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電路》教案範文

《簡單電路》教案範文

  教材分析 學生認識了燈泡為什麼發光以後,此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教室和房間都能有電照明呢?本課就和學生一起來透過實驗驗證這個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已經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並能總結概括,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設計簡單易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簡單電路的構成,提升為複雜線路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領學生見識周圍常見的線路,知道線路的組成情況,瞭解線路的用途。

  2、能力目標:實驗和觀察常見的簡單線路,並用圖進行記錄,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了解和探索簡單線路的.興趣,在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線路的理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線方法。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講解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老師這兒有隻箱,裡面裝的會是什麼呢?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獨有的特徵。

  3、教師演示並讓學生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鬆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啊?

  4、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裡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你能用這些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燈泡為什麼發光嗎?需要什麼重要條件?

  1、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想怎麼做?

  2、彙報你的實驗方案?

  3、要想知道你們的方案是否可行,我們要做什麼?(實驗)

  4、使用燈泡發光需要注意什麼呢?

  5、你認為在做這個實驗時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仔細觀察並做好記錄開始實驗。

  7、學生彙報得出結論

  8、你觀察過現在的線路嗎?有什麼特點?你能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嗎?

  三、實踐活動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 各小組同學先討論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為了能讓大家看清楚實驗現象,老師給大家做了這樣的教具先觀察,通電後你估計會有什麼現象?

  4、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5、彙報同過實驗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6、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後,再去嘗試其他的連線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8、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線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線方法,並畫出電路圖。

  9、實驗結束,小組彙報,互動交流。

  四、活動延伸

  1、挑戰:我們能連線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相關的現象

  4、老師也找到了幾張生活中有關的線路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樣做嗎?

  5、課後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線路?

  6、透過本課學習,你什麼收穫嗎?

  五、課後作業

  設計一個簡單的線路,並按照線路圖做一個實驗

  板書設計:   3、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線方法

  點亮小燈泡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學生的個性等到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有主見、有思維的個體,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探究,透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探究活動深入有效;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學生沒有把上下課的鈴聲作為學習的起點和終點,課後的後續探究是對本課研究內容的一個鞏固和延伸。因為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課堂。學生在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之後,其實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的製作活動勢必會涉及由“猜想結果”到最後的“表達交流”,學生又進行了一次科學探究的實踐。

最近訪問