的政治意義並不明顯。第(3)題,區域內部的整體性(或相似性)是相對的,區域之間的差異性是絕對的。

  運用歌訣記憶區域的內涵

  主觀客觀劃型別,內部一致排他性;

  面、邊、形狀都具備,還有區位是特徵。

  變式練習1 下圖中1、2、3線是按照不同標準劃分的同一種地理界線,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理界線最有可能是( )

  A.橡膠種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C.30℃等溫線 D.熱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2)同一界線可以劃出若干條,這說明地理區域具有( )

  A.不確定性 B.差異性 C.過渡性 D.整體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題,A、B、C三項均為單一指標,分別以積溫、降水量和溫度為指標。第(2)題,同一界線有多條,說明界線所處的區域地理特徵不典型,在兩區域間扮演了過渡角色。

  型別2 地理區域差異及其成因

  讀“我國自然區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e、f兩區域大致以 為界,g區域與a、b、c等區域大致以 為界。

  (2)a、b、c、d四個區域的氣候對農業生產共同的有利之處是 ,不利之處是 。

  (3)制約f區域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區域農業(種植業)主要分佈在 。

  (4)就種植方式而言,b地以 為主,c地以 為主,f地以 為主,導致其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5)不同區域糧食作物也有所不同:

  b地以 為主,c地以 為主;

  d地以 為主,g地以 為主。

  導致其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1)賀蘭山 3 000米等高線

  (2)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多旱澇災害

  (3)水源 綠洲地區

  (4)水田耕作業 旱地耕作業 灌溉農業 水分

  (5)水稻 冬小麥 春小麥(玉米) 青稞 熱量

  解析 由各區域所處地理位置、地形狀況著手,分析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而因地制宜,發展不同型別的農業。

  變式練習2 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氣溫年較差分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B地區和C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比較兩地主要的農業地域型別及農業生產條件,將答案填寫在表格中。

  B地區

  C地區

  商品糧基地名稱

  農業地域型別

  優勢自然條件

  限制性自然條件

  答案

  B地區

  C地區

  商品糧基地名稱

  江淮地區

  三江平原

  農業地域型別

  水稻種植業

  商品穀物農業

  優勢自然條件

  熱量豐富,降水充

  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積廣闊,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條件

  水旱災害頻繁

  熱量不足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B為江淮地區,C為東北地區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且降水豐富,宜發展水稻種植業,但本地區季風氣候降水變率較大,再加上地勢低平等原因,水旱災害頻繁。C地區由河流沖積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緯度較高,熱量不足。

  型別3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根據下面兩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我國糧食總產量(億噸)變化圖

  材料二 1978~1996年各因素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份額

  (1)1995年至200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最多年份與最少年份相差 億噸,其中最少年份產糧少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分別是什麼?

  (2)在1978~1996年中,對我國糧食增產貢獻份額最大的因素是 和 。

  (3)土壤改良對我國糧食增產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江南丘陵紅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

  答案 (1)0.81 ①自然災害頻繁;②糧食收購價格降低,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減少。

  (2)栽培技術革新 推廣良種

  (3)①增施有機肥;②增施熟石灰以中和酸性;③增加沙子以減輕黏性。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該題從結構圖、曲線圖多角度地分析了區域發展對農業發展不同階段的影響,另外,自然災害和糧價也是影響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

  變式練習3 下面圖1是“我國甲、乙兩省2005年農業產值結構圖”,圖2是“兩省耕地面積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從乙省省會到甲省經最短鐵路線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間,兩省耕地變化的共同趨勢是__________。兩省耕地變化絕對量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變化率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

  (3)分別說明導致兩省耕地變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護中應採取的最主要措施。

  答案 (1)變化規律:由少到多。

  原因:距海越來越近,夏季風影響越來越強。(2)耕地總量下降 江蘇 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城鄉建設佔用大量耕地;乙省為防治生態環境退化,實施退耕還草、還林,使耕地減少。

  措施:嚴格控制城鄉建設佔用耕地,科學合理地利用耕地。

  解析 本題考查區域定位,江蘇省與青海省的區域特徵,結合兩種統計圖,分析兩省區域差異及形成原因。

  (1)聯絡西寧到江蘇徐州的最短鐵路線是隴海線—蘭青線,這條鐵路大致平行於緯線,從東到西距海洋越來越遠,夏季降水越來越少;(2)直接讀圖可知;(3)明確兩省生態問題的差異。

  1.下列關於區域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各級區域間呈鑲嵌關係

  B.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等級區域之間的差異。區域等級越低,區域間差異性越大,反之就越小

  C.整體性:指區域內各組成部分相互聯絡,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區域整體功能等於各組成部分的功能相加之和

  D.可變性:僅指區域邊界可隨時間而產生移動,不包括區域邊界的模糊性

  答案 A

  解析 區域的差異性是相對於區域內部的同一性提出來的,等級越高,內部越複雜,同一性越小,差異性越大;區域整體性功能要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可變性包括邊界的模糊性。

  2.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位置 B.經度位置 C.地勢高低 D.距海的遠近

  答案 A

  解析 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太陽輻射、下墊面性質、地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陽輻射,即不同緯度獲得太陽輻射的差異。

  3.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農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僅一年一熟,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答案 A

  解析 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和市場、交通等社會經濟條件,其中氣候條件是影響農作物的熟制、種類分佈和產量的主要因素。

  4.下列關於地理環境對長江三角洲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理環境只對長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產生影響,不對其工業生產產生影響

  B.長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為主,完全取決於其河網密佈的地理特徵

  C.長江三角洲由於礦產資源缺乏,所以不能發展此方面的工業體系

  D.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環境不僅對其農業生產有重大影響,也對其他生產活動如商貿、工業等產生很大影響

  答案 D

  解析 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各個方面均產生影響,只不過是影響有大有小而已,但其影響也並非是絕對的;長江三角洲雖然沒有礦產資源,但可以從外地輸入礦產資源來發展此類工業;長江三角洲的水田農業是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共同作用的產物,並非只是取決於密佈的河網。

  5.下列關於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貧瘠

  B.長江三角洲水熱條件的組合要優於松嫩平原

  C.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為季風氣候區,氣候條件相差無幾

  D.長江三角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而松嫩平原礦產資源貧乏

  答案 B

  解析 水稻土和黑土均為肥沃的土壤;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雖然同屬季風氣候,但長江三角洲的水熱條件較松嫩平原優越得多;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缺乏。

  6.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涵蓋的地區中,分屬我國哪些經濟地帶?(按經濟地帶——省、區、市列出)

  (2)下列四種作物中,圖示區域內有分佈的是(多選)( )

  A.冬小麥 B.春小麥 C.茶 D.甜菜

  (3)在圖中畫出大秦、神黃兩條以運煤為主的鐵路線。

  (4)圖中圓內工業區的名稱是________工業區,屬________經濟地帶。自然區屬________區中的____________地區。

  (5)圓內地區發展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東部經濟地帶: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中部經濟地帶:山西、內蒙古等;西部經濟地帶:陝西。

  (2)ABD (3)略 (4)京津唐 東部 東部季風 華北暖溫帶溼潤、半溼潤 (5)靠近棉花產區,原料充足;能源(石油、煤)豐富、交通便利;消費市場大;老紡織工業基地

  解析 本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既考查讀圖分析能力,又考查邏輯推理能力;既考查自然,又考查人文,其中重點是經濟。這類題目的解答,首先應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善於分析圖中的資料資料資訊,聯絡學過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發現隱含條件,作出綜合的邏輯推理和判斷。

  解題時,先從圖示海岸線輪廓可判斷該地是我國華北地區,圖中有我國三大地形區分佈(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由氣候推出該地的農作物種類;圖中鐵路線較多,可知該地交通便利,大秦、神黃線是為解決西煤東運而修建的,前者由大同至秦皇島港,後者由神木至黃驊港;關於京津地區紡織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必須從發展紡織工業所需的原料、動力資源、交通、消費市場等方面去綜合分析。

  基礎過關

  讀圖,完成1~2題。

  1.2000年8月19日,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圖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下列關於青藏地區農業特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河谷農業 B.高寒農業 C.陽光農業 D.綠洲農業

  答案 1.C 2.A

  解析 三江源中“三江”指的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在圖中分別是③④⑤。青藏高原地區因地勢高峻,氣溫低,積溫不足,故農業多分佈於河谷地帶,這裡光熱條件較好。

  3.不同歷史階段,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同,主要是因為( )

  A.區域地理環境不斷髮展變化

  B.區域的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不斷變化

  C.各歷史階段統治者的政令不同

  D.區域大小不同

  答案 B

  解析 區域自然環境是穩定的、少變的,區域地理環境之所以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人類產生不同的影響,是因為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所致。

  4.下列關於我國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南北方的界線是黃河 B.四川盆地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

  C.松遼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東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

  答案 B

  解析 A項應是秦嶺—淮河一線;C項兩者是並列關係;D項應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讀下表,回答5~6題。

  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

  地點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氣溫(℃)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氣溫(℃) 27.4 23.5 23.9 23.6

  5.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質

  答案 B

  解析 考查區域差異的影響因素。由於這四個城市都位於北緯35°~40°之間,說明它們的緯度位置相差不大,但這四市的冬、夏氣溫以及降水量卻存在著顯著的差別,這主要是由它們的海陸位置不同導致的。

  6.下列有關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畜牧業比重高於種植業

  C.②③兩地位於季風區

  D.④地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

  答案 C

  解析 ①地降水少,③地位於華北地區,春汛並不明顯;②③兩地的年降水量都大於400毫米,都位於東部季風區,從乾溼區上看屬於半溼潤區,以種植業為主。④地位於東西部的過渡地帶,農作物以穀子、高梁為主。

  7.讀“我國區域性地區圖”,回答有關問題。

  (1)根據能源是否可以再生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它們各有優缺點。仔細觀察甲乙兩圖,甲圖中表示出來的能源屬於 能源,其主要優點是 ,甲圖表示出來的能源在乙圖中A河流域分佈較 (多、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圖中B山脈以東平原地區土地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由於利用不當導致的問題是 ,乙圖中土地資源利用中的問題是 和 。

  (3)試分析兩圖中河流內河航運的特點及原因。

  (4)兩圖中沿海地區海鹽資源豐富的是 圖,其原因是 。

  答案 (1)可再生 清潔、無汙染、可再生 少 地勢平坦,落差小 (2)土壤次生鹽鹼化 水土流失 溼地破壞 (3)甲圖:黃河流域航運價值小。中上游多高山峽谷,水流湍急;下游河流水淺。乙圖:航運價值大,通航時間短。松花江流域水量豐富,地勢平坦,但冬季結冰期長,通航時間短。(4)甲 氣候溫暖,晴天多,風力強,地勢平坦

  能力提升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區域合作與開發已取得很大成績,尤其是在一些經濟基礎較好、開發較早的沿海、沿江地區,區域內經濟體之間的聯絡和合作日趨緊密,出現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北京、天津、大連、瀋陽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讀下圖並結合材料,完成8~10題。

  8.有關B地區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不好 D.產業結構轉型困難

  9.A地區與90°W同緯度地區農業發展的共同的有利條件是( )

  A.同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C.同處在本國最大的工業區 D.都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10.如下圖所示,2000年與1985年相比,C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種變化說明影響工業區位的某些因素在減弱,具體地說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

  A.廉價勞動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條件 D.資訊

  答案 8.C 9.B 10.A

  解析 根據經緯度可判斷B地區是環渤海地區,該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多、且困難較多;由於重工業較多、人口密集導致水源、能源不足;由於沿海地勢低平、臨著內海渤海,而利於修築港口和船舶停岸;又由於經濟較發達、有廣闊的經濟腹地而使該區港口區位較好。

  A是長江三角洲地區,90°W同緯度地區是美國南部農業帶,在密西西比河口地帶;美國沒有溫帶季風氣候,美國南部也不是其最大工業區,其最大工業區應在五大湖沿岸的東北工業區;長江三角洲的農業主要是水稻種植業,由於人多、經濟較落後而機械化程度低。但二者都是大河三角洲地區。

  兩個時間段對比可知,2000年該地高科技產業比重大大上升,廉價勞動力型的工業產值比重下降,這說明廉價勞動力這一因素在減弱。

  11.下圖為“我國中溫帶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多年年均降水量曲線圖”。①②③④四個區域的土地資源按利用型別分,依次為(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

  C.草地、林地、以旱地為主的耕地、林地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為主的耕地、林地

  答案 C

  解析 從地形上看①為高原,②為山地,③為平原,④為丘陵,根據年降水量可判斷①、②、③、④對應的土地資源利用型別依次為草地、林地、以旱地為主的耕地、林地。

  12.環渤海地區被確定為我國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重點發展區域,是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1)甲、乙、丙三區域工業發展共同的區位優勢,除了良好的農業基礎、發達的海陸交通、優惠的政策,還有哪些?請再列舉兩方面。

  (2)甲、乙兩區域建立化學工業不同的主導區位因素各是什麼?

  材料 媽祖是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海上漁民和船工的保護神。媽祖文化是我國沿海地區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最早出現在福建的湄州。

  (3)媽祖文化由湄州流傳到甲、乙、丙沿海地區的現象稱為________。媽祖廟分佈在天津、上海、廣州的共同自然環境條件有哪些?

  答案 (1)科技水平高; 經濟基礎雄厚。

  (2)甲區域:原料和燃料;乙區域:市場。

  (3)文化擴散 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河流入海口;海上多風浪。

  解析 第(1)~(3)問,針對本區域實際,結合平日所學知識可順利解答,關鍵是要有良好的知識儲備與良好的思考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